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强对两种入侵植物生物量分配、叶片形态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本文选题:生物量分配 + 叶片形态 ; 参考:《植物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摘要】:比较研究了不同光强下生长的 (透光率分别为 12 .5 %、36 %、5 0 %、10 0 % )两种入侵性不同的外来种———紫茎泽兰 (Eupatoriumadenophorum)和兰花菊三七 (Gynurasp .)的生物量分配、叶片形态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 :1)两种植物叶片形态对光环境的反应相似。弱光下比叶面积 (SLA)、平均单叶面积 (MLS)和叶面积比 (LAR)较大 ,随着光强的升高 ,SLA、MLS、LAR和叶根比 (LARMR)降低。 2 ) 10 0 %光强下紫茎泽兰叶生物量比 (LMR)、叶重分数 (LMF)和叶面积指数高于低光强下的值 ,也高于兰花菊三七 ,支持结构生物量比 (SBR)则相反。强光下紫茎泽兰叶片自遮荫严重 ,这可能是其表现入侵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兰花菊三七分枝较多 ,避免了叶片自遮荫 ,较多的分枝利于种子形成对其入侵有利。 3)随生长环境光强的升高 ,两种植物的净同化速率 (NAR)、相对生长速率 (RGR)和生长对NAR的响应系数均升高 (但 10 0 %光强下兰花菊三七RGR降低 ) ,平均叶面积比 (LARm)和生长对LARm 的响应系数均降低 ,但不同光强下LARm 对生长的影响始终大于NAR。 4 )随着光强的减弱 ,两种植物都增加高度以截获更多光能 ,但它们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不同 ,紫茎泽兰根生物量比 (RMR)降低 ,SBR增大 ,而兰花菊三七SBR降低 ,RMR增大。紫茎泽兰的生物量分
[Abstract]:Two invasive alien species, Eupatorium adenophorum (Eupatorium adenophorum) and Gynur asp. Biomass allocation, leaf morphology an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ponse of leaf morphology of the two plants to light environment was similar. The average single leaf area (MLS) and leaf area (Lar) were larger than that of Lar under low light, and the MLSLAR and Lar MR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ight intensity. 2) under 100% light intensity, the leaf biomass, Ye Zhong fraction and leaf area index of Eupatorium sinensi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under low light intensity and higher than those under low light intensity, and the biomass of supporting structure was the opposite. Under the strong light, the leaf self-shading is serious,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its invasion, and the orchid chrysanthemum Panax notoginseng has more branches, which avoids the leaf self-shading, and more branches are favorable to the seed formation. 3) with the increase of light intensity, the net assimilation rate, relative growth rate and growth response coefficient to NAR of the two plants increased (but the RGR of panax notoginseng of orchid chrysanthemum decreased under 100% light intensity). The mean leaf area ratio (LARm) and the response coefficient of growth to LARm decreased, but the effect of LARm on growth was always greater than that of LARm under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ies. 4) with the decrease of light intensity, both plants increased their height to intercept more light energy, but their biomass allocation strategies were different. The Biomass fraction of Eupatorium purpurea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分部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昆明分部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KSCX1_SW_13_0X_0X)
【分类号】:Q9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冯玉龙,曹坤芳,冯志立,马玲;四种热带雨林树种幼苗比叶重,光合特性和暗呼吸对生长光环境的适应[J];生态学报;2002年06期
2 陶建平,钟章成;光照对苦瓜形态可塑性及生物量配置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3期
3 王俊峰,冯玉龙,梁红柱;紫茎泽兰光合特性对生长环境光强的适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8期
4 冯玉龙,冯志立,曹坤芳;砂仁叶片光破坏的防御[J];植物生理学报;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日明,李晓征,胡金良;遮荫处理下多脉青冈和金叶含笑的叶解剖结构变化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6期
2 何炎红,郭连生,田有亮;白刺叶不同水分状况下光合速率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11期
3 张璐;张纪林;教忠意;郝日明;;不同光照条件下3种冬青属植物的光合特征日变化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3期
4 郭春芳;孙云;;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在植物抗性生理研究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5 王琼,刘霞,王爱丽,杨志勇,苏智先,王燕;过路黄克隆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反应[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杨延杰,李天来,林多,邹琳娜,范文丽;弱光逆境对主要果菜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J];辽宁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7 王荣;郭志华;;木荷幼苗对常绿阔叶林不同光环境的光合响应[J];林业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8 李冬林,向其柏;光照条件对浙江楠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张进忠,林桂珠,林植芳,彭长连;几种南亚热带木本植物光合作用对生长光强的响应[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5年05期
10 韩志国,雷腊梅,韩博平;利用调制荧光仪在线监测叶绿素荧光[J];生态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慧;水分胁迫诱导苹果属植物叶片衰老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徐践;玉竹光合生理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3 刘芸;攀援植物的生理生态和生殖生态及其适应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关保华;石荠傜属(Mosla)四种植物响应土壤水分的表型可塑性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卜兆君;东北贫营养泥炭沼泽几种植物的种群生态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世彪;绞股蓝结构和发育与其总皂甙积累相关性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蔡永萍;药用石斛对光强适应性及其种质改良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桂富荣;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赵昕;丛枝菌根真菌对喜树幼苗的接种效应[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苏秀红;不同紫茎泽兰种群耐旱与耐热性的评价及耐热性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学强;两种高山植物的繁殖及其行为生态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1年
