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槭属植物幼苗对水分、光照及氮沉降的生理生态学响应
本文关键词:不同槭属植物幼苗对水分、光照及氮沉降的生理生态学响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4年
不同槭属植物幼苗对水分、光照及氮沉降的生理生态学响应
郭霄
【摘要】:全球变化,包括局部地区干旱及氮沉降等,正变得日益严重。全球环境变化也使得森林光照异质性的发生频率增加。森林植被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而森林植被将如何采取生理生态学措施适应变化的环境,成为生态学家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取了中国暖温带常见的几种槭属植物: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 Miquel),青榨槭(Acer davidii Franch),元宝槭(Acer truncatum Bunge)及栎属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研究不同的水分、光照及氮沉降对其生长形态、叶形态、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征、气体交换特征、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等生理生态学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从功能性状的角度揭示森林植被对水分、光照及氮沉降的响应机制,将有助于理解及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森林植被的影响,并能够为植被恢复、森林管理、制定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暖温带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与理论依据。 三角枫及青榨槭均为中国本土种。光照及水分是影响森林植被生存及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关于干旱及遮荫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但是未有一致的结论。关于干旱及遮荫相互作用的几种假设分别认为遮荫能够减轻(“促进理论”)或者加重(“权衡理论”)干旱的负面作用,以及遮荫对干旱的影响没有任何作用(“独立作用理论”)。本实验采用正交设计,共设置了5个水分水平(15%、35%、55%、75%与95%的饱和持水量)及2个光照水平(10%与66%的全光照),对三角枫及青榨槭进行了123天的处理。结果发现,干旱及遮荫不同程度地抑制了三角枫及青榨槭的生长。遮荫显著减少了三角枫的生长指标、生物量指标及叶片尺寸,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叶片水分含量及比叶面积。遮荫显著减少了青榨槭的生长指标、生物量指标,增加了叶绿素含量、叶片水分含量及比叶面积,但是对叶片大小没有显著影响。干旱显著降低了三角枫及青榨槭的生长指标、生物量指标及叶片尺寸。三角枫总体来说具有更高的可塑性。 对大多数测量指标而言,光照及水分的交互作用对两个物种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因此本研究不支持“独立作用理论”。对两物种来说,在高光照条件下,处在较高的水分状态下(55%-95%的饱和持水量)幼苗生物量往往是干旱环境中幼苗的数倍。而在遮荫环境下,处在较高的水分状态下(55%-95%的饱和持水量)幼苗生物量仅仅略高于干旱环境中幼苗。说明遮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对两树种幼苗的负面作用,本研究基本支持“促进理论”。异速生长分析发现,光照及水分显著影响了三角枫的茎生物量比及叶生物量比,以及青榨槭的茎生物量比,但是对两物种的根生物量比及根冠比没有影响。水分对根冠比的影响不显著也是“促进理论”的特征之一。高于15%饱和持水量的土壤水分含量是保持两物种幼苗生存生长的必要条件,对森林冠幅的常规修剪可以加速幼苗生长,促进植被恢复及群落演替。 为了揭示林窗形成对林下不同演替阶段乔木幼苗的影响,采用演替中期种元宝槭及演替后期种栓皮栎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为期一个生长季的盆栽控制实验。实验共有三个处理:(1)持续低光照处理,用以模拟林下环境;(2)持续高光照处理,用以模拟林窗环境;(3)先低光照后高光照处理(光照转换处理),用以模拟林窗的形成。实验过程中对整株及叶片水平的的形态学及生理学指标进行测量,并对光照转换完成后的光照转换处理及持续高光强处理下新长出的叶性状(新叶)进行了测量。相对于持续弱光的情况,光照转换处理下两物种的生物量都有所增加,叶片水分含量、比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则有所降低。相对于持续弱光的情况,光照转换处理增加了元宝槭冠幅,降低了根冠比及叶片尺寸。然而,相对于持续弱光的情况,光照转换处理增加了栓皮栎的基径、实际量子产量及光化学淬灭,减少了最大量子产量。不同的光照处理未能改变栓皮栎的生物量分配。两个物种的最大量子产量在光照转换后均急速下降,之后缓慢上升,且元宝槭幼苗的最大量子产量恢复速度快于栓皮栎。持续低光及持续高光处理下,两物种的实际量子产量随时间推移而下降。 元宝槭幼苗在光照转换后光照转换处理下新长出的叶片要显著小于持续高光处理下的新叶。但是元宝槭幼苗在光照转换处理及持续高光处理下新叶的叶绿素荧光指标并无差异。栓皮栎幼苗在光照转换处理下的新叶尺寸与持续高光处理下未见差异,而叶绿素荧光显著高于持续高光处理。元宝槭总体上具有更高的表型可塑性,而栓皮栎在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方面的可塑性更高。两种落叶乔木对不同光照的响应机制在光照吸收及利用方面基本相同,但在生物量分配方面有较大差异。 不断增加的大气氮沉降极大地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及城市生态系统。元宝槭广泛分布在中国北部、朝鲜半岛及日本,且在城市街道、公园及庭院多有种植,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及景观价值。在其广泛分布区内,大气氮沉降也具有较大差异。本实验设置了较大跨度的氮沉降速率梯度,从现行的氮沉降速率到未来或能够达到的氮沉降速率,对元宝槭幼苗进行了为期一个生长季的模拟氮沉降处理,并对幼苗的生长、生物量指标及分配、叶形态特征、气体交换及叶绿素荧光指标进行了测量。适度氮沉降促进了株高、基径、总生物量、叶片尺寸、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然而极端重度氮沉降(20gNm-2y-1)下并未表现出这种促进作用。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分配格局、叶延展性、叶片水分含量及比叶面积并未受氮沉降影响。氮沉降临界值应该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段内,针对某一特定物种的发育阶段进行定义。氮沉降临界值还应该考虑土壤缓冲能力。本研究中,暖温带种植的一年生元宝槭幼苗中,氮沉降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的临界值约为(20gNm-2y-1。 总之,三角枫及青榨槭幼苗对干旱及遮荫均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遮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的负面效果。林窗的形成促进了元宝槭及栓皮栎幼苗的生长,总体来看元宝槭幼苗比栓皮栎幼苗具有更高的表型可塑性,而栓皮栎幼苗在叶绿素荧光方面的可塑性更高。适度的氮沉降促进了元宝槭幼苗的生长,而过量的氮沉降速率下,促进作用消失。本研究将为植被恢复中的物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为育种造林及森林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792.3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心宏;;三角枫漆斑病的危害与防治[J];安徽林业;2007年04期
2 任海青,,刘秀梅,訾兴中;三角枫木材材性及用途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3 任海青;三角枫木材细胞组织比量及微纤丝角径向变异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4 李战国;;元宝枫优质苗木培育技术[J];北方园艺;2008年06期
