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树干削度和材积模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0 16:08

  本文关键词:卷荚相思人工林生长规律·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林业大学》 2011年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树干削度和材积模型的研究

刘瑞龙  

【摘要】:本文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的不同年龄、不同密度及不同立地条件的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1块样地中84株树干解析数据,利用各解析木的相对干形测定数据,采用统计学原理和SAS统计软件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拟合了4个削度方程,分析和比较了各模型的拟合效果,选出了落叶松人工林最佳削度方程为Max和Burkhart (1976)分段削度模型:x=h/H,ai=拐点.i=1,2.并对此最佳削度方程的预测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然后以Max和Burkhart分段削度模型作为基础模型,构建了3个具有不同拐点的树干削度和材积系统,削度和材积系统拥有一套参数。为了使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误差同时最小化,利用SAS软件PROC MODEL中的似乎不相关回归过程(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SUR)解决联立方程组模型系统的参数估计。采用确定系数、绝对误差、相对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对均方根误差等模型评价指标对不同模型系统的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具有2个拐点参数的Max和Burkhart分段削度和材积模型系统拟合精度是最高的。模型检验进一步证明了该模型系统提供了最好的直径和材积预测精度。以Max和Burkhart分段削度模型为基础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模型的方法,建立落叶松人工林树干削度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当考虑样地效应影响时,b1、b2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当考虑树木效应影响时,b2、b4同时作为混合参数时模型拟合最好。无论考虑样地效应影响还是考虑树木效应影响,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都比基本模型的拟合精度高,并且考虑树木效应影响要比考虑样地效应影响的精度更高。模型检验结果也表明了混合模型通过校正随机参数值能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791.2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7
  • 1.1 引言7
  • 1.2 落叶松概述7-8
  • 1.3 树干形状概述8-9
  • 1.3.1 树干形状的概念8-9
  • 1.3.2 树干横断面形状的定义及其一般特征9
  • 1.3.3 树干纵断面的形状及干曲线定义9
  • 1.4 削度方程概述9-17
  • 1.4.1 削度方程概念9-10
  • 1.4.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1.4.3 削度方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15-16
  • 1.4.4 削度方程研究目的和意义16-17
  • 2 研究地区概况和数据采集17-21
  • 2.1 研究区概况17-19
  • 2.1.1 地理位置17
  • 2.1.2 地形与气候17
  • 2.1.3 土壤条件17-18
  • 2.1.4 水系18
  • 2.1.5 野生动植物资源18
  • 2.1.6 森林资源状况18-19
  • 2.1.7 社会经济状况19
  • 2.2 数据采集19-21
  • 2.2.1 标准地设置19
  • 2.2.2 标准地测定19
  • 2.2.3 解析木的选取及测定19-20
  • 2.2.4 数据整理20
  • 2.2.5 样木调查因子统计量20-21
  • 3 研究方法21-29
  • 3.1 削度方程的选择与构建21-22
  • 3.2 削度方程的拟合22-23
  • 3.2.1 参数的估计22
  • 3.2.2 拟合统计评价指标22-23
  • 3.2.3 削度方程的检验23
  • 3.3 削度-材积一致性方程系统的建立23-25
  • 3.3.1 似乎不相关非线性模型定义23-24
  • 3.3.2 削度-材积一致性方程系统的建立24-25
  • 3.3.3 相容模型的参数估计25
  • 3.3.4 模型评价和检验指标25
  • 3.4 混合模型25-29
  • 3.4.1 混合模型构建25-26
  • 3.4.2 混合模型评价和检验指标26-27
  • 3.4.3 模型检验27
  • 3.4.4 技术路线27-29
  • 4 结果与分析29-39
  • 4.1 带皮和去皮回归模型29-31
  • 4.1.1 带皮和去皮回归模型拟合29-30
  • 4.1.2 削度方程的独立性检验30-31
  • 4.2 削度-材积一致性方程31-35
  • 4.2.1 相容模型参数和拐点估计31
  • 4.2.2 相容模型拟合总体评价31-32
  • 4.2.3 模型拟合分段评价32-34
  • 4.2.4 相容模型检验34-35
  • 4.3 非线性混合模型35-39
  • 4.3.1 基于样地效应混合模型随机参数确定35-36
  • 4.3.2 基于树木效应混合模型随机参数确定36
  • 4.3.3 模型评价36-37
  • 4.3.4 模型检验37-39
  • 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5-46
  • 致谢46-4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胥辉,孟宪宇;天山云杉削度方程与材种出材率表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2 李梦,李长胜,张怡春,张忠山,潘建中,姚景岐;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材种出材率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3 陈希英;闽东柳杉人工林林分出材率表的编制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5年03期

    4 张文祥;;洋口林场杉木人工林材种出材率表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5 惠淑荣,刘强,张辉,田志和,董健;日本落叶松削度方程和林分材种出材率表的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6 李建贵,潘存德,周林生;天山云杉削度方程的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谢哲根,,唐正良,翁卫松,戴俊强,王洪喜;材种出材率预估模型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8 夏丰昌;;河南省杨树材种出材率表的研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年01期

    9 曾伟生;关于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方法[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焰平;苗婷婷;刘圣清;周业勇;;安徽省青阳县栎类阔叶林树木生长规律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2年01期

    2 汤纪强;;龙岩市新罗区森林资源自然枯损量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21期

    3 陈一佐;;基于“3S”技术森林资源年度监测及档案更新技术方法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7期

