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基于景观基因分析的陕南古镇文化景观保护与传承研究 ——以蜀河古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07 13:23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我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化城市逐渐转化的过程中,传统古镇特别是历史文化村镇,正面临着严重毁坏或过度开发的困境。深入研究传统古村镇的文化景观特点、文化基因、及其在设计应用和保护开发中的价值,是解决历史文化村镇特别是一般传统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发扬与传承的关键所在。文化景观基因是将文化景观和生物学的基因概念相交叉,在基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措施。陕南地区古镇资源丰富且大多未经破坏,本文通过对陕南地区古镇的文化景观基因进行研究,并以蜀河古镇为例研究其文化景观基因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陕南古村镇保护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论文从文化景观基因两个大的类别,物质性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性文化景观来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对陕南地区以及蜀河古镇的文化景观基因进行图示化分析梳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景观基因分析的蜀河古镇景观保护规划设计方案。本论文主要分六个部分,首先对文化景观基因的概念以及传统古镇文化景观基因的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梳理;然后将陕南地区的文化景观基因进行提取并分类,进而梳理成系统的基因体系,加以图示化分析归纳总结。在典型案...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景观基因分析的陕南古镇文化景观保护与传承研究 ——以蜀河古镇为例


陕南地区在陕西省的位置

构成图,移民活动,陕南,多源


3.1 陕南地区在陕西省的位置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3.2 陕南地区城市构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造就了陕南的多源移民文化。在更早以前的朝代陕南都曾发生过大的移民活动。移民活动的产生居。产生了多源文化与本地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并产生阳国志蜀志》及《史记项羽本记》中有记载“巴蜀道险,秦之迁

陕南,分部,景观,景观文化


陕南古镇分部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景观基因视角的陕南传统民居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J]. 祁剑青,刘沛林,邓运员,郑文武.  经济地理. 2017(03)
[2]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识别与提取方法研究[J]. 胡最,刘沛林,邓运员,郑文武.  地理科学. 2015(12)
[3]过渡性地理环境下的陕南古镇景观基因分析与表达研究[J]. 张鸽娟,徐娅,韩怡.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4]湖南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空间特征[J]. 胡最,刘沛林,曹帅强.  地理学报. 2013(02)
[5]文物建筑周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旬阳蜀河古镇保护规划的思考[J]. 李辉,王黎囡,张磊.  建筑与文化. 2012(07)
[6]古村落景观基因图谱的平台系统设计[J]. 胡最,刘沛林,申秀英,刘晓燕,邓运员,陈影.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01)
[7]客家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地学视角的解析[J]. 刘沛林,刘春腊,邓运员,申秀英,胡最,李伯华.  人文地理. 2009(06)
[8]景观“基因图谱”视角的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J].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  人文地理. 2006(04)
[9]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郑文武.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10]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J]. 刘沛林.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3(04)

博士论文
[1]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 刘沛林.北京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陕南蜀河古镇及其传统建筑研究[D]. 钟运峰.西南交通大学 2014
[2]多元文化视野下的陕南民居[D]. 闫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16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216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e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