绿洲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以吐鲁番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19 00:59
绿洲城市由于地理条件的独特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其环境容量非常有限,城市空间发展受生态环境的约束性较强,研究绿洲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生态适应性,对生态环境制约下的绿洲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吐鲁番位于新疆东部的吐鲁番盆地中心,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绿洲城市,是古代丝绸之路重镇,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地位突出。目前,干旱缺水、荒漠化和盐渍化等是吐鲁番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论文选取吐鲁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生态学为视角,运用城市形态学、景观生态学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吐鲁番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和生态适应性特征,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和生态适宜性评价,提出吐鲁番城市空间的发展策略。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吐鲁番城址经过多次变迁的原因,分析城市选址的特点,即四面环山,利于防守;依山傍水,水源丰沛;山前平原,利于建都;丝绸古道,交通便利。基于吐鲁番人口与城镇化、经济与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发展特点、政策和重大事件影响,将1949年以来吐鲁番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划分为1949-1975年、1975-1999年、1999年至...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丝绸之路主要线路图
景观生态学中的最优斑块形状
图 1.3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假设模型顾朝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分析方法——南昌城市空间发展实证研究[A].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生态承载力研究[J]. 周宁,李月臣.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2]高校旧工业遗存再生的适应性原则探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为例[J]. 于辉,唐东炎. 建筑技艺. 2018(03)
[3]吐鲁番的明天更美好[J]. 新疆人大(汉文). 2018(01)
[4]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西南地区典型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杨丹荔,罗怀良,蒋景龙. 生态科学. 2017(06)
[5]1980-2010年上海城市生态空间演进及动力机制研究[J]. 徐毅,彭震伟. 城市发展研究. 2016(11)
[6]西北诸流域:吐鲁番城市空间营造[J]. 赵冰. 华中建筑. 2016(01)
[7]“适应性生态设计”中生态智慧的研究与实践[J]. 吴然,李雄. 建筑与文化. 2015(02)
[8]2003-2013年中国城市形态研究评述[J]. 王慧芳,周恺. 地理科学进展. 2014(05)
[9]古代吐鲁番坎儿井工程技术与测量方法研究[J]. 托合提古丽·图尔荪,阿不都沙拉木·加拉力丁,热比亚木·买买提. 工程勘察. 2014(04)
[10]太原市2010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 李勇峰,马忠.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12)
博士论文
[1]山地城市复杂系统生态适应性模型研究[D]. 袁艳华.南京大学 2015
[2]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 刘利雄.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陕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 樊华.北京林业大学 2010
[4]四至八世纪吐鲁番的多民族问题探索[D]. 董永强.陕西师范大学 2007
[5]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D]. 张勇强.东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新疆吐鲁番地区葡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满保德.石河子大学 2017
[2]后世园会效应对青岛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D]. 王慧.青岛理工大学 2015
[3]1949年以来银川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 康若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1927年以来武威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 徐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5]干旱区绿洲型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研究[D]. 李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6]基于生态适应性的传统聚落空间演进机制研究[D]. 张烨.山东建筑大学 2015
[7]1949年以来榆林城市空间演变研究[D]. 冯雪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8]吐鲁番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D]. 郝永娟.新疆大学 2015
[9]基于空间句法模型的现代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 王阳.河南大学 2015
[10]鞍山城市空间形态演进及扩展研究[D]. 马继瑞.沈阳建筑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46512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丝绸之路主要线路图
景观生态学中的最优斑块形状
图 1.3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假设模型顾朝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空间分析方法——南昌城市空间发展实证研究[A].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生态承载力研究[J]. 周宁,李月臣.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2]高校旧工业遗存再生的适应性原则探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为例[J]. 于辉,唐东炎. 建筑技艺. 2018(03)
[3]吐鲁番的明天更美好[J]. 新疆人大(汉文). 2018(01)
[4]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西南地区典型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杨丹荔,罗怀良,蒋景龙. 生态科学. 2017(06)
[5]1980-2010年上海城市生态空间演进及动力机制研究[J]. 徐毅,彭震伟. 城市发展研究. 2016(11)
[6]西北诸流域:吐鲁番城市空间营造[J]. 赵冰. 华中建筑. 2016(01)
[7]“适应性生态设计”中生态智慧的研究与实践[J]. 吴然,李雄. 建筑与文化. 2015(02)
[8]2003-2013年中国城市形态研究评述[J]. 王慧芳,周恺. 地理科学进展. 2014(05)
[9]古代吐鲁番坎儿井工程技术与测量方法研究[J]. 托合提古丽·图尔荪,阿不都沙拉木·加拉力丁,热比亚木·买买提. 工程勘察. 2014(04)
[10]太原市2010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 李勇峰,马忠.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3(12)
博士论文
[1]山地城市复杂系统生态适应性模型研究[D]. 袁艳华.南京大学 2015
[2]汶川震后恢复重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 刘利雄.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陕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D]. 樊华.北京林业大学 2010
[4]四至八世纪吐鲁番的多民族问题探索[D]. 董永强.陕西师范大学 2007
[5]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D]. 张勇强.东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新疆吐鲁番地区葡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满保德.石河子大学 2017
[2]后世园会效应对青岛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D]. 王慧.青岛理工大学 2015
[3]1949年以来银川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 康若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1927年以来武威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 徐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5]干旱区绿洲型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研究[D]. 李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6]基于生态适应性的传统聚落空间演进机制研究[D]. 张烨.山东建筑大学 2015
[7]1949年以来榆林城市空间演变研究[D]. 冯雪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8]吐鲁番地区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研究[D]. 郝永娟.新疆大学 2015
[9]基于空间句法模型的现代开封市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 王阳.河南大学 2015
[10]鞍山城市空间形态演进及扩展研究[D]. 马继瑞.沈阳建筑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146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146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