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杉单株生长规律与种群生物量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银杉单株生长规律与种群生物量的研究
【摘要】:通过对银杉 ( Cathaya argyrophylla)生长规律的研究 ,发现银杉早期生长需要一定的荫蔽 ,但过分荫蔽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而逐渐死亡。银杉的整个生长过程可分为 4个时期 ,在 30~ 4 0 a内具有明显的胸径生长盛期。银杉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 60 %分布在 1 /2树高以下 ,树干材重量占全部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重超过 2 /3。银杉种群地上部分生物量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差别很大 ,介于 330 0 0~ 1 1 70 0 0 kg.hm- 2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四川中医药研究院药物种植研究所!南川648408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县林业局!金秀545700
【关键词】: 银杉 生长曲线 种群 生物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资助 ( No.3989336 0 )
【分类号】:S791.19
【正文快照】: 生长是各种生理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林业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生命现象(徐化成等,1993)。虽然在植物的各种水平上都存在生长现象,但就种群生态学而言,个体(单株)和群体(种群)水平上的生长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树木生长的研究对于分析环境因子的作用必不可少(Fritts,1976)。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文;李长田;于逸竹;秦智亨;田风华;刁莹莹;潘丽丽;李成博;;菌根菌生物量定量方法浅谈[J];吉林农业;2011年07期
2 夏霖辉;赵秋玲;王大伟;;密度对连香树幼苗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11年06期
3 刘晓梅;布仁仓;邓华卫;胡远满;刘志华;吴志伟;;基于地统计学丰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量估测及空间格局分析[J];生态学报;2011年16期
4 童方平;李贵;刘振华;童琪;;造林初植密度对翅荚木幼龄林木材热值影响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9期
5 张忠华;李昭昭;;吉林省森林碳储量估计及碳汇价值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6 苏勇;秦武明;黄松殿;段文雯;韦中绵;;桂西南擎天树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1年09期
7 蔡清楼;;不同坡位樟生物量及其分配率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1年03期
8 王守吉;;福建尤溪县毛竹种群生物量及其能量的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1年01期
9 沈亚洲;孙晓梅;张江涛;杜彦昌;马建伟;;甘肃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单株生物量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10 田大伦;朱凡;;不同林龄两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积累特征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林;何芳;;湖北森林碳汇量初步估算[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2 陈红林;何芳;;湖北森林碳汇量初步估算[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3 刘妍妍;金光泽;黎如;;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的贮量特征[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张建萍;曾珍英;;灌木各测树因子相关性以及器官生物量相关性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炜;孙发政;刘荣堂;;深圳类芦边坡绿化的应用状况[A];草坪与地被科学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6 牛正田;李金花;张绮纹;童书振;;欧美杨107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生长规律研究[A];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牛正田;李金花;张绮纹;童书振;;欧美杨107地上部分生物量及生长规律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8 郭群;王宝松;潘明建;涂忠虞;;苏柳无性系纸浆林生物量研究[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9 张骏;朱锦茹;应宝根;袁位高;宋绪忠;高洪娣;沈爱华;江波;;浙江省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初探[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于立忠;王作梅;卢正茂;丁国泉;;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林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定亨 时春艳;银杉上长出罕见雌雄同体花[N];桂林日报;2010年
2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冯宗炜;中国森林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做贡献[N];科技日报;2010年
3 姚学文 伍谦 邹敏 刘丹;田大伦:让杉木林成为财富之源[N];湖南经济报;2006年
4 蒋卫民邋张定亨;花坪人工银杉逐步恢复“健康”[N];广西日报;2007年
5 王锦;积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N];中国证券报;2007年
6 于汝元;城市绿化应以树为主[N];湖南经济报;2007年
7 本版编辑 沈国舫 尹伟伦 冯宗炜;林业应对气候变暖专家如是说[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8 春生;我国加速推进林油林电一体化[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相思树的栽培技术[N];福建科技报;2006年
10 张辉;植树造林是固碳减排的最佳选择[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庆先;北部湾沿海红树林生物量和碳贮量的遥感估算[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肖兴威;中国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3 罗天祥;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96年
4 白静;油松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与林分结构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5 陈宏伟;西南桦人工林群落特征及土壤肥力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应天玉;城市森林资源结构与降温功能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张焕朝;杨树无性系磷营养效率的差异及其机理[D];南京林业大学;1999年
8 吴晓成;新疆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柳林生产力与碳密度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9 孙志虎;长白落叶松人工用材林长期生产力维持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0 王太鑫;巴山木竹种群生物学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国定;松材线虫病的传播特点和治疗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张琼;桉树工业原料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贮量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3 苏文会;关于大木竹的开发与利用评价[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4 李小军;文县杨生长规律及其生态学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5 李炳凯;皖南丘岗地区火炬松林分结构调控技术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李冬;西双版纳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年
7 杜燕星;山苍子施肥及其营养诊断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闵志强;长白落叶松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曾亚梅;基于3S技术的高速公路植被解译及生物量的估算和评价[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付甜;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的亚热带森林参数估测[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04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1004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