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雁塔历史片区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8 11:19
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不同民族的多种文化共同构成当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延续,也是一个民族自信感的集中表现。面对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的现状矛盾,利用地下空间成为小雁塔历史片区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采用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的设计方法,以大遗址保护为依托将遗址融入现代生活,解决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共生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相关理论研究,阐述小雁塔历史片区背景概况、遗址保护原则,明确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内涵包括地上地下形态、功能、场所精神设计,为论文的实践研究奠定基础。接着对片区现状进行调研并总结更新诉求,从地域性、时代性、经济性三个角度论述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是小雁塔历史片区解决遗址融入城市必要且可行的途径。再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相似案例,提出延续遗址环境旧有空间格局与风貌的地上与地下空间形态一体化,达到展示空间与其他功能复合组织的地上与地下展示空间一体化,表现片区历史文化的地上与地下人文环境整体性设计。最后从概念设计、空间格局、交通流线、建筑高度、建筑风貌,以及展示空间设计等角度着手分析概念规划,达到通过地上地下空间形态功...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地上地下空间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1.2 地铁加快地上地下空间协同发展
1.1.3 遗址保护对城市发展提出新要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小雁塔历史地段改造研究现状
1.3.2 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历史片区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的相关研究
2.1 小雁塔历史片区的背景概况
2.1.1 隋唐长安城
2.1.2 荐福寺与小雁塔
2.1.3 小雁塔历史片区
2.2 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研究
2.2.1 遗址相关的概念
2.2.2 遗址保护的原则
2.2.3 遗址保护的方法
2.2.4 遗址展示的模式
2.3 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的理论研究
2.3.1 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定义
2.3.2 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目标
2.3.3 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内涵
2.4 本章小结
3.小雁塔历史片区现状调研与更新诉求
3.1 小雁塔历史片区现状特征
3.1.1 用地现状评估
3.1.2 交通现状评估
3.1.3 建筑现状评估
3.1.4 开放空间现状评估
3.2 小雁塔历史片区地下遗址现状
3.2.1 已知地下遗址评估
3.2.2 未知地下遗存评估
3.3 小雁塔历史片区更新诉求
3.4 小雁塔历史片区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5 本章小结
4.小雁塔历史片区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策略
4.1 地上与地下空间形态一体化
4.1.1 保护空间格局
4.1.2 控制建筑高度
4.1.3 特色风貌设计
4.2 地上与地下展示空间一体化
4.2.1 复合空间类型
4.2.2 平面空间布局
4.2.3 竖向空间布局
4.2.4 交通空间设计
4.3 地上与地下人文环境整体性
4.3.1 自然采光设计
4.3.2 雕塑小品设计
4.3.3 导向标识设计
4.4 本章小结
5.小雁塔历史片区遗址利用概念规划
5.1 小雁塔历史片区上位规划
5.2 小雁塔历史片区遗址利用概念规划
5.2.1 概念规划定位
5.2.2 空间格局设计
5.2.3 交通流线设计
5.2.4 建筑高度设计
5.2.5 建筑风貌设计
5.2.6 展示空间设计
5.3 本章小结
6.结语与展望
6.1 论文的成果与结论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地下历史景观的保护实践探析——保加利亚索菲亚古文化与交通综合体的启示[J]. 刘珊珊,夏海山. 风景园林. 2018(01)
[2]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多重耦合理论研究[J]. 邵继中,胡振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7(06)
[3]破碎历史空间的现代重构——西安南门广场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回顾[J]. 赵元超,职朴. 建筑技艺. 2017(11)
[4]遗址保护与城市化发展如何和谐共生[J]. 裴成荣. 广西城镇建设. 2017(07)
[5]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项目的通告[J]. 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05)
[6]地下空间功能演变及设计理论发展过程研究[J]. 袁红,沈中伟. 建筑学报. 2016(12)
[7]浅谈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开发与利用[J]. 汪方震. 低碳世界. 2016(21)
[8]基于场所感的地下公共空间情境营造研究[J]. 陈虹霖,孙雁. 建筑与文化. 2016(04)
[9]活着的历史——首尔东大门历史文化公园[J]. 王江萍,胡康. 园林. 2015(01)
[10]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文物遗址保护的困境与突破——以京杭大运河、安阳殷墟、丝绸之路为例[J]. 张祖群,胡丽萍. 上海城市管理. 2014(05)
博士论文
[1]当代北京旧城地下空间研究[D]. 商谦.清华大学 2015
[2]西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文物影响评估研究[D]. 常海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3]城市高密度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策略研究[D]. 万汉斌.天津大学 2013
[4]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D]. 宿晨鹏.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类型学的西安小雁塔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研究[D]. 侯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淮南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D]. 曹剑飞.安徽建筑大学 2016
[3]基于城市文化视野的西安小雁塔周边地区更新策略研究[D]. 聂怀天.长安大学 2016
