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07 12:57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概念的提出,具有生产性景观特色的村庄作为能够满足大众旅游需求的乡村,景观规划建设发展如火如荼,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少村庄主题缺失、特色匮乏,出现千村一面的情况。本研究着眼于此,对观光农业型村庄的整体规划和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在确定观光农业型村庄的范围是除生产性景观以外的其他村庄景观、生产性景观是村庄背景的前提下,认为其研究具有配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发挥农旅开发的价值、探索特色村庄的打造模式及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具有旅游潜力村庄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结合乡村旅游与观光农业关系的研究,分析国内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进展,在乡村相关的地域文化符号学、社区营造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得出观光农业型村庄的规划定位离不开“产业+文化+”的的模式,提出了两个该类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即乡村整体规划与乡土景观效果的统一、互动性景观的打造。以德清三林为例,分析村庄的整体规划,阐述了其乡村文化景观的营建、深入了解各类景观载体的设计,包括建筑立面改造、村庄公共空间景观打造、田园空间景观设计、庭院景...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观光农业型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以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为例


乡村文化形成因素图解

都市圈,杭州,德清,位置


4 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现状调查4 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现状调查4.1 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概况(1)地理位置德清县,取名于“人有德行,如水至清”,为浙江省湖州市辖,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县治武康镇,全县辖 9 镇、2 个乡。境内有风景名胜莫干山、下渚湖、新市古镇、法国山居裸心谷等。2013 年德清县入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德清素有 " 名山之胜,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 " 的美誉。

区位,德清,德清县,浙江


4 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现状调查4 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现状调查4.1 浙江德清禹越镇三林村概况(1)地理位置德清县,取名于“人有德行,如水至清”,为浙江省湖州市辖,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县治武康镇,全县辖 9 镇、2 个乡。境内有风景名胜莫干山、下渚湖、新市古镇、法国山居裸心谷等。2013 年德清县入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德清素有 " 名山之胜,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 " 的美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 综合施策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J]. 卢贵敏.  中国财政. 2017(15)
[2]田园综合体:打造中国乡村新形象[J]. 王缉思,张美丽,朱文全,曾祥伟.  农家书屋. 2017(06)
[3]论道特色小镇PPP基金商业回报[J]. 冯珊珊.  首席财务官. 2017(07)
[4]德国市民农园发展概况及对北京的启示[J]. 耿红莉.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6(06)
[5]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融资模式创新分析[J]. 杜彦坤,栗华田,李明.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16(11)
[6]从土地整理到综合规划 荷兰乡村景观整治规划及其启示[J]. 郭巍,侯晓蕾.  风景园林. 2016(09)
[7]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及相关阐述[J]. 张晓龙.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08)
[8]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二 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J]. 祝卫东,陈春良.  农村工作通讯. 2016(04)
[9]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题应有新解法[J]. 姜长云.  中国发展观察. 2015(02)
[10]建筑理论、建筑史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读新版中译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有感[J]. 王贵祥.  建筑师. 2013(05)

博士论文
[1]农业多元价值导向下郑州城郊宜农社区发展研究[D]. 赵建华.华南理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基于游客体验的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研究[D]. 陈丽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2]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当代本土建筑的材料表达研究[D]. 周润.河南农业大学 2016
[3]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对于杨凌小韦河流域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杨尊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4]乡村景观的视觉生态设计研究[D]. 张赞.浙江师范大学 2015
[5]乡村景观吸引力的研究[D]. 董璐.河北农业大学 2014
[6]新农村景观的乡土特色表达策略研究[D]. 唐祖辉.浙江农林大学 2013
[7]城市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D]. 徐晓霞.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16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216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8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