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种交配型球孢白僵菌对亚洲玉米螟的生态控制作用
本文关键词:二种交配型球孢白僵菌对亚洲玉米螟的生态控制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利用生物种间互做关系抑制农业害虫的暴发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为探讨二种交配型内共生球孢白僵菌与玉米之间的互惠关系及其形成的共生体在亚洲玉米螟控制中的生态效应,以玉米为宿主植物,以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浮液进行灌根,在温室内构建了二种交配型(MAT1-1-1型,B5;MAT1-2-1型,B2)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并研究了共生体对玉米的生长、对亚洲玉米螟的产卵选择和幼虫发育及其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叶片离体培养、ITS基因和交配型基因MAT检测,均能检测到白僵菌的内生定殖;MAT1-2-1型B2菌株定殖检出率高,MAT1-1-1型B5菌株在混合型接种中定殖有优势。回收后的球孢白僵菌菌落直径和毒力无显著性变化,但其产孢量都显著提高其中回收B5处理组来源菌株的产孢量提高最显著。接种过球孢白僵菌的玉米植株地上部生长速度、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根系干重明显增加,而地上植株干重也相对增加。MAT1-1-1型菌株B5对共生体玉米植株地上高度促生长贡献明显;MAT1-2-1型菌株B2对共生体玉米植株地下干重增加贡献明显。总体上球孢白僵菌内生定殖对玉米地下根系生物量影响大于对地上植株生物量的影响。在产卵选择性试验中,各处理组亚洲玉米螟的产卵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产卵具有明显的趋避作用,MAT1-2-1型菌株B2对产卵的趋避作用明显,而MAT1-2-1型菌株B5的趋避作用较弱。在人工接种幼虫的试验中,处理组回收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B5组回收幼虫的存活率最低,仅为38.33%;处理组的化蛹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B5组的回收幼虫化蛹率显著低于B2组和对照组,仅为34.77%,这说明MAT1-1-1型B5菌株对玉米螟幼虫发育抑制最明显。上述结果表明,不同交配型球孢白僵菌内生定殖效率有差异,在经过内生定殖后在产孢量方面有显著性提高,两个交配型菌株在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两个交配型菌株均能够通过内生定殖与玉米形成共生体并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这显示球孢白僵菌和玉米之间已经建立具有互惠关系的共生体。这种共生体通过趋避亚洲玉米螟产卵、抑制幼虫存活和降低化蛹率等方面的潜力虽然不一样,但都有助于对亚洲玉米螟的可持续生态防治,也证明了共生体的建成有效提高了玉米的生态适应性,为利用球孢白僵菌内共生性实施亚洲玉米螟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交配型 亚洲玉米螟 生态控制
【基金】:黑龙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1307) 吉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140203006NY)
【分类号】:S435.132;S476
【正文快照】: Ecological control of the Asian corn borer,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by twocloned Beauveria bassiana strainsFENG Shudan1,LI Xiaohui1,2,WANG Yangzhou2,ZHANG Jun2,XU Wenjing2,ZHANG Zhengkun2,WANGDeli3,LI Qiyun2,*1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康来,文丽萍,王振营,周大荣,丛斌;几种玉米气味化合物对亚洲玉米螟产卵选择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0年S1期
2 宋彦英;周大荣;何康来;;亚洲玉米螟无琼脂半人工饲料的研究与应用[J];植物保护学报;1999年04期
3 朱衡,瞿峰,朱立煌;利用氯化苄提取适于分子生物学分析的真菌 DNA[J];真菌学报;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伟丽;袁忠林;刘兆良;罗兰;于毅;;低温冷藏对亚洲玉米螟蛹发育及成虫繁殖力的影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2 李娟;陈敏;潘搏;雷文知;方文捷;刘加;洪南;李颖芳;廖万清;潘炜华;;一种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原理的组织胞浆菌分子诊断技术[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6年02期
3 苏国连;陈斌;李正跃;桂富荣;和淑琪;;4种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年02期
4 曹树威;蔡小艳;赖大伟;易显凤;黄日波;赖志强;;一种适用于真菌的高通量分子鉴定方法的建立[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年02期
5 高扬;章西;黄勃;;蝉棒束孢交配型基因的分析和检测[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年06期
6 张正坤;孟鑫睿;张佳诗;徐文静;李启云;冯树丹;;吉林省球孢白僵菌遗传多样性与亚洲玉米螟化性相关性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年06期
7 沈东旭;初源;洪芳;刘杨;王桂荣;安春菊;;亚洲玉米螟C型凝集素CTL6的克隆和功能分析[J];昆虫学报;2015年11期
8 周仙红;张思聪;庄乾营;张安盛;李丽莉;门兴元;翟一凡;于毅;;韭蛆人工饲料配方筛选及饲养效果比较[J];昆虫学报;2015年11期
9 张小明;勾雪娇;梁鹏;林华明;赵晋洁;胡向阳;;一种适用于批量筛选和鉴定拟南芥突变体的快速DNA提取方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10 陈斌;和淑琪;张立敏;杨进成;严乃胜;李正跃;;甘蔗间作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的控制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璧铣;高书兰;刘勇;;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的行为及分布研究[J];河北农学报;1985年03期
2 楼洪章,王学士;从亚洲玉米螟幼虫虫粪中提取雌蛾产卵忌避物[J];生物防治通报;1985年02期
3 李文德,王秀珍;玉米螟与寄主植物的关系[J];植物保护;1981年01期
4 周大荣;王玉英;刘宝兰;剧正理;;玉米螟人工大量繁殖研究:Ⅰ.一种半人工饲料及其改进[J];植物保护学报;198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祁楠;;温度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3期