5 任仁,米丰杰,白乃彬;中国降水化学数据的化学计量学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翟洪波,李吉跃,姜金璞;元宝枫栓皮栎苗木水力结构特征的对比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缴丽莉;倪志云;路丙社;白志英;周如久;冯蕾;;低温胁迫对青榨槭幼树抗寒指标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杨保林;张文辉;周建云;;秦岭北坡不同干扰条件下栓皮栎无性繁殖在其种群更新中的作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9 张文辉,卢志军,李景侠,刘国彬;陕西不同林区栓皮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的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3期
10 张文辉,卢志军;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宗琪;邱念伟;;不同贮藏时间对菠菜新鲜度指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2 张璐;张倩;叶宝兴;;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3 郑建飞;;丽水市2004年以来气象灾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6期
4 刘晓燕;李吉跃;;我国北方树种水力结构特征与木质部栓塞日变化规律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5 周剑能;;台州市2008年气候影响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5期
6 石景仁;;乡土树种元宝枫开发利用及其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7期
7 陈海生;;天台山植物功能群光合生理特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8 代海燕;那顺;李兴华;娜日苏;;内蒙古东北部森林可燃物条件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9 罗付香;杨世民;袁继超;喻晓坪;雍远成;谢力;;氮肥调控对川农麦1号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10 党康;梁宗锁;张跃进;;黄精属3种植物的光合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英;高霞;任国玉;;华北中部近45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2 程竞卉;吴兴恩;张莹;杨荣萍;武绍波;李文祥;;石榴果实发育中营养物质含量动态变化研究[A];中国石榴研究进展(一)[C];2010年
3 袁慧红;陈菁珏;吴昀;郑日如;常乐;夏宜平;;五种野生宿根花卉的耐阴性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4 冯庆合;付桂萍;吴世安;康红飙;;信阳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5 柏智勇;章建文;;生态系统的若干控制问题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6 陈潇潇;彭华青;;气候变暖背景下无锡地区降水的变化[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汪婷;;昆山市50年最高气温变化特征[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荣裕良;马琳;;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吴昊旻;王红雷;杨爱琴;;气温对长三角地区季节变化的影响分析[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吴照宪;李猛;;池州市农业旱涝分析及防御对策[A];第三届安徽科技论坛农业与气候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广雷;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李瑛;延迟荧光信息处理技术在植物光合及逆境生理检测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余云军;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郑金铠;盐胁迫诱导的耐盐天才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润元;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0年
6 林志成;冀西滇西等地中新生代陆生植物与古大气CO_2浓度重建[D];兰州大学;2010年
7 王雄师;讨赖河流域水资源演变及其合理配置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李玉华;高山离子芥再生苗响应低温和干旱的生理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张忠华;喀斯特森林植被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稳定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培英;新疆草坪用野生偃麦草种质资源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仁燕;模拟氮沉降对三峡库区两种土壤碳、氮和盐基离子淋失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冬;湖北省21个典型树种细根形态结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丽娜;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静;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孟范玉;不同品质类型小麦HMW-GS积累及GMP粒度分布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响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晓琳;桂花光合特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李红;黄土丘陵区3个树种光合效率光响应过程及其模拟[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窦玥;两种槭树的组织培养和防治组培污染的初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兰乾;琅琊山落叶阔叶林更新特点及其特有树种光合特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管新新;八种地被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及应用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合忠,李维江,唐薇,李振怀;大田棉花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2 刘贤娴;李俊清;;北京野鸭湖湿地植物叶功能性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3 韦朝领,江昌俊,陶汉之,宛晓春;茶树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及其恢复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刘晓宏,秦大河,邵雪梅,任贾文,王瑜;西藏林芝冷杉树轮稳定碳同位素对气候的响应[J];冰川冻土;2002年05期
5 陈拓,杨梅学,冯虎元,徐世健,强维亚,何元庆,安黎哲;青藏高原北部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特征[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
6 任仁,米丰杰,白乃彬;中国降水化学数据的化学计量学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7 李吉跃,张建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耐旱机理及其分类模型的研究(Ⅰ)——苗木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及分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8 张建国,李吉跃, 姜金璞;京西山区人工林水分参数的研究(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9 李吉跃;多重复干旱循环对苗木气体交换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徐渝;重庆的环境空气质量和酸雨十年回顾[J];重庆环境科学;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国玉;;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现状与方向[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会成;栓皮栎光合生理生态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庄猛;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紫叶李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雪梅,郝吉明,段雷,周中平;中国主要湖泊营养氮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年01期
