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光照和pH值对锥状斯氏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光暗周期对其生长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3 14:07

  本文关键词:温度、光照和pH值对锥状斯氏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光暗周期对其生长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光暗周期(L:D)条件下培养锥状斯氏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研究了光暗周期对生长繁殖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2种藻对温度的变化敏感,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7~25℃,最适温度20~22℃,低于10℃和高于30℃不能生长;锥