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近现代榆林城市文化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9 01:50
  我国有着悠久的城市建设历史,具有十分优秀的本土规划传统。城市文化空间的营造是我国本土城市规划的核心要义之一,其承载着城市的自然、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是具有人文内涵且能够化育人、陶冶人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城市文化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可以探究城市文化的源起,找寻其历史发展规律,并对未来榆林城市人文空间的营造有着参鉴意义。本文以榆林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空间发展变迁的时间节点及其线性演变为线索,对榆林城市文化空间的演进历程进行分期研究。并分别梳理榆林城市文化空间的类型,对比榆林城市文化空间形态分布特征,总结榆林城市文化空间发展规律,最后提出榆林城市文化空间的未来发展引导建议。首先,本论文对榆林城市背景沿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城市建设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将榆林自近代以来城市文化空间的演进历程划分为三个时期:1840年-1949年为城市文化空间消解期,1949年-2000年为城市文化空间稳定期,2000年至今为城市文化空间快速发展期。其次,对这三个时期内的城市文化空间分别进行分类,并进行空间标识,对其文化空间的类型特征、分布规律、演变方式进行阐述,总结榆林城市文化空间...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近现代榆林城市文化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研究对象范围图

疆域,榆林


分东、中、西三路,隶陕西都司。清初改属榆林道林卫为榆林府,隶陕西布政司,领榆林、怀远、靖边、定边四县城市自然山水环境及周边要素代在传统城市营建中较为重视城市周边大尺度自然山水环境的建索尔谈到:一种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势必在自然景观上留下他的土之聚也。薮,物之归也。川,气之导也。泽,水之钟也。”2翻国古代城市图一般将城池与周边山水绘制在一起,此方法称为即“城内用折法,按照比例尺精准绘制,城外取容,即为城外尺度山水环境不按比例绘制,取其意象,明确城与山水的关系。将榆林四周的山水要素基于现状地形四望的“大环”内,对榆林城市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方位感知、定量统计和城市格局进行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城市远郊防御尺度;第二是城市近郊

城池,榆林,格局,古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远郊有长城卫戍,且有双山堡、建安堡等七堡拱卫,形成严密的城系统。榆林城郊营建有曰“边陲冲要,全陕藩篱,北临沙漠,巍然雄镇。”之区,烽垒乘高,设伏依壑。逆敌者,阻溪巉岩危之处,一夫当关,据险人和之藉也。”2大尺度城市营建对于榆林军事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近郊城建尺度的山水环境北抵红黑二山,后直达红石峡,西滨榆溪河且山遥峙,南有榆阳河绕而过,又有钟家沟壑堑,东则依据驼山,古城内高屋见图 2.3。近郊尺度对古城营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影响着古城内城市与布局。建安堡


本文编号:3146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146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2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