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种群生物量结构动态与生长速率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5年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刘莉
【摘要】: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但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湿地中作为初级生产者的植被,在维持整个湿地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植被生物量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可以反映湿地中植被的生长分布状况,评价生态系统健康与否,对研究湿地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取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以野外实测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数据、Landsat-8影像数据和土壤各因子(有机质、氮、磷、钾、水溶性盐、pH、含水率)检测数据为数据源。野外实测采样点为43个且每个样方大小为1×1m。通过分析各遥感因子(NDVI、DVI、RVI、Band1、Band2、Band3、Band4、Band5、Band6)与实测植被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出相关系数较大的遥感因子,将这些遥感因子与保护区内天然植被中的沼泽和草甸的地上生物量间建立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各模型判别系数R2的大小,筛选出判别系数最大的回归模型,将此回归模型代入Arcgis10.1中的栅格计算器工具中,计算出沼泽和草甸植被的地上生物量并生成相应的生物量空间分布图,进而分析植被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通过以上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 1、通过分析研究区内沼泽和草甸植被地上生物量干、湿重与提取的各遥感因子(NDVI、DVI、RVI、Band1、Band2、Band3、Band4、Band5、Band6)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植被生物量的干重与提取的各遥感因子的相关性要高于湿重与各遥感因子的相关性。且相关性较大的为NDVI、DVI、RVI、Band4、Band5等这5个因子。 2、以Landsat-8影像中提取的各遥感因子作为自变量,以沼泽和草甸植被地上生物量干重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拟合模型。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中,以DVI为自变量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最大(R2=0.546),模型最优;在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中,以DVI为自变量建立的logistic曲线模型的判定系数最大(R2=0.566),,模型最优;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以8个因子(NDVI、DVI、RVI、Band1、Band2、Band3、Band4、Band5)作为自变量建立的模型判定系数最大(R2=0.691),模型最优,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比较,平均残差系数为14.47%,低于15%,比较小,拟合精度比较高。 3、通过在Arcgis10.1中计算得出,植被生物量干重的低值区(0-502g/m2)面积为624.45km2,占自然保护区中沼泽和草甸植被面积的79.81%,中值区(502-1064g/m2)面积为152.55km2,占沼泽和草甸植被面积的19.5%,高值区(1064-2698g/m2)面积为5.48km2,占沼泽和草甸植被面积的0.7%。高值区多分布在农田、林地、草地等的边缘,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植物有机质积累多。低值区多分布于水分条件差,土壤盐分高的滩涂、荒地等地区。 4、由植被生物量干重空间分布图可见:植被生物量干重呈现由陆向海减小,由黄河河道向两岸减小的趋势。通过对优势种植被芦苇、碱蓬的分析,研究表明在各环境因子中水深对芦苇生物量干重影响最大,相关系数R=0.782,土壤含水率对碱蓬生物量干重影响最大,相关系数R=-0.314,另外,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对生物量干重影响也很明显,其中的香浓威尔指数R值最大为0.449。造成这种分布趋势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土壤盐分由陆向海增加,致使生物多样性降低,植物的个体变小变矮;二是黄河两岸地下水条件的变化,离岸越远,地下水受黄河的补给越少,从而导致植被生物量由河道向两岸减少。由此得出,水、盐条件是导致优势种植被生物量干重出现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4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高;刘景双;杨继松;周旺明;秦胜金;赵卫;;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种群生物量结构动态与生长速率分析[J];草业学报;2006年02期
2 刘世荣,柴一新,蔡体久,彭长辉;兴安落叶松人工群落生量物与净初级生产力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3 王树功,黎夏,周永章;湿地植被生物量测算方法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5期
4 李仁东,刘纪远;应用LandsatETM数据估算鄱阳湖湿生植被生物量[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5 牛志春,倪绍祥;青海湖环湖地区草地植被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6 张林海;曾从盛;仝川;;闽江河口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生物量季节动态研究[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7 赵串串;杨晓阳;张凤臣;柴永煜;杨兴中;;气候变化对湿地植被生物量影响分析——以三江源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9期
8 李旭文,季耿善,杨静;太湖梅梁湖湾蓝藻生物量遥感估算[J];国土资源遥感;1995年02期
9 温远光;广西英罗港5种红树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J];广西科学;1999年02期
10 门学慧;盛建东;贾宏涛;王德旺;;北疆温性荒漠类草地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J];草地学报;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语;地面农业遥感平台在能源作物生物量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2 虞佳佳;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番茄灰霉病早期快速无损检测机理和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珍;刘永信;魏春兰;;黄河三角洲地区濒危植物种类及其保护措施[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2 王玉珍;;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3 刘现印;周荣福;谷双喜;李学锡;李小丽;;3S技术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4 丁明军;郑林;李晓峰;;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地区植被覆盖及生产力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5 程栋梁;林娜;;福州市常见植物比叶面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6 刘惠;张慧霞;;惠州大亚湾芒州岛植被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7 黄勇;覃静;李松昌;秦武明;朱贤良;段文雯;;卷荚相思人工林生长规律·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8 于苏云江·吗米提敏;努尔巴依·阿布都沙力克;努尔比亚·阿布力米提;沙合达提·玛尔哈巴;;中国阿尔泰山湿地遥感制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9 潘良浩;;广西茅尾海茳芏生物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10 王兴梅;陈先刚;罗明忠;;我国湿地气候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郭铌;王振国;李小媛;;甘南草地地上部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A];全国农业遥感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晶;;草原草产量遥感估测研究进展[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喻光明;王立国;杨珊;胡利梅;陶文星;;土地整理对生物量平衡及生态环境的影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杨利平;聂庆娟;;不同生境下细叶百合生物量的生殖分配[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谢佰承;霍瑞利;杨仁平;罗伯良;屈右铭;汪扩军;;遥感技术在洞庭湖湿地环境监测中的应用[A];2005年泛珠三角气象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5年
