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胁迫条件下麦长管蚜种下体色型分化生态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年
麦长管蚜嗅觉受体伴随受体SaveOrco的生理功能研究
范佳 张勇 Frederic Francis 程登发 孙京瑞 夏兰琴 陈巨莲
【摘要】:蚜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其信息素识别及短程的寄主定位等均依赖灵敏的嗅觉。解析蚜虫的嗅觉将为开辟新型蚜害防控策略提供思路。嗅觉信号需要借助昆虫嗅觉受体复合体(ORs)完成向生理电信号的转导。Ors复合体由嗅觉受体(OR)和1个嗅觉受体伴随受体(Orco)组成。其中,Orco在不同种间高度保守,为昆虫特异表达蛋白,伴随各种OR共表达。报警信息素(E-B-farnesene,EBF)不但引起对蚜虫的嗅觉反应,对后代有翅蚜的诱导被推测也是由嗅觉感受系统介导的。本研究从麦长管蚜触角中克隆获得1个Orco基因,命名为"SaveOrco"。饲喂siRNA后,麦长管蚜SaveOrco的表达水平下降64%,对包括绿叶气味、报警信息素、蚜害诱导挥发物在内的多种气味的触角电位反应显著减弱(P0.01)。对处于"出生前期"和"初生期"的麦长管蚜进行报警信息素的释放处理会显著提高有翅蚜比例(P0.01),SaveOrco被RNAi沉默后,麦长管蚜不再响应上述诱导。综上所述,SaveOrco对于麦长管蚜的嗅觉感受十分重要,EBF对麦长管蚜有翅蚜的诱导作用也是通过SaveOrco介导的;EBF诱导引起麦长管蚜有翅蚜的比例上升,响应该诱导的时期有两个,分别是"出生前期"和"初生期"。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106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618)
国家小麦产业建设体系专项经费(nycytx-03)
中比国际合作项目(2010DFA32810)
【分类号】:S435.122.2
【正文快照】:
麦长管蚜嗅觉受体伴随受体SaveOrco的生理功能研究@范佳$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张勇$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Frederic Francis$Functional and Evolutionary En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丽年,张小平,叶建生,左燕;四川省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 F.)的抗药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0年03期
2 陶红卫,王江平,王萍,康发柱,孙积贵,王同仁,徐晶虹;麦长管蚜种群田间分布类型测定[J];新疆农业科学;2000年04期
3 苗良,岳训,张新谊,徐洪富;基于云模型的定性预报模型及其在麦长管蚜预报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06期
4 马晓光,沈佐锐,胡伯海;麦长管蚜风险因子随机模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年08期
5 段灿星,王晓鸣,朱振东,张正伟,金达生;我国小麦抗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研究概况[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3年02期
6 刘保川;陈巨莲;倪汉祥;孙京瑞;武予清;;小麦中黄酮类化合物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3年01期
7 蔡凤环,赵惠燕;麦长管蚜自然群体的遗传变异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白莉,尹青云,李锐,王孝威,郑王义,任东植,曲运琴,李希平;麦长管蚜种群时空动态的初步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5年01期
9 庞保平;高书晶;陈正贤;周晓榕;杜雅南;;麦长管蚜单克隆抗体及其特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10 李军;赵惠燕;李志刚;韩诗畴;安新城;;不同小麦品种对麦长管蚜的抗性[J];昆虫知识;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耀发;党志红;高占林;徐海云;潘文亮;;不同肥料对麦长管蚜繁殖力的影响[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曹雅忠;胡毅;武豫清;;麦长管蚜种群自然增长率及年龄结构的观察[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3 韦永贵;孙跃先;李克斌;尹姣;钟涛;曹雅忠;;田间麦长管蚜起飞行为初探[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尹姣;李贤庆;李克斌;曹雅忠;;小麦不同品种(系)中吲哚生物碱和总酚含量对麦长管蚜抗性机制研究[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5 国伟;沈佐锐;;麦长管蚜地理种群时空动态的分子特征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6 赵丽艳;陈巨莲;孙京瑞;田喆;程登发;;麦长管蚜取食诱导小麦防御反应的生化及分子机制[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海波;陈巨莲;程登发;刘勇;Frederic Francis;Eric Haubruge;Claude Bragard;孙京瑞;;小麦—豌豆组合对麦长管蚜及其天敌行为机制的探讨[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钟涛;尹姣;邓思思;李克斌;曹雅忠;;麦长管蚜两种嗅觉蛋白结合特性的比较研究[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9 徐昭焕;陈巨莲;程登发;孙京瑞;张云慧;刘勇;;我国麦长管蚜不同地理种群的分化研究[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10 李儒海;褚世海;朱文达;;3%啶虫脒乳油对麦长管蚜的生物测定及药效试验[A];第三届湖北湖南植保农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光涛;[N];河北农民报;2008年
2 静永红;[N];农民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昭焕;中国麦长管蚜的种群分化[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胡祖庆;环境胁迫条件下麦长管蚜种下体色型分化生态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邱高辉;麦长管蚜对吡虫啉的抗性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国伟;麦长管蚜地理种群时空动态的分子特征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赵飞;热胁迫经历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生活史性状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6 蒋红玲;麦长管蚜G蛋白β和γ亚基的基因克隆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7 陈巨莲;小麦抗蚜生化机理和G蛋白在离体昆虫细胞系中表达、纯化及活性测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8 高书晶;应用单克隆抗体评价捕食性天敌对麦长管蚜的控制作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9 范佳;麦长管蚜等六种昆虫OBP3的基因克隆、蛋白表达及麦长管蚜嗅觉相关蛋白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高欢欢;重金属Cd和Zn长期胁迫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防御机制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瑜;模拟气候变暖温度特征对麦长管蚜种群动态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纪祥龙;麦蚜诱导信号化合物和物种多样性对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的生态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周海波;小麦间作豌豆及品种多样性对麦长管蚜的生态调控作用与机制探讨[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盖民昊;紫外诱导条件下麦长管蚜重要变异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冰;风雨对麦长管蚜种群发展干扰作用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安少利;高温诱导条件下麦长管蚜的差异蛋白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胡祖庆;胞内共生菌对不同体色型麦长管蚜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杜桂林;红色麦长管蚜生态学及热激蛋白70表达量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9 马向真;麦蚜诱导信号化合物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田间生态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10 范佳;麦长管蚜嗅觉相关蛋白Gqα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胁迫条件下麦长管蚜种下体色型分化生态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1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18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