    4 李丽红;;青钱柳人工林生长特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1期

    5 黄勇;覃静;李松昌;秦武明;朱贤良;段文雯;;卷荚相思人工林生长规律·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6 高克利;;柳杉雄球花散粉方式及花粉结构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7 李林;郑小贤;;针叶树理论材积式在长白山地区的适用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8 吴文友;;中小比例尺航片森林蓄积量的遥感判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9 陈晨;刘光武;黄家荣;;马尾松人工林经营密度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10 陈义伟;李春友;张劲松;孟平;王会顶;;基于多基线近景摄影测量系统的树木形态结构测定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从基本林业生产者角度分析中国木材供给——黑龙江案例研究[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C];2008年

    2 李曙我;;人工杉木林削度方程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维娜;影响安徽山核桃产量的因子及嫁接技术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洪亮;天山中部人工云杉林凋落物特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温小欢;基于GIS的人工杉木分布式生长模型及其验证方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艳辉;大岗山栎类次生林林分结构及生长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陈崇;江西省吉安市森林郁闭度动态遥感监测[D];南京大学;2011年

    6 徐康;基于树木年轮重建京冀北部山地生态气候指标[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李婷婷;浙江开化县林场杉木理论出材率表编制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孙一权;基于特征的近景树木影像匹配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王晓晖;北京古树生态监测与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张国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红松更新与生长规律[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孟宪宇;使用Weibull函数对树高分布和直径分布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2 孟宪宇;削度方程和林分直径结构在编制材种表中的重要意义[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3 胥辉,孟宪宇;天山云杉削度方程与材种出材率表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4 江希钿,林文龙,刘玉明,林孝强,陈杜满,刘国文;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出材率表的研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周林生;潘存德;;新疆天山云杉立木二元材积表编制方法及其分析[J];八一农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6 胥辉,侯凯;天山云杉削度方程的研究[J];八一农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7 骆期邦,吴志德;相对树高曲线模型的研究和应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5年02期

    8 曾伟生;关于材种出材率表的编制方法[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财德;林斯超;;黑龙江省人工林主要针叶树种的生长率[J];林业勘查设计;1981年03期

    2 赵纯有;;利用冠幅与胸径间的关系确定落叶松人工林的间伐强度[J];吉林林业科技;1985年01期

    3 孙镜明;;吉林省落叶松人工林短伐期经营论证会在长春召开[J];吉林林业科技;1986年01期

    4 和海云;落叶松人工林主伐年龄的研究[J];林业科技;1987年02期

    5 厉凤午;;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三角形选树法[J];吉林林业科技;1982年04期

    6 周轸世;王虹;;对落叶松人工林开发利用的几点意见[J];吉林林业科技;1986年01期

    7 侯国龙;浅析落叶松雪害及其预防[J];吉林林业科技;1988年05期

    8 王树力;刘大兴;;马尔柯夫理论在落叶松人工林直径预测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1991年05期

    9 王景元;张万荣;徐树辉;张增福;杨静;;落叶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的编制[J];林业科技;1991年06期

    10 张向忠,倪志云,张瑞文,张希和;落叶松人工林二元材积模型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军;张树伟;吴海生;;东丰县国有落叶松人工林定向培育的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黄永强;;辽宁省三种林业害螨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段文标;刘少冲;;莲花湖库区水源涵养林林地产流产沙分析[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4 蔡体久;李华;朱道光;琚存勇;;小兴安岭森林采伐对河川径流的影响[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5 吕晓波;;谈谈“天保”实施后人工林抚育间伐的必要性[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6 尤文忠;张慧东;邢兆凯;郭锦山;颜廷武;赵刚;魏文俊;;东北地区不同气候带落叶松林土壤呼吸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7 刘悦翠;;森林碳汇计测方法与实例[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李景文;祖元刚;聂绍荃;;三江平原低山丘陵区森林动态经营技术体系评价[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吕军;;木撩尺蛾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防治措施[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庆贺;陈国发;G.Birgersson;F.Schlyter;;不同攻击阶段落叶松八齿小蠹聚集信息素组分的数量变异[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李田;[N];黑龙江日报;2010年

    2 黄玉成 李春峄 首席记者 高雅;[N];牡丹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升;落叶松人工林大中径材优化经营模式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陈立新;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规律与调控措施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

    3 董喜斌;落叶松人工林生态采伐模式及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4 孙楠;不同造林密度杂种落叶松人工林动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姜丽芬;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光合与呼吸作用机理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6 姜生伟;落叶松人工林林木动态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张元元;杂种落叶松人工林冠层光合特征及生长过程机理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8 于宁楼;九龙山不同森林类型立地长期生产力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年

    9 庞凤艳;落叶松人工林小径木异型材集成加工技术与工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孙玥;土壤动物对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形态、生产和周转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瑞龙;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树干削度和材积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邱岭;东北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库的时间动态及对林分碳循环的贡献[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王方;金沟岭林场落叶松人工林健康评价与经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张智昌;落叶松人工林枝条生长与节子大小预测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张丽楠;秦岭宁东林区落叶松人工林特征及近自然改造措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刘微;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7 赵海珍;落叶松人工林动态模拟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8 庄立文;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宜及土壤管理技术[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9 韩飞;落叶松人工林削度方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10 宋仁波;落叶松人工林树冠的三维图形模拟[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卷荚相思人工林生长规律·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71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1471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d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