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激素对丹参毛状根生长和丹参酮生物合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3-29 00:05

  本文关键词:植物激素对丹参毛状根生长和丹参酮生物合成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植物激素对固体培养丹参毛状根生长和丹参酮ⅡA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组织培养法诱导毛状根、超声法提取丹参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结果:在1/2 MS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GA3与6-BA的组合激素对丹参毛状根生长有抑制作用,最高抑制作用达到100%(毛状根死亡),而添加1.0 mg/L KT与1.0mg/L IBA的组合激素则可以明显促进丹参毛状根的生长,生长量是对照的3.251倍;添加0.2 mg/L NAA和3.0mg/L 6-BA与3.0 mg/L NAA的组合激素时丹参毛状根体内丹参酮ⅡA的总含量最高;添加2.0 mg/L 6-BA则对丹参酮ⅡA的生物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丹参酮ⅡA浓度是对照的3.012倍。结论:在丹参毛状根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植物激素及其组合激素对毛状根的生长和丹参酮ⅡA的生物合成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
【关键词】植物激素 丹参毛状根 生长 丹参酮ⅡA
【分类号】:S567.53
【正文快照】: 丹参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其所含丹参酮类物质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清心、养血安神的功效,是临床常用的大宗类药品。但由于丹参生长周期较长,在传统的栽培模式下又面临着品质严重退化等问题〔1,2〕,难以满足质量稳定可控的用药要求。近些年来,由发根农杆菌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邱德有,宋经元,马小军,祁建军,张荫麟;丹参毛状根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的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4年05期

2 于荣敏;马娜;严春艳;赵昱;;外源激素对何首乌毛状根生长及蒽醌类成分生物合成的影响[J];生物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3 程小萍,刘曼西,张一竹,张莉,甘泉,黄刚良;酵母葡聚糖对丹参毛状根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影响[J];生物技术;2003年06期

4 董妍玲,潘学武;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简介[J];生物学通报;2002年11期

5 晏琼;胡宗定;吴建勇;;生物和非生物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生产丹参酮的影响[J];中草药;2006年02期

6 袁媛;黄璐琦;崔光红;毛莹;何希荣;;赤霉素及其合成抑制剂对丹参酮类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丽;周洲;李科友;;细胞培养生产药用次生代谢物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2 金则新;李钧敏;丁军敏;;青钱柳不同营养器官次生代谢产物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3期

3 王廷璞;王勤;安建平;贾志国;陈娟;;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红茂草中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4 胡涛;吕春茂;王新现;王博;;植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5 张来;罗正伟;张显强;孙敏;;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特征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6 朱娜;周宇琼;;诱导子在药用植物培养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24期

7 刘娟;李杨;陈万生;张磊;;植物转基因发根的研究方向和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张广求,王伯初,段传人,胡凯;提高毛状根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方法与技术[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9 李钧敏;金则新;周杨;;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10 金则新;李钧敏;丁军敏;;青钱柳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蕾;秦智伟;辛明;;酸浆属植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谷端银;王秀峰;;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及在蔬菜育种上的应用前景[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建国;基于代谢框架和鲜药材的炮制“幼朴”与厚朴的等效性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邓旭;外来物种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入侵生态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颖;辽东id木三萜皂苷合成相关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来;竹节参离体培养与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S)基因的克隆及代谢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春明;杨树品系低温生理响应及相关差异蛋白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张志梅;白芷质量性状形成及栽培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马兰青;高山红景天红景天甙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8 刘俊;基于纳米颗粒的植物转基因及其检测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9 董新纯;UV胁迫下苦荞类黄酮代谢及其防御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10 曲均革;葡萄细胞培养生产花青素不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凤英;3-羟基-16,21-环氧-20S-甲基—孕甾-5烯-21胺基物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梁艳;两种植物培养体系对4-苯基香豆素的生物转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刘芬;转录因子PAP2对丹参酚酸类产物合成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金绍静;拟南芥芥子油苷代谢对盐胁迫的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张悦;黄秋葵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6 张程程;发根农杆菌介导的棉花遗传转化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7 许辉;利用双基因共转化策略提高丹参毛状根中丹参酮含量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德;寄主胁迫下小菜蛾种群适应性及遗传变异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廉家盛;蓝莓品种‘美登’组培快繁体系建立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10 王玉;青钱柳三萜皂苷的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定位[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昌俊,余有本;苯丙氨酸解氨酶的研究进展(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邱德有,宋经元,马小军,祁建军,张荫麟;丹参毛状根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的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4年05期

3 黄柏青,刘曼西;真菌诱导物对丹参毛状根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8期

4 王莉,于荣敏,张辉,程克棣;何首乌毛状根培养及其活性成分的产生[J];生物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5 邢建民,查丽杭,李佐虎,刘大陆,叶和春,李国凤;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物反应器研制概况[J];生物工程进展;1997年05期

6 常钰,刘涤,胡之璧;植物细胞和器官大规模培养研究的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01年01期

7 刘曼西,荆迎军;大丽轮枝菌寡糖素诱导的棉花组培细胞的过氧化物酶表达分析[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年06期

8 王莉,于荣敏,张辉,朱江,程克棣;何首乌毛状根的诱导及其培养[J];药物生物技术;2002年02期

9 王振华,杜勤,刘浩,许晓峰,张俊荣,简慧兰,李莉,曾绍培;何首乌毛状根培养及大黄酚的含量测定[J];中草药;2001年08期

10 于荣敏,张辉,陈家琪,董丽萍;何首乌愈伤组织培养和蒽醌类成分的产生[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红;曲伟娣;温慧;;不同植物激素对黄檗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效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24期

2 陈宝书;马如祥;喇子忠;;植物激素对牧草种子发芽的影响[J];四川草原;1987年04期

3 周一新,骆小俊;天然植物激素对肉猪增重的影响[J];中国饲料;1996年05期

4 梁秋霞;曹刚强;苏明杰;秦广雍;;植物叶片衰老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8期

5 张洋;陈志;王慧春;;2,4-D和6-BA对唐古特大黄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陈珂;蒋祺;类延宝;尹春英;;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7 秋菊;;巧用植物激素[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年01期

8 谢利娟;麦瑞娟;孙敏;;影响植物花芽分化的内部因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9 赵远林;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植物激素[J];新农业;1986年14期

10 刘魁英;赵宗芸;;植物激素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蠡庆;王伯初;时兰春;龚伟;;植物细胞防御反应中的应力刺激与植物激素交互作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高国训;;蔬菜雄性不育和植物激素的关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杨和生;杨秀珍;许衡;;3种植物激素对猪笼草扦插的影响[A];2007年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年军;邵e

本文编号:273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273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1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