6 郝伟罡;魏永富;郭中小;张生;;典型牧区湖泊湿地生态服务价值量化评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7 程义吉;;黄河三角洲湿地价值与修复措施[A];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健;余坤勇;赖日文;;闽江流域森林资源碳汇市场价值功能的遥感估测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9 玉宝;乌吉斯古楞;王立明;张秋良;;不同结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物量生产力特征[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3 森林经理与林业信息化的新使命论文集[C];2009年
10 周如琼;;红树林凋落物过程与营养物质形式[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8 野生动物、湿地与自然保护区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峰;海洋溢油污染生态损害评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秀娟;亚热带常绿叶林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谭骏珊;会同杉木人工林连栽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石军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与碳贮量特征[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方江平;西藏原始林芝云杉林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高述超;长沙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碳平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柏方敏;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戴兴安;长沙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世玉;中国茶园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李甜江;中国沙棘人工林衰退的水分生理生态机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正鹏;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湿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吉顺;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田素娟;基于区域远期土地利用规划的黄河口湿地景观变化及保护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立杰;黄河三角洲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功能群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德鹏;白榆优良无性系蒸腾耗水与生长量特性的关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赵威;湿地保护工程的遥感监测与抽样体系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7 张静;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区植被耐盐性与绿化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赵芳芳;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根际调控机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于旭光;鄱阳湖灰化苔草湿地生态过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娜;基于RS和GIS的鄱阳湖天然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华;王连春;郑东瑞;罗俊贤;;滇西北云南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2 安尼瓦尔·买买提;杨元合;郭兆迪;方精云;;新疆草地植被的地上生物量[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马钦彦,陈遐林,王娟,蔺琛,康峰峰,曹文强,马志波,李文宇;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Z1期
4 BOUNLOM Vinliam,卞建民,林年丰;3S技术在霍林河流域下游湿地景观演变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蒲继延,李英年,赵亮,杨时海;矮嵩草草甸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草地学报;2005年03期
6 董宽虎;米佳;;白羊草种群繁殖的数量特征[J];草地学报;2006年03期
7 张彤,梅安新,蔡永立;SPOT遥感数据在崇明东滩景观分类研究中的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2期
8 宁龙梅,王学雷,吴后建;武汉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9 陈秀芝;朱莉莉;郭水良;;长江口九段沙典型潮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生态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10 高青山;胡自治;;红豆草地下部植物量和光能利用率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0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遐林;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
2 罗天祥;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96年
3 黄从德;四川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石文甲;生物量评价指标的确定及生物量与环境效应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岑喆鑫;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黄瓜叶部病害自动诊断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3 周珂;基于图像识别的烟草青枯病害诊断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李宗儒;基于图像分析的苹果病害识别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文芳;陈存根;梁宗锁;马丽;;植被生物量的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何诚;冯仲科;韩旭;孙梦营;巩垠熙;高原;董斌;;基于多光谱数据的永定河流域植被生物量反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12期
3 孙晓芳;岳天祥;;中国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上植被生物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8期
4 赵串串;杨晓阳;张凤臣;柴永煜;杨兴中;;气候变化对湿地植被生物量影响分析——以三江源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9期
5 曾立雄;王鹏程;肖文发;万睿;黄志霖;潘磊;;三峡库区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的估算及分布格局[J];生态学报;2008年08期
6 杨存建,刘纪远,骆剑承;不同龄组的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7 魏晶;姜萍;于德永;吴钢;付海威;;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分布和养分生物循环研究(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7年04期
8 叶春;赵晓松;吴桂平;王晓龙;刘元波;;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植被生物量时空变化及水位影响[J];湖泊科学;2013年05期
9 李昌凌;李文军;;基于NDVI的锡盟苏尼特左旗地表植被生物量的趋势分析和空间格局[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10 李仁东,刘纪远;应用LandsatETM数据估算鄱阳湖湿生植被生物量[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贡佳萍 温雅莉 林泽攀 王建兰;[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旭;永定河流域植被生物量遥感反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张春梅;延河流域人工与自然植被生物量及其土壤水分效应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何昭霞;基于多源数据的亚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遥感估算方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莉;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牛志春;青海湖环湖地区草地植被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卫国;干旱区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生物量估算研究——以新疆阜康绿洲为例[D];新疆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种群生物量结构动态与生长速率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3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23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