2 刘海明;两种胎生植物的繁殖及其行为生态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2年
3 李冬林;浙江楠苗期生长与生态适应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4 李昊民;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主要优势种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5 李晓征;多脉青冈和金叶含笑幼苗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6 高清华;油、蟠桃设施栽培关键技术及其生理基础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罗勇;湖南省主要树种光合特性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8 郭盛磊;氮、磷营养供应对落叶松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9 王俊峰;三种入侵植物的它感作用和对光环境的适应[D];河北大学;2004年
10 盛海燕;濒危植物明党参的生态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植芳,彭长连,孙梓健,林桂珠;光强对4种亚热带森林植物光合电子传递向光呼吸分配的影响[J];中国科学C辑;2000年01期
2 陶建平,钟章成;匍匐茎草本活血丹(Glechomalongituba)在不同养分条件下的克隆形态[J];生态学报;2000年02期
3 何维明,钟章成;外界支持物对绞股蓝种群觅养行为和繁殖对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4 冯玉龙,曹坤芳,冯志立,马玲;四种热带雨林树种幼苗比叶重,光合特性和暗呼吸对生长光环境的适应[J];生态学报;2002年06期
5 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J];生物多样性;2002年01期
6 何维明,钟章成;绞股蓝枝种群数量动态的初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7 蔡永立,宋永昌;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藤本植物的适应生态学I.叶片解剖特征的比较[J];植物生态学报;2001年01期
8 蔡时青,许大全;大豆叶片CO_2补偿点和光呼吸的关系[J];植物生理学报;2000年06期
9 冯玉龙,冯志立,曹坤芳;砂仁叶片光破坏的防御[J];植物生理学报;2001年06期
10 冯玉龙,曹坤芳,冯志立;生长光强对4种热带雨林树苗光合机构的影响[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桂彬;杨青;杨东;常锋毅;韩庆香;刘帆;李伟;;洱海流域湿地水生被子植物区系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丽;冯玉龙;;紫茎泽兰化感作用对10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方润琪;谢淑琼;方薇;;紫茎泽兰属花粉变应原性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黄宝康;秦路平;张巧艳;;中国外来入侵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4 王大绍;;攀枝花树种成片死亡原因和防治[A];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施宗伟;安榆林;王益愚;陈建东;陈洪俊;卢厚林;夏红民;;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形势和任务[A];外来有害生物检疫及防除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陈建东;吴新华;顾忠盈;杨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与防治对策[A];外来有害生物检疫及防除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王旭清;刘佳;戴海英;;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对农业的影响及防控对策[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潘伟彬;陈志彤;黄毅斌;;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张陶;桂明英;张中义;鲁海菊;杨秀珍;;中国柱隔孢菌属及其近似属的研究Ⅷ[A];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树生;蒋明星;祝增荣;郭建英;栾军波;吴刚;王晓伟;杨国庆;邱宝利;谢明;;课题3“重要入侵物种与土著种的竞争作用”主要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晓华;化害为宝 抑制紫茎泽兰严重入侵[N];四川科技报;2007年
2 柏斌;昆明市全城封杀紫茎泽兰[N];云南科技报;2006年
3 全晓书;尼泊尔:“入侵害草”能做蜂窝煤[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桂冕;严防外来生物入侵[N];江苏经济报;2007年
5 青兴海 记者 涂志明;外来生物入侵10多万亩土地[N];广元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尹瑶;生物入侵来势凶猛 期待长效综合治理[N];乐山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周波;外来物种入侵敲响我市生物安全警钟[N];桂林日报;2005年
8 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研究员 杨忠岐 唐桦;警惕植物洋杀手[N];健康报;2003年
9 崔桂华 杜丽娜 陈云芬;抵御入侵 保护生态[N];云南日报;2006年
10 王献溥 于胜利(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警惕外来物种“生物爆炸”[N];文汇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于兴军;紫茎泽兰入侵生态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卢志军;中国西南地区植物群落的可入侵性与紫茎泽兰的入侵[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3 蒋智林;入侵杂草紫茎泽兰与非入侵草本植物竞争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4 王瑞;我国严重威胁性外来入侵植物入侵与扩散历史过程重建及其潜在分布区的预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5 李会娜;三种入侵菊科植物(紫茎泽兰、豚草、黄顶菊)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6 沈有信;滇中岩溶山地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植物繁殖体与森林更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年
7 鲁萍;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生理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宇;紫茎泽兰及其根内生真菌在重金属矿区修复中的基础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2 王俊峰;三种入侵植物的它感作用和对光环境的适应[D];河北大学;2004年
3 贾桂康;广西外来物种紫茎泽兰、飞机草的入侵生态学特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松焕;紫茎泽兰F3’H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对烟草转化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5 任玉晶;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对土壤自生固氮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王东兰;紫茎泽兰细胞色素P450 CYP75基因的克隆与鉴定[D];广西大学;2005年
7 张黎;云南临沧地区公路两侧紫茎泽兰分布格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7年
8 秦纪洪;干热河谷几种常见植物光合生理生态及其环境的适应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李冰;贵州烂泥沟金矿区苔藓—蕨类植物区系及其生态恢复潜力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10 潘华清;飞机草细胞色素P450 CYP75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鉴定[D];广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21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1821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