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动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9:14

  本文关键词: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动态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苜蓿 无芒雀麦 混播 生物量积累速率


【摘要】:研究科尔沁草原地区苜蓿和无芒雀麦单播与混播草地生物量及生长速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和苜蓿的株高生长模式不受单播、混播的影响,其增长曲线为Y=at2+bt+c。混播组合改变了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的生物量积累模式,使其由单播时的W=at2+bt+c变化为混播时的W=atb,而混播没有改变紫花苜蓿的生物量积累模式,均为W=at2+bt+c。4种苜蓿在科尔沁地区种植均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单播草地群落相比,混播可延长草地的利用时间,比单播无芒雀麦草地产草量高、品质好。4种混播群落最高产量出现时间均比单播群落晚30天左右,不同时期混播草地产量均高于单播无芒雀麦草地。单播与混播群落各组分的干鲜比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单播无芒雀麦干鲜比在整个生育期内均高于苜蓿和混播群落。
【作者单位】: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苜蓿 无芒雀麦 混播 生物量积累速率
【分类号】:S54
【正文快照】: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南方亚热带地区开展了人工草地的建植,随之开展了人工草地生物量及生长速度的研究,并有相关的研究报道〔1~8〕。无芒雀麦和苜蓿都是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抗寒抗旱能力强的多年生优良牧草,将这两种牧草混播不仅能提高牧草产量和品质,延长草地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宝音陶格涛;无芒雀麦与苜蓿混播试验[J];草地学报;2001年01期

2 董世魁,马金星,蒲小鹏,张起荣,潘臻武;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引种生态适应性及混播组合筛选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3年01期

3 马春晖,韩建国,李鸿祥,毛培胜,戎郁萍;冬牧70黑麦+箭舌豌豆混播草地生物量、品质及种间竞争的动态研究[J];草业学报;1999年04期

4 石永红,符义坤,李阳春,张景雨;半荒漠地区绿洲混播牧草群落稳定性与调控研究[J];草业学报;2000年03期

5 多立安,赵树兰;几种豆禾牧草混播初期生长互作效应的研究(英文)[J];草业学报;2001年02期

6 董世魁,胡自治,蒲小朋,李春鸣;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02年04期

7 徐春明,贾志宽,韩清芳;巨人201+Z苜蓿地上部分生长特性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3期

8 胡宏友,林鹏,杨志伟;宽叶雀稗群落生物量和生长规律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2年04期

9 张淑艳,张永亮;科尔沁地区禾豆混播人工草地生产特性分析[J];中国草地;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宏;刘洋;蔡化;张鹤山;王凤;;草地植物竞争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2 朱勇;呼天明;王Oz珍;宋江湖;;青藏铁路当雄至羊八井段路基边坡植被护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3 韩德梁;田宏;何胜江;王震洪;杨光梅;徐智明;;白三叶和狗牙根种间竞争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4 张涛;;松嫩平原硬质早熟禾果后营养期无性系分蘖株的数量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5 张永亮,胡自治,赵海新,王健丽;刈割对混播当年生物量及再生速率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4年04期

6 欧阳克蕙;王X;;南方丘陵地区人工草地和旱作农田能量物质利用率[J];草地学报;2007年01期

7 张永亮;王建丽;胡自治;;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J];草地学报;2007年01期

8 郭彦军;韩建国;徐恢仲;张家骅;;不同前茬对混播草地建植初期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7年01期

9 施建军;马玉寿;董全民;王彦龙;王柳英;;“黑土型”退化草地优良牧草筛选试验[J];草地学报;2007年06期

10 郑伟;朱进忠;库尔班;张强强;加娜尔古丽;李海;;不同混播方式下豆禾混播草地种间竞争动态研究[J];草地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成章;韩锦峰;史莹华;李振田;李德锋;;不同秋眠类型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研究[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2007年会暨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春晖;韩建国;毛培胜;;一年生饲用作物最佳刈割期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炳成;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牧草生产力与生态适应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周青平;高寒地区一年生禾豆饲草混播群落内部组分及调控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3 孙娟;基于GIS的牧草适应性及其在退耕还草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4 孙兆敏;宁南旱作农区草地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何文兴;高寒植物对低温和强UV-B辐射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王平;半干旱地区禾—豆混播草地生产力及种间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永亮;杂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群生理生态和稳定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8 马玉寿;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形成机理与恢复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9 刘金平;西南区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 (L.F.)R.Br.)种质表型性状、遗传基础及生产性能多样性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10 高国雄;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人工植被结构与生态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金辉;加工番茄番茄红素快速检测、积累特性模型及其肥料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孟凡岭;秦沈高速铁路喷播后护坡植物群落动态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1年

3 马金星;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动态及氮素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4 杨华;牧民定居前期人工饲草料地生产、生态效能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2年

5 戚志强;苏南丘陵区秋播紫花苜蓿苗期杂草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武利玉;绿洲灌区防护林体系稳定性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7 刘芳;西南农区高效饲草生产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8 闫虎;昭苏军马场天然草地春秋场始牧期、终牧期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9 杨建军;苜蓿经济性状与水分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10 李海;苜蓿与禾本科作物间混作增产机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兴林,,陈庆沐,许建新;利用棉花冬闲田发展冬牧70黑麦初步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2 王刚,蒋文兰;人工草地群落组成与土壤中速效氮磷的关系[J];草地学报;1995年01期

3 王代军,黄文惠,苏加楷;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人工草地生物量动态研究[J];草地学报;1995年02期

4 毛凯,周寿荣,王四敏,杨春华;箭{H豌豆混播黑麦草生物量和种间竞争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7年01期

5 杨锦忠,董宽虎,夏景新,C.Matthew,J.Hodgson;不同生长阶段群体数量特征对产草量作用的分析[J];草地学报;1997年01期

6 董世魁,蒲小朋,马金星,石振田;甘肃天祝高寒地区燕麦品种生产性能评价[J];草地学报;2001年01期

7 孙启忠,韩建国,桂荣,刘国荣;科尔沁沙地敖汉苜蓿地上生物量及营养物质累积[J];草地学报;2001年03期

8 彭宏春,牛东玲,李晓明,杨慧青,祁迎林,费迎霞;柴达木盆地弃耕盐碱地紫花苜蓿生物量季节动态[J];草地学报;2001年03期

9 华仁林;姚义忠;孟昭文;邹耀X;蔡恬一;季小龙;;冬牧70黑麦的生育特性及其饲用价值(第二报)[J];中国草原与牧草;1984年02期

10 任继周;蒋文兰;;多年生混播草地豆禾比例演变墢律的探讨[J];中国草业科学;198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榕;高占琪;豆卫;马龙喜;阿不满;曹国顺;孟祥君;;高寒牧区混播草地建植技术研究[J];草业科学;2011年08期

2 ;北京厚德瑞商贸有限公司投资国产苜蓿基地取得突破性进展[J];中国乳业;2011年08期

3 杨宝山;蒋海梅;;不同氮磷钾组合对苜蓿鲜草产量的影响[J];青海农林科技;2011年02期

4 罗世武;王秉龙;赵萍;;施肥及播种行距对无芒雀麦产量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5 王燕;张绒仙;;苜蓿内生拮抗放线菌的促生防病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6 南丽丽;师尚礼;朱新强;陈建纲;赵文翰;;4份苜蓿材料根系形态特征的初步分析[J];草原与草坪;2011年03期

7 郭孝;李明;;功能性苜蓿草粉对三黄雏鸡生产特点的影响[J];家畜生态学报;2011年03期

8 王林;孙启忠;张慧杰;;苜蓿与玉米混贮质量研究[J];草业学报;2011年04期

9 万里强;李向林;何峰;;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1年07期

10 董凌隆;巨敏;刘军海;;正交优化法提取苜蓿中叶蛋白的工艺研究[J];江西饲料;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承芳;董晓宁;李文杨;张晓佩;;苜蓿化感作用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育青;赵青山;杨玉平;夏明;;添加剂对苜蓿青贮品质及奶牛产奶量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敏;张宁;王燕;张永根;;不同茬次的三种苜蓿营养成分的研究[A];第四届(2011)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哲;杜桂娟;杨姝;;中国北方地区苜蓿抗寒性研究进展[A];第四届(2011)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唐维新;王晶;周禾;;绿汁发酵液的制备及其对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袁庆华;张文淑;;我国苜蓿病害研究进展[A];首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严学兵;刘圈炜;王成章;郭玉霞;;苜蓿青饲对波尔山羊生长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波;李红;王秀丽;于非;;苜蓿抗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初步研究[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徐安凯;孙yN龙;;苜蓿早春冻害(春冻)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A];第四届(2011)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红;李波;赵红波;王影;;诱变处理苜蓿愈伤组织抗碱性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苜蓿的种植[N];山西科技报;2005年

2 ;苜蓿的种植与利用[N];云南科技报;2005年

3 刘国信 邵斌鱼 茹贺军;苜蓿的田间干燥技术[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4 通讯员 高子剑 杨松涛;巴里坤县已种苜蓿1.2万亩[N];哈密日报(汉);2011年

5 矫海 王春风 记者 吕天生;富裕 万亩优质苜蓿基地好中求快[N];黑龙江日报;2011年

6 矫海 王春风 记者 邸文辉;富裕万亩苜蓿基地建设好中求快[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7 矫海 王春风 记者 王鑫彪;富裕万亩苜蓿基地建设好中求快[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熊裕华;苜蓿花开香满园[N];西藏日报(汉);2011年

9 洪琦 张瑛;宁夏苜蓿病虫预警准确率96.6%[N];农资导报;2008年

10 赵春艳;塔城市首次种植滴灌苜蓿 亩均有望增收1000元[N];塔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照兰;苜蓿种质资源评价及优良育种材料的遗传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2 张涛;紫花苜蓿青贮菌剂筛选、作用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金淑梅;水稻类金属硫蛋白(rgMT)基因功能解析及对苜蓿的遗传转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刘振虎;中国苜蓿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5 张永亮;杂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群生理生态和稳定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6 关潇;野生紫花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王建光;农牧交错区苜蓿—禾草混播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李存福;无芒雀麦、紫花苜蓿繁殖特性及种子生产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刘艾;三江平原沼泽化草甸综合治理技术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10 管清杰;盐碱胁迫下水稻OsAPX家族基因表达特性差异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芬;苜蓿与不同禾本科牧草间混作增产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张新平;添加剂在苜蓿青贮中的应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3 杨建军;苜蓿经济性状与水分生态环境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郭江波;中国苜蓿审定登记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3年

5 韩光;酸性胁迫下Ca、P及接种量对苜蓿-根瘤菌体系群体感应及固氮性能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6 云岚;草原3号苜蓿新品种农艺性状及抗旱性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7 何志水;苜蓿(Medicago sativa)共生固氮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3年

8 钟文文;高效苜蓿根瘤菌株的筛选[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9 徐春明;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生长特性分析及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10 刘玉华;不同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品质特性的分析及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100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1100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0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