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芹生态浮床净化功能影响因素与生态化学计量研究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X173;X70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浮床模拟实验研究
1.2.2 湿地植物根系研究
1.2.3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
1.2.4 生态内稳性研究
1.3 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3.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4 本论文的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区与实验设施条件
2.1 实验区概况
2.1.1 野外河道实验区
2.1.2 室内实验区
2.2 浮床设计
2.2.1 野外河道实验大浮床
2.2.2 水箱模拟实验小浮床
2.3 实验水箱
2.4 实验植物
2.4.1 实验植物选择
2.4.2 水芹简介
第三章 水箱与河道浮床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状况对比
3.1 引言
3.2 材料及方法
3.2.1 实验设置
3.2.2 数据获取
3.2.3 异速生长指数的计算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浮床植物采收结果及差异性
3.3.2 主要根系指标及差异性
3.3.3 主要根系指标随着时间的变化
3.3.4 河道水箱中水芹异速生长指数的对比
3.3.5 主要根系指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3.4 讨论
3.4.1 水芹异速生长指数
3.4.2 营养胁迫影响水芹生物量分配
3.5 结论
第四章 连续监测实验条件下生态浮床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设置
4.2.2 实验数据获取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百达工业园河道环境因子及其相互关系
4.3.1.1 百达工业园河道连续监测实验水体理化指标变化
4.3.1.2 百达工业园河道连续监测实验水体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
4.3.1.3 百达工业园河道连续监测实验水体理化指标中的主要控制因子
4.3.1.4 百达工业园河道连续监测水体富营养化回归参数
4.3.2 浮床水箱环境因子及其相互关系
4.3.2.1 浮床水箱连续监测实验水体理化指标变化
4.3.2.2 浮床水箱连续监测线性理化指标回归参数参数
4.4 讨论
4.4.1 水体富营养化链条
4.4.2 温度因素对浮床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4.5 结论
第五章 不同留茬处理对水芹浮床净化能力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及方法
5.2.1 实验河水选择及水质状况
5.2.2 实验设置
5.2.3 样品采集及测定
5.2.4 实验仪器
5.2.5 去除率及综合营养化指数计算
(1) 去除率的计算
(2) 综合营养化指数的计算
5.2.6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浮床实验采收结果
5.3.2 不同留茬处理对浮床水芹生长的影响
5.3.3 水芹浮床系统水质理化指标的变化
5.3.4 不同留茬处理水芹浮床净化效果差异
5.3.5 不同留茬处理水芹浮床净化过程中的差异分析
5.3.6 综合营养化指数
5.4 讨论
5.4.1 留茬处理对水芹浮床净化效果的影响
5.4.2 浮床系统对水体理化性质的影响
5.4.3 氮元素的去除
5.4.4 磷元素的去除
5.4.5 浮床处理时间
5.5 结论
第六章 浮床植物水芹的生态化学及内稳性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及方法
6.2.1 实验区域
6.2.2 植物选择
6.2.3 实验设计
6.2.3.1 室内氮浓度梯度实验部分
6.2.3.2 室内磷浓度梯度实验部分
6.2.3.3 野外河道氮浓度实验部分
6.2.3.4 根系扫描实验生态化学实验部分
6.2.4 实验仪器
6.2.5 数据获取
6.2.6 内稳性指数计算
6.2.7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营养水平野外河道条件下浮床水芹生态化学计量研究
6.3.1.1 不同营养水平河道中浮床水芹生态化学特点
6.3.1.2 不同营养水平河道浮床水芹生态化学计量比
6.3.2 室内控制条件下不同氮浓度对水芹主要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
6.3.2.1 水芹生态化学特点
6.3.2.2 不同氮浓度条件下水芹生态化学特点
6.3.2.3 不同时间水芹不同部位生态化学特点
6.3.3 室内控制条件下不同磷浓度对水芹主要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
6.3.3.1 水芹生态化学特点
6.3.3.2 不同磷浓度条件下水芹生态化学特点
6.3.3.3 不同时间水芹不同部位生态化学特点
6.3.3.4 不同磷浓度条件下水芹生态化学计量比随着时间的变化
6.3.3.5 不同磷浓度条件下水芹生态化学计量比
6.3.3.6 水芹生态内稳性
6.3.4 河道、水箱中浮床水芹根系生态化学计量研究
6.3.4.1 水芹地上地下部分碳、氮、磷含量及差异性
6.3.4.2 水芹地上地下部分碳、氮、磷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
6.3.4.3 水芹冠根比、干重率随着时间的变化
6.3.4.4 水芹冠根比、干重率与温度的关系
6.4 讨论
6.4.1 生物量和营养分配
6.4.2 水芹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6.4.3 内稳性
6.5 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研究主要结论
7.2 需要改进之处
7.3 展望
附录:水芹根系快速扫描实验
研究方法
结果及分析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博士就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俊;黄芃芃;梁秋琴;苏崇禧;宁寻安;;美人蕉生态浮床处理含铜废水[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2 高甲荣,张东升,肖斌,牛健植;黄土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分配格局和积累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霍成君,韩建国,洪绂曾,武宝成,李显瑞;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新麦草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0年04期
4 刘景辉,赵宝平,焦立新,扈学文,闫立伟,郭冬梅;刈割次数与留茬高度对内农1号苏丹草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5年02期
5 黄彩变;曾凡江;雷加强;;留茬高度对骆驼刺生长发育和产草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1年06期
6 吴振斌,梁威,成水平,周巧红,邓家齐,詹发萃;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净化污水机制研究 Ⅰ微生物类群和基质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7 成水平,吴振斌;STUDIES ON THE PURIFYING SPACE IN ARTIFICIAL WETLANDS WITH CATTAIL AND RUSH[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9年03期
8 刘杰淋;唐凤兰;张月学;韩微波;尚晨;刘凤岐;陈极山;;刈割高度对一年生牧草再生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9年06期
9 林洁荣,刘建昌,苏水金;留茬高度对闽牧42牧草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2年08期
10 瓦庆荣,代志进,卢琪;留茬高度对人工草地牧草产量及质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欲如;植物浮床技术对苏州古城区河水净化效果及规律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吴松;风车草泡板型浮岛技术在临江河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吴黎明;可持续利用生物浮床水质改善技术的开发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6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285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