2 林志伟,刘洋;氮素对球孢白僵菌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邝灼彬,吕利华,冯夏,陈焕瑜,武亚敬,何余容;温度及常见农药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徐文静;马德良;刘娜;谭云峰;李启云;董英山;;球孢白僵菌最适培养基筛选和遗传转化筛选标记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5 程国华;舒静;丁克坚;;球孢白僵菌营养需求及培养条件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5期
6 刘霆;段玉玺;陈立杰;马希斌;;球孢白僵菌代谢产物对植物幼苗的影响研究[J];种子;2006年09期
7 谢翎;陈红梅;陈安徽;李增智;;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球孢白僵菌麦角甾醇的条件优化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何末军;周国英;李燕荣;;环境条件及常见农药对球孢白僵菌生长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9 徐艳聆;赵润洲;任向辉;白双丽;陈莹;;常见农药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J];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10 赵军;杨震元;张胜利;李增智;;几种微胶囊适宜加工材料与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的相容性[J];中国生物防治;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倩;应盛华;冯明光;;杀虫真菌球孢白僵菌热激响应过程中胞内海藻糖的潜在生理功能[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付廷荣;林立辉;;球孢白僵菌孢子对几种医学昆虫的毒杀效果初步观察[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3 丁珊;汤坚;丁贵银;孙继美;于宙;吴克;;球孢白僵菌血清学的初步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二卷)[C];1991年
4 蒋洪岩;宋雨林;黄帅帅;何张江;张永军;;球孢白僵菌细胞表面蛋白提取及其对孢子表面特性和毒力的影响[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增智;;球孢白僵菌的昆虫寄主名录[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一卷)[C];1986年
6 王滨;李农昌;;球孢白僵菌油剂超低量喷雾研究初探[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五卷)[C];2003年
7 魏萍;陈斌;李强;李正跃;孙跃先;;我国虫生真菌——球孢白僵菌研究进展[A];2005中国植病学会、中国菌物学会北海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农向群;金正俊;张泽华;;球孢白僵菌菌株的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五卷)[C];2003年
9 洪家保;徐庆丰;;球孢白僵菌在液体培养中的发育研究[A];《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四卷)[C];1996年
10 罗志兵;张永军;裴炎;;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的研制与评价[A];第十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与产业化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驰;两种侧耳高温胁迫导致的细胞凋亡研究和球孢白僵菌胁迫响应转录机制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李芳;球孢白僵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发育激活蛋白及其转录因子的的功能解析[D];浙江大学;2015年
3 王娟娟;球孢白僵菌甘露糖转移酶、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叉头转录因子及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的功能解析及其同生物防治潜能的关联[D];浙江大学;2015年
4 王志康;球孢白僵菌定量蛋白质组学与赖氨酸乙酰化蛋白质组学的构建、分析及验证[D];浙江大学;2016年
5 朱静;球孢白僵菌适应环境pH变化及胞内pH稳态维持的遗传分子基础及其对生物防治潜能的贡献[D];浙江大学;2016年
6 关怡;球孢白僵菌Ras大家族中八个小G蛋白的功能解析及其对生物防治潜能的贡献[D];浙江大学;2016年
7 张龙斌;球孢白僵菌硫醇/二硫化物氧化还原酶系和两个内吞标志位点蛋白的功能解析[D];浙江大学;2016年
8 陈雪;中国球孢白僵菌种群遗传结构及家蚕白僵病分子溯源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9 耿涛;家蚕与白僵菌互作机制的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生防微生物鉴定及球孢白僵菌08F04菌株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雨林;球孢白僵菌MADS-box转录因子Bbrlm1与细胞壁完整性和毒力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5年
2 孟豪;玫烟色棒束孢IF-1106杀虫谱测定及与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对比[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王登杰;烟粉虱与球孢白僵菌的互作及转录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李晓慧;球孢白僵菌内共生性及对亚洲玉米螟生态控制作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5 汪超;球孢白僵菌的退化与DNA甲基化关系的初步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6 王鑫焰;球孢白僵菌侵染相关基因BbpepA00319的克隆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罗林丽;醛酮还原酶Bbakr1参与球孢白僵菌高渗和重金属铬胁迫反应[D];西南大学;2016年
8 褚欣玲;球孢白僵菌脯氨酸脱氢酶的生物学功能及多蛋白桥联因子1介导菌体氧化耐受力的初步机制[D];浙江大学;2016年
9 史汉强;球孢白僵菌四个Septin基因的功能解析与无外源抗性标记表达杀虫蛋白Vip3Aal的工程菌构建[D];浙江大学;2016年
10 胡月;球孢白僵菌五种液泡钙离子交换子蛋白差异调节钙调磷酸酶依赖型Ca~(2+)/Mn~(2+)耐受力、多胁迫应答及毒力[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二种交配型球孢白僵菌对亚洲玉米螟的生态控制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277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