2 方运霆,莫江明,周国逸,Per Gundersen,李德军,江远清;南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效氮含量及其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初期响应[J];生态学报;2004年11期
3 方运霆,莫江明,江远清,李德军,PER Gundersen;鼎湖山森林土壤渗透水酸度和无机氮含量对模拟氮沉降增加的早期响应[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5年02期
4 张维娜;廖周瑜;;氮沉降增加对森林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导刊;2009年03期
5 荣海;洪伟;吴承祯;范海兰;李键;陈灿;;模拟氮沉降对温郁金叶丛期叶面积形成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刘文飞;樊后保;袁颖红;沈芳芳;黄荣珍;李燕燕;廖迎春;;杉木人工林凋落物量动态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薛璟花,莫江明,李炯,方运霆,李德军;氮沉降对外生菌根真菌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年08期
8 方华;莫江明;;氮沉降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年09期
9 樊后保;黄玉梓;裘秀群;王强;陈秋凤;刘文飞;徐雷;;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氮素含量及归还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雒守华;胡庭兴;张健;戴洪忠;涂利华;李仁洪;黄立华;;华西雨屏区光皮桦林土壤呼吸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苏成国;尹斌;朱兆良;沈其荣;;农田生态系统的氨挥发与大气湿沉降及其环境污染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2 李涵茂;胡正华;杨燕萍;李岑子;;模拟氮沉降对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土壤呼吸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3 涂利华;胡庭兴;张健;何远洋;田祥宇;肖银龙;景建飞;;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和根生物量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4 曹裕松;李志安;傅声雷;;模拟氮沉降对华南荷木林土壤呼吸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刘学军;;大气氮素沉降及其对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养分输入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杰;马红亮;高人;;添加外源氮、单宁酸和酚类化合物对森林土壤氮素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燕丽;肖化云;刘丛强;;法国梧桐、桂花、樟树叶片氮同位素对贵阳大气氮源的示踪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肖化云;刘丛强;;苔藓氮同位素估算大气氮干/湿沉降量的方法探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童岱;[N];北京科技报;2010年
2 周飞;[N];广东科技报;2010年
3 洪流 学红;[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4 记者 林琳;[N];中国气象报;2007年
5 周飞 方运霆;[N];广东科技报;2009年
6 中国农业大学 副教授 巨晓棠 博士生 寇长林;[N];农资导报;2004年
7 秦亚洲;[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张红梅;[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叶青;[N];广东科技报;2010年
10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教授 侯彦林;[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利华;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特征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2 郭霄;不同槭属植物幼苗对水分、光照及氮沉降的生理生态学响应[D];山东大学;2014年
3 丁文娟;氮沉降对麻栎和刺槐的生理生态特征及种间关系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4 汪金松;模拟氮沉降对暖温带油松林土壤碳循环过程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黄玉梓;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碳库及其化学机理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6 冯明磊;三峡地区小流域氮循环及其对水体氮含量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郑伟;植物幼苗生长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南翼;模拟增温和氮沉降对松嫩草原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林杉;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_2O排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张方敏;美国森林碳源汇分布的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荣海;模拟氮沉降对温郁金生态系统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沈芳芳;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3 李凯;模拟氮沉降对亚热带森林演替代表树种光合生理和光谱反射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2年
4 刘勤;模拟增温和氮沉降对几种菊科入侵植物生长及形态属性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蔡玉婷;模拟氮沉降对人工幼林土壤氮动态及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李明月;氮沉降和干旱对木荷幼苗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陶欣桐;氮沉降及混合型酸雨胁迫对亚热带典型树种光合、水分生理特征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8 谢小赞;亚热带典型植物对酸雨和氮沉降胁迫的高光谱响应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蔡祖凯;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10 刘仁燕;模拟氮沉降对三峡库区两种土壤碳、氮和盐基离子淋失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槭属植物幼苗对水分、光照及氮沉降的生理生态学响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2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15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