[4]唐长安城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研究[D]. 杨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5]大遗址周边区域空间形态的表征分析与研究[D]. 高微微.西北大学 2013
[6]城市中心区交通节点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研究[D]. 吴铮.北京工业大学 2013
[7]传统聚落形态及其保护性规划研究[D]. 朱凌.华侨大学 2012
[8]地下土遗址博物馆设计研究[D]. 张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9]协同观下的商业步行街中心节点空间设计研究[D]. 高其腾.重庆大学 2011
[10]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及其保护研究[D]. 蒋洪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93700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地上地下空间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1.2 地铁加快地上地下空间协同发展
1.1.3 遗址保护对城市发展提出新要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小雁塔历史地段改造研究现状
1.3.2 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历史片区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的相关研究
2.1 小雁塔历史片区的背景概况
2.1.1 隋唐长安城
2.1.2 荐福寺与小雁塔
2.1.3 小雁塔历史片区
2.2 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研究
2.2.1 遗址相关的概念
2.2.2 遗址保护的原则
2.2.3 遗址保护的方法
2.2.4 遗址展示的模式
2.3 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的理论研究
2.3.1 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定义
2.3.2 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目标
2.3.3 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内涵
2.4 本章小结
3.小雁塔历史片区现状调研与更新诉求
3.1 小雁塔历史片区现状特征
3.1.1 用地现状评估
3.1.2 交通现状评估
3.1.3 建筑现状评估
3.1.4 开放空间现状评估
3.2 小雁塔历史片区地下遗址现状
3.2.1 已知地下遗址评估
3.2.2 未知地下遗存评估
3.3 小雁塔历史片区更新诉求
3.4 小雁塔历史片区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5 本章小结
4.小雁塔历史片区地上与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策略
4.1 地上与地下空间形态一体化
4.1.1 保护空间格局
4.1.2 控制建筑高度
4.1.3 特色风貌设计
4.2 地上与地下展示空间一体化
4.2.1 复合空间类型
4.2.2 平面空间布局
4.2.3 竖向空间布局
4.2.4 交通空间设计
4.3 地上与地下人文环境整体性
4.3.1 自然采光设计
4.3.2 雕塑小品设计
4.3.3 导向标识设计
4.4 本章小结
5.小雁塔历史片区遗址利用概念规划
5.1 小雁塔历史片区上位规划
5.2 小雁塔历史片区遗址利用概念规划
5.2.1 概念规划定位
5.2.2 空间格局设计
5.2.3 交通流线设计
5.2.4 建筑高度设计
5.2.5 建筑风貌设计
5.2.6 展示空间设计
5.3 本章小结
6.结语与展望
6.1 论文的成果与结论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地下历史景观的保护实践探析——保加利亚索菲亚古文化与交通综合体的启示[J]. 刘珊珊,夏海山. 风景园林. 2018(01)
[2]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多重耦合理论研究[J]. 邵继中,胡振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7(06)
[3]破碎历史空间的现代重构——西安南门广场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回顾[J]. 赵元超,职朴. 建筑技艺. 2017(11)
[4]遗址保护与城市化发展如何和谐共生[J]. 裴成荣. 广西城镇建设. 2017(07)
[5]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项目的通告[J]. 西安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05)
[6]地下空间功能演变及设计理论发展过程研究[J]. 袁红,沈中伟. 建筑学报. 2016(12)
[7]浅谈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一体化开发与利用[J]. 汪方震. 低碳世界. 2016(21)
[8]基于场所感的地下公共空间情境营造研究[J]. 陈虹霖,孙雁. 建筑与文化. 2016(04)
[9]活着的历史——首尔东大门历史文化公园[J]. 王江萍,胡康. 园林. 2015(01)
[10]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文物遗址保护的困境与突破——以京杭大运河、安阳殷墟、丝绸之路为例[J]. 张祖群,胡丽萍. 上海城市管理. 2014(05)
博士论文
[1]当代北京旧城地下空间研究[D]. 商谦.清华大学 2015
[2]西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文物影响评估研究[D]. 常海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3]城市高密度地区地下空间开发策略研究[D]. 万汉斌.天津大学 2013
[4]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化设计策略研究[D]. 宿晨鹏.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类型学的西安小雁塔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研究[D]. 侯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淮南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研究[D]. 曹剑飞.安徽建筑大学 2016
[3]基于城市文化视野的西安小雁塔周边地区更新策略研究[D]. 聂怀天.长安大学 2016
[4]唐长安城安仁坊及相关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研究[D]. 杨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5]大遗址周边区域空间形态的表征分析与研究[D]. 高微微.西北大学 2013
[6]城市中心区交通节点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研究[D]. 吴铮.北京工业大学 2013
[7]传统聚落形态及其保护性规划研究[D]. 朱凌.华侨大学 2012
[8]地下土遗址博物馆设计研究[D]. 张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9]协同观下的商业步行街中心节点空间设计研究[D]. 高其腾.重庆大学 2011
[10]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中轴线)及其保护研究[D]. 蒋洪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93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193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