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与微生物生物量变化

发布时间:2017-11-02 19:13

  本文关键词: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与微生物生物量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荒漠化 生物结皮 发育演替 微生物 腾格里沙漠


【摘要】:生物结皮在荒漠地区的生态恢复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且不同发育演替阶段的结皮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通过野外调查、显微观察结合微生物定量分析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地区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生物结皮一般按照"藻结皮→迤地衣结皮→迤藓结皮"的模式发育演替.随着结皮的发育演替,光合生物生物量逐渐增加,微藻生物量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作为结皮藻类中的第一优势种,在藻结皮中生物量最大,达到0.33 mm3·g-1,而爪哇伪枝藻(Scytonema javanicum)和(一种)念珠藻(Nostoc sp.)在晚期的地衣结皮中生物量达到最大.另外,研究发现异养微生物生物量在藻结皮中开始增加,但在地衣结皮中呈下降的趋势,最后在藓结皮中异养微生物生物量再次增加并达到最大.其中细菌数量的增加与结皮有机碳、Na+含量的增加显著相关(P0.05),真菌数量的增加与K+、Na+含量的增加显著相关(P0.05).本研究观察了沙坡头地区生物结皮发育演替的模式,并从环境适应与功能需求的角度探讨了生物结皮发育演替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特征,对于理解结皮的发育演替以及荒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结皮的维护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
【关键词】荒漠化 生物结皮 发育演替 微生物 腾格里沙漠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0100;31170464)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20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42077)
【分类号】:S154
【正文快照】: 全世界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占到陆地面积的33%~40%,在这些地区有限的水分承载力限制了大多维管植物的生存,然而生物结皮却能够广泛分布,甚至在一些地区占到生物覆盖的70%以上[1,2].生物结皮是由藻类、地衣、苔藓、真菌及异养细菌等生物组分胶结土壤颗粒在地表形成的一层易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江春;沙漠生物地毯工程——干旱沙漠治理的新途径[J];干旱区研究;2005年03期

2 饶本强;李华;熊瑛;兰书斌;李敦海;刘永定;;实验室条件下蓝藻结皮对低温光照胁迫的响应与微结构变化[J];环境科学;2012年08期

3 饶本强;王伟波;兰书斌;李敦海;胡春香;刘永定;;库布齐沙地三年生人工藻结皮发育特征及微生物分布[J];水生生物学报;2009年05期

4 吴楠,潘伯荣,张元明,王红玲,梁少民,聂华丽;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中土壤微生物垂直分布特征[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红侠,耿明;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氟吸附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杨力,于淑芳,宋国菡,张民,丁光国;山东高产粮田腐殖质组成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3 董晓霞,郭洪海,孔令安;滨海盐渍地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4 蒋庆功,万广华,李涛;蔬菜主产区耕地管理与质量状况调查[J];山东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5 孟庆华;李根英;王吉光;王刚;张延亮;;山东褐土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6 陈建美;蔡葵;赵征宇;柳伟英;;地膜覆盖对青花菜吸肥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7 葛晓轩;孟庆华;李根英;;泰安、威海棕壤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8 江丽华;刘兆辉;张文君;陈清;郑福丽;王梅;林海涛;;高产条件下大葱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9 王月明;孙万刚;李红梅;江丽华;;山东寿光日光温室土壤有效钾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10 王月明;李红梅;董建恩;郑福丽;江丽华;;石油污染物对小白菜生物量、生理指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少民;吴楠;王红玲;聂华丽;张元明;;干扰对生物土壤结皮及其理化性质的影响[J];干旱区地理;2005年06期

2 汤俊;宋立荣;孙松松;魏海慧;万能;;低光低温联合作用对铜绿微囊藻复苏能力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0年12期

3 胡春香,张德禄,刘永定,黄泽波,B.S.Paulsen;荒漠藻结皮的胶结机理[J];科学通报;2002年12期

4 张元明;荒漠地表生物土壤结皮的微结构及其早期发育特征[J];科学通报;2005年01期

5 吴楠;王红玲;张静;梁少民;聂华丽;张元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中微生物分布的时空差异[J];科学通报;2006年S1期

6 胡春香,刘永定,宋立荣;宁夏沙坡头地区藻类及其分布[J];水生生物学报;1999年05期

7 胡春香,刘永定,黄泽波,宋立荣;荒漠藻壳的精细结构与发育[J];水生生物学报;2000年01期

8 饶本强;王伟波;兰书斌;李敦海;胡春香;刘永定;;库布齐沙地三年生人工藻结皮发育特征及微生物分布[J];水生生物学报;2009年05期

9 饶本强;吴沛沛;李敦海;陈坤;刘永定;;低温驯化和外源糖对爪哇伪枝藻冷胁迫的影响[J];生态科学;2011年02期

10 杨晓晖,张克斌,赵云杰;生物土壤结皮——荒漠化地区研究的热点问题[J];生态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训跃,胡大恩,梅国煌;果园防荒漠化建设技术两则[J];安徽农业;1998年12期

2 周欢水,向众,申建军,任鸿昌;中国荒漠化面积与分布特点[J];大自然探索;1998年04期

3 石瑞,翟洪;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形势及治理对策[J];内蒙古统计;2000年03期

4 秦嘉海;荒漠化区域温室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年02期

5 齐雁冰,常庆瑞;高寒地区荒漠化动态监测技术构想[J];水土保持通报;2004年04期

6 慈龙骏;全球变化对我国荒漠化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1994年04期

7 崔书红;关于荒漠化研究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J];环境保护;1998年12期

8 吴波;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J];林业科学研究;2001年02期

9 杨艳华,汪征辉,王全,陈大夫;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对荒漠化的影响——以喀什地区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03年04期

10 朱震达,吴焕忠,崔书红;中国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的防治与环境保护[J];农村生态环境;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书斌;吴丽;饶本强;张德禄;刘永定;胡春香;;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与表土持水特性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2 张静;张元明;;冻融过程对生物结皮中齿肋赤藓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张丙昌;张元明;赵建成;陈荣毅;郑云普;;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不同演替阶段中藻类的变化[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4 王振亭;郑晓静;周又和;;生物结皮的力学性质及其应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5 李森;高尚玉;;青藏高原冻融荒漠化的若干问题[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王义;;荒漠化地带企业建设的水土保持模式与成效[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张增志;韩桂泉;李成文;王静;秦小卫;武昌平;刘卫卫;;用于荒漠化地区植树的蓄水渗膜材料[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克平;;中国不会输掉对荒漠化的战争——对“中国正在输掉对不断扩张的沙漠的战争”一文的评论[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闫广才;;醒世呼唤:二十一世纪人类的三大生存障碍正在临近[A];《“三农”问题与中部崛起》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胡跃高;刘同德;黄国和;;关于在青海三江源区设立荒漠化控制工程试验示范区的建议[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燕;治理水域荒漠化迫在眉睫[N];人民政协报;2005年

2 驻京记者 刘栋;国土45%沙化荒漠化[N];文汇报;2005年

3 贾全欣;治理荒漠化[N];中国旅游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刘莉;荒漠化正向我们逼近[N];科技日报;2005年

5 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副研究员 韩永翔;研究员 张强;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N];中国气象报;2003年

6 记者 齐联;我国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趋势初步遏制[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7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 陈邦柱;荒漠化已不只是单纯的生态问题[N];人民政协报;2003年

8 记者 梁冬;荒漠化威胁哈尔滨[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尹喜霖;北方荒漠化,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10 王志恒;“中国旱极”科考:寻治理荒漠化植物新品[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霞;中国及中亚地区荒漠化遥感监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4年

2 张维江;盐池沙地水分动态及区域荒漠化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3 高志海;基于RS和GIS的绿洲植被与荒漠化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4 惠振江;陕北毛乌素沙地与黄土区过渡地带荒漠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5 张军红;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土壤水分分布与动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6 海春兴;河北坝上土地利用与土壤风蚀的动力学过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克斌;荒漠化评价与监测研究——以盐池县荒漠化评价监测为例[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8 杜崇;松Z平原土地荒漠化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闫德仁;库布齐沙漠生物结皮层的肥岛特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10 钱国权;清代以来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燕慧;库布齐沙漠生物结皮对土壤肥力时空异质性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正宏;高寒草甸沙化过程中生物结皮藻类组成及分布的变化[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3 李莉;黄土区生物结皮移除干扰的土壤水分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建振;陕北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的土壤水分效应及其人工培育技术初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信熙卿;青藏高原东缘沙化区生物结皮中藻类组成及其特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军红;毛乌素沙地油蒿植冠下生物结皮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7 刘慧娟;毛乌素沙地土壤生物结皮细菌多样性分析与拮抗菌株5A5-3的筛选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付广军;毛乌素沙地固沙林地土壤生物结皮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孟杰;黄土高原水蚀交错区生物结皮的时空发育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陶照堂;风沙流对生物结皮的冲击破坏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32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1132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b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