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雅县胡杨林土壤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及一株新种的分类学鉴定

发布时间:2016-10-18 07:48

  本文关键词:额济纳胡杨林生长规律及生物生产力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新疆大学》 2010年

沙雅县胡杨林土壤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及一株新种的分类学鉴定

何香  

【摘要】: 1、本研究对新疆沙雅县天然胡杨林地区土壤内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进行研究,使用常规的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了69株纯培养物。其中40株菌是革兰氏阳性菌,29株菌是革兰氏阴性菌,18株菌是球菌,51株菌是杆菌。根据表型,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69株菌分别属于厚壁菌门( Firmicutes )、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变形菌门γ亚群(Gamma-proteobacteria)和CFB细菌门(Cytophaga-Flexibacter-Bacteroides)。其中32株属于厚壁菌门,占46.4%,包括Bacillus属和Planococcus属;18株属于放线菌门,占26.1%,包括Arthrobacter属、Kocuria属、Leucobacter属,Citricoccus属和Promicromonospora属;17株属于变形菌门γ亚群,占24.6%,包括Pseudomonas属和Psychrobacter属;2株属于CFB细菌门占2.9%,为Sphingobacterium属,共分为10个属31个分类学单元,优势菌是芽孢杆菌属(33.3%)。辛普森(Simpson)多样性指数D=0.7927,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0.7821,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均匀度指数E=0.7821,表明该地区的细菌多样性较为丰富。其中大部分的细菌能生长在极度干旱的条件下,与胡杨林生态环境相一致。 2、对分离到的潜在新种HS39进行多相分类学的鉴定。结果:菌株HS39为革兰氏阴性,无运动性,不产孢子,严格好氧的杆菌。细胞大小为1.0-1.5μm长和0.6-0.8μm宽。在LB培养基上培养2d后,形成直径为1.0-2.0 mm,黄色,表面光滑整齐,略微凸起的圆形菌落。菌株生长温度是10-40℃(最适30-37℃),pH范围是5.5-9.0(最适pH 6.5-8.0),NaCl浓度范围是0-5%(w/v()最适是0-3%)。具有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能利用碳源D-葡萄糖、N-乙酰基葡萄糖、D-蔗糖、D-麦芽糖和水杨苷。16S rRNA序列分析显示,菌株HS39归类于Sphingobacterium属,最近缘种是Sphingobacteriu mizutaii ATCC 33299T,其序列同源性是94.0%,基因组DNA的(G+C)mol%含量是40.2%。菌株HS39主要包含的脂肪酸类型是iso-C15:0,iso-C17:0 3-OH和summed feature 3(由C16:1ω6c和或C16:1ω7c组成),主要的醌型是MK-7。基于表型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菌株HS39是Sphingobacterium属内的一个新种,命名为Sphingobacterium shayense。作为典型菌株保藏编号是CCTCC AB 209006T和NRRL B-59203T。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71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21
  • 1 胡杨概述11-13
  • 1.1 胡杨特征11-12
  • 1.2 胡杨林的生态效益12-13
  • 2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概念13
  • 3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现状13-14
  • 4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方法14-17
  • 4.1 传统培养方法14
  • 4.2 生物化学方法14-15
  • 4.3 分子生物学方法15-17
  • 5 微生物菌种的系统鉴定方法17-20
  • 5.1 经典的鉴定指标17
  • 5.2 仪器自动化鉴定17-18
  • 5.3 分类鉴定中的现代方法18-20
  • 6 研究目的与意义20-21
  • 第二章 沙雅县胡杨林可培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21-43
  • 一、材料和方法21-27
  • 1 实验材料21-22
  • 1.1 土壤样品来源21
  • 1.2 采样位点21
  • 1.3 生化试剂21
  • 1.4 实验仪器21-22
  • 1.5 引物22
  • 1.6 测序22
  • 2 试验方法22-27
  • 2.1 培养基的配制22
  • 2.2 菌株的分离与纯化22
  • 2.3 细胞的形态观察22-23
  • 2.4 生理生化检测23-25
  • 2.5 核酸鉴定25-26
  • 2.6 16S rRNA 序列分析与系统进化树的构建26
  • 2.7 分离菌株的多样性指数26-27
  • 二、结果27-42
  • 1 菌株的形态观察27-32
  • 2 生理生化检测结果32-35
  • 2.1 NaCl 浓度生长范围32
  • 2.2 干旱胁迫的测定32
  • 2.3 酶学特性检测32-35
  • 3 16S rRNA 序列分析结果35-39
  • 4 所分离的69 株菌的进化地位关系39-41
  • 5 所分离69 株菌的多样性指数41-42
  • 三、讨论42-43
  • 第三章 从沙雅县胡杨林分离的新记录种Sphingobacterium shayense 的精确分类学鉴定43-65
  • 一、实验材料43-44
  • 1 样品来源43
  • 2 模式菌株43
  • 3 培养基43
  • 4 实验仪器43-44
  • 5 引物44
  • 二、实验方法44-52
  • 1 菌株的分离纯化44
  • 2 表型特征的分析44-49
  • 2.1 形态学特征44-45
  • 2.2 生长特征45
  • 2.3 生理生化测定45-46
  • 2.4 细胞化学组分的测定46-49
  • 3 遗传型特征的分析49-52
  • 3.1 16S rRNA 的分析50
  • 3.2 系统发育分析50
  • 3.3 (G+C)mol%含量的测定50-52
  • 三、结果52-63
  • 1 菌株的分离纯化52
  • 2 形态学特征52-53
  • 3 生长特征53
  • 3.1 生长温度范围53
  • 3.2 pH 生长范围53
  • 3.3 NaCl 浓度生长范围53
  • 4 生理生化测定53-56
  • 4.1 API 50CH、API 20E 和API 32GN 及其它酶学活性的测定结果53-54
  • 4.2 API ZYM 测定结果54-55
  • 4.3 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55-56
  • 5 细胞化学组分的测定56-57
  • 5.1 脂肪酸成分分析56
  • 5.2 醌组分分析56-57
  • 6 遗传型特征57-63
  • 6.1 16S rRNA 的分析57-58
  • 6.2 基于16S rRNA 序列分析的系统发育分析58-59
  • 6.3 (G+C)mol%含量的测定59-63
  • 四、讨论63-65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65-68
  • 一、结论65-67
  • 二、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2
  • 附录72-77
  • 致谢77-78
  • 在读期间发表的期刊论文78-79
  • 作者简介7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艳霞;;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2 高润宏,张巍,郭晓红;额济纳胡杨林生态效益评价及保护对策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年S1期

    3 王立明,张秋良,殷继艳;额济纳胡杨林生长规律及生物生产力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4 姚晓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及进展[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8年S1期

    5 程池;杨梅;李金霞;姚粟;胡海蓉;;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细菌鉴定操作规程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年05期

    6 林先贵;胡君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内涵及其生态服务功能[J];土壤学报;2008年05期

    7 章家恩,蔡燕飞,高爱霞,朱丽霞;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实验研究方法概述[J];土壤;2004年04期

    8 杜昕波;赵耘;李伟杰;;菌种保藏中的细菌鉴定方法[J];中国兽药杂志;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敏;树立“两自”观念 注重课堂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孟庆华;李根英;王吉光;王刚;张延亮;;山东褐土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3 葛晓轩;孟庆华;李根英;;泰安、威海棕壤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4 解永梅;张成玲;赵永强;张薇;张广民;;山东省大白菜黑腐病病原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5 姚良同;丁延芹;刘尧;陈一然;杜秉海;李俊;;玉米秸秆低温快速腐熟菌的筛选、鉴定及效果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6 王健;刘波;陈文;孟庆华;刘继永;;山东主要土类的解磷细菌及其与供磷特性的相关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7 朱彭玲;陈强;丁延芹;姚良同;杜志兵;王晶;杜秉海;;新疆地区棉花根际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8 张广志;周红姿;杨合同;赵晓燕;;盐碱土壤中耐盐细菌的分离与鉴定[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9 刘继永;陈文;刘波;王健;孟庆华;;山东潮土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10 蒋春姬;迟玉成;谢宏峰;刘媛媛;许婷婷;吴菊香;樊堂群;马晓明;;镉胁迫对花生结瘤和生长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陈济安;邱志群;赵清;舒为群;;一株降解DBP菌株CQ0302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秀蓉;杨成德;贾迎春;;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分离鉴定[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黎宁;李华兴;赵兰凤;朱凤娇;邝培锐;张育灿;林日强;;广州菜园土壤的微生物生态特征的研究[A];广东省土壤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柏云;朱晓红;仲敬荣;褚明福;;铀离子的微生物富集回收技术[A];2006全国核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蔡旭;方伟武;;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分子序列修正Kimura双参数距离[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卷)[C];2004年

    6 肖晶晶;郭萍;田云龙;于江;朱昌雄;;不同腐植酸原料中的微生物分离与鉴定[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马爱军;何任红;蒋新宇;林玉锁;;毒死蜱与乙草胺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及呼吸强度的影响[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聂盛仙;缑武龙;张丽娟;张志红;李华兴;席荣宾;赵兰凤;俞建刚;;荣宝消毒剂对蕉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其呼吸强度的影响[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艳丽;王磊;张文佺;张士萍;王红丽;付小花;乐毅全;;崇明东滩两种典型湿地土壤有机碳汇聚能力的差异性及其成因分析[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钟少枢;吴克刚;柴向华;李述日;;七种单离食用香料对食品腐败菌抑菌活性研究[A];“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成玲;烟草脉带花叶病毒、芜菁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的遗传结构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江山;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于红;牡蛎良种选育的遗传学基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伊珍珍;旋唇纲、寡膜纲和前口纲纤毛虫原生动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李永芹;养殖鱼类病原菌检测芯片技术的建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赵祺;冻土细菌新种和冰缘植物内生细菌新种的特征和多相分类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朱兵峰;枯草杆菌两步法生产四甲基吡嗪的调控及机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王大红;粘细菌Stigmatella WXNXJ-B产生新型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肖仔君;Acetobacter sp. CCTCC M209061细胞催化潜手性酮不对称还原反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晶晶;斑点叉尾鮰生鱼片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郎晓磊;肠道菌对苏云金芽胞杆菌家蚕杀虫活性的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逯晋忠;苏云金芽胞杆菌对云斑天牛的抗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献芳;利用半夏凝集素构建内生工程菌及其抗同翅目害虫效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韩亚超;新型微生态制剂的研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6 袁玮;贵州省苗族腌酸汤中产乳酸菌素菌的筛选与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胡佳;鲟形目部分种类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贺中华;黄鳝肠道菌群的初步分析和益生菌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孟小亮;黄颡鱼肠道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田甜;鱼源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智,姚云峰,李红丽,马春梅;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年S1期

    2 肖文华;热启动PCR[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6年02期

    3 姚晓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及进展[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8年S1期

    4 段学军,闵航;镉胁迫下稻田土壤微生物基因多样性的DGGE分子指纹分析[J];环境科学;2004年05期

    5 李党训,廖水成;毛竹生长规律初探[J];湖南林业科技;1998年04期

    6 董秀丽;赵斌;;嵌套多重PCR——研究田间植物部分丛枝菌根真菌和微生物区系的一个可行技术[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6年01期

    7 栾士波,范玉清,周希利,李传生;天然杨桦林生长规律的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1999年02期

    8 龙良鲲,羊宋贞,姚青,朱红惠;AM真菌DNA的提取与PCR-DGGE分析[J];菌物学报;2005年04期

    9 向志民,何敏;几种落叶松生长规律及树高与胸径间关系的研究[J];林业科技;1999年01期

    10 杨献忠,赵丰璞,王玉清;桐柏山区火炬松生长规律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8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巨天珍;任海峰;孟凡涛;姚晶晶;王彦;王蒙;王继伟;张宋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2 黄晶心;高雁辉;杨璐;朱再玲;肖明;;转Bt基因水稻对其根际可培养氨氧化菌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刘佩勇;杜小敏;王升洪;陈颖;梅利民;孙海天;;双酚A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邸宁;刘志民;马焕普;;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PCR条件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5 杨晓洪;顾觉奋;;红树林土壤微生物与其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1年03期

    6 许湘琴;林植华;陈慧丽;;凋落物分解对土壤生物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年06期

    7 刘子骥;王焱;岳启安;阎小芹;赵乃昕;徐焕州;咸庆杰;;新型洛菲不动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年07期

    8 杨晓东;吕光辉;;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胡杨根系水分再分配的估算[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08期

    9 余丽;晏爱芬;;高黎贡山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及特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10 孙劭靖;路福平;姜楠;李丽;徐健勇;曹慕琛;宋诙;;一株产耐热普鲁兰酶菌株Anoxybacillus sp. LM14-2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子山;;Bt棉花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进展[A];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郑雪芳;刘波;蓝江林;朱育菁;车建美;苏明星;;植物疫苗植物疫苗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胁迫对烟草根系土壤微生物脂肪酸生态学特性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宗美娟;张明才;宋百敏;王仁卿;;黄河三角洲柽柳群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黄可辉;黄振;沈荔花;郭琼霞;;两种一枝黄花属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比较[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查轩;黄少燕;;亚热带不同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6 黄进勇;周伟;;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效应[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7 郑世学;喻子牛;姚俊;;微量热技术在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8 彭仁;邱业先;汪金莲;;土壤微生物脲酶研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刘晓;宋世威;徐凤杰;王加强;陈日远;孙玉行;李康仁;;“美亚”微生物土壤改良剂在叶菜生产上的应用研究—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A];科技与创新——广东园艺科技论文集(广东省园艺学会第九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倩;王先之;沈禹颖;南志标;;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下麦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刘怀胜;[N];昌吉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 甘立新;[N];阿克苏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郑煜坤 本报记者 周海霞;[N];巴音郭楞日报;2009年

    4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森林旅游与养生地产中心 夏家勇 帅晓艳 林峰;[N];中国旅游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婧儒 付宁;[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6 记者 付超;[N];新疆科技报(汉);2010年

    7 本报记者 赵剑尘;[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8 首席记者 周海霞 特约记者 李宝珍;[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许景;[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1年

    10 王富强、特约记者汪光宝;[N];人民武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海莉;塔里木天然胡杨林微生物与昆虫多样性及光肩星天牛的入侵风险[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李启森;黑河下游绿洲胡杨发育与水土等环境变化的对应[D];兰州大学;2009年

    3 丁明全;盐胁迫下胡杨表达谱微阵列分析及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解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赵阳;黑河下游不同地下水位胡杨叶形态学生理学响应[D];兰州大学;2012年

    5 萨如拉;额济纳天然胡杨林生态用水机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6 姜海燕;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7 霍颖异;近海细菌多相分类和基因组研究以及深海沉积物宏基因组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8 焦志华;再生水灌溉对植物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9 王爽;大庆盐碱土可培养嗜盐细菌与古菌多样性及多相分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周博如;阿特拉津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香;沙雅县胡杨林土壤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及一株新种的分类学鉴定[D];新疆大学;2010年

    2 陈明;新疆典型荒漠植被立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3 阿不都外力·阿不都热依木;西昆仑山两个样点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分析[D];新疆大学;2010年

    4 宋培勇;贵州不同生境土壤中微生物结构的差异[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徐微;松嫩羊草草地放牧梯度上土壤微生物和根系分泌物的初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竞辉;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影响[D];北京农学院;2010年

    7 李智卫;海藻对不同促生菌生长的影响及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刘娜;黄瓜不同发育期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9 娄鑫;阔叶红松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10 董斌;Bt水稻种植及秸秆还田对土壤酶、呼吸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功能和结构多样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额济纳胡杨林生长规律及生物生产力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42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1442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7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