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施工技术论文 >

开放式居住小区的空间安全性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4 21:41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空间的安全性更多的是由经济和社会问题引起的,而忽视了空间环境方面的因素所起到的作用。虽然,通过空间环境方面的规划与设计并不能预防所有的空间安全性问题,但其在消除某些诱发空间不安全因素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着重关注住区的空间环境方面,并通过以住区主体的心理行为特征作为参考点来研究提高住区空间安全性的规划策略与设计措施。在文章宏观层面的构架上,本文通过文献阅读与案例研究,首先对开放式居住小区中存在的影响空间安全性的要素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住区空间中居住主体的心理行为特征;然后,对国内的开放式居住小区案例以及国外的开放式居住小区的理念进行了研究,并从中提取良好的规划建议;最后,结合城市规划以及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等多学科,从管理机制和空间要素两个方面对开放式居住小区的空间安全性提出了规划策略与设计措施。 

【文章来源】: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开放式居住小区的空间安全性规划研究


我国住区发展面对的困境Figure1-1Thedilemmaofdevelopmentofdomesticresidence

论文,住区


图 1-2 论文的逻辑思路Figure 1-2 The logical ideas of the thesis对于该论文,需要指出的是,文章的关注视角是住区主体的心理合适的策略措施,需要考虑到每个人心中存在的参考点。然而基同个体的参考点是不同的,而在个体做出应对的行为之前,参考面影响到个体决策,进而也就会促成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出解决措施之前就应该了解住区的主体构成。另外,我们知道措施的实施执行都需要考虑其中的经济因素,也就是说在预算施效用的最大化,因此对于任何策略措施的提出都要考虑到这性就会大打折扣。究方法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阅读。在论文的写作过了国内外大量相关的论文与期刊,涉及到包括住区发展与建设

路线图,论文研究,路线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1页点与缺点;(3)归纳演绎。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与案例,从中提取出合适可行的意见与建议。另外,由于文章研究涉及到许多复杂化的问题,所以为了将问题简单和层次化,本文主要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达到多需要的目标。层次分析法(简称 AHP),是由美国学者萨蒂(ThomasL.Saaty)在 20 世纪 70 年代首次提出的,是一种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有序层次的系统分析方法。它按照重要性给予相关要素一定的权重,可以较好的表达出不同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24]而模糊综合评价法(简称 FCE),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25]两种方法的结合运用将有助于文章的论证工作的进行。图 1-3 显示了本文的主要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友好边界:住区边界空间设计策略[J]. 周扬,钱才云.  规划师. 2012(09)
[2]住区的封闭与开放——解读“中央花园”与“风华天城”住宅小区[J]. 李军,何炼.  新建筑. 2007(01)
[3]构建“最适宜人居社区”项目管理新模式[J]. 周宏泉.  中国物业管理. 2007(01)
[4]犯罪空间分布与环境特征——以上海市为例[J]. 毛媛媛,戴慎志.  城市规划学刊. 2006(03)
[5]层次分析法在城市道路景观评价中的运用[J]. 李昆仑.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01)
[6]城市生活的癌症——封闭式小区的问题及对策[J]. 缪朴.  时代建筑. 2004(05)
[7]以环境设计防止犯罪研究与实践30年[J]. 徐磊青.  新建筑. 2003(06)
[8]对当今城市居住形态的反思[J]. 荆子洋,邹颖.  新建筑. 2003(03)
[9]北京城市犯罪地理分析[J]. 程连生,马丽.  人文地理. 1997(02)
[10]生活街道的复苏——居住区步车共存道路规划问题[J]. 宋泽方.  世界建筑. 1987(04)

硕士论文
[1]城市街区型住区开放性设计研究[D]. 商宇航.大连理工大学 2015
[2]西安市中高强度商品住区公共空间的开放性研究[D]. 宋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3]基于资源共享视角下的住区开放性研究[D]. 张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4]基于居住区景观的安全性设计研究[D]. 游瑞君.福建农林大学 2013
[5]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封闭住区研究[D]. 何蕾.华中科技大学 2012
[6]我国城市街区型住区规划研究初探[D]. 尤娟娟.重庆大学 2010
[7]国外“儿童友好型”街区环境设计及启示[D]. 赵乃莉.北京林业大学 2010
[8]住区空间环境可防卫性设计研究[D]. 潘莉萍.西南交通大学 2008
[9]我国城市居住区的安全性研究[D]. 袁晓芬.大连理工大学 2008
[10]开放式结构居住小区的发展研究[D]. 彭燕.重庆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4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gjslw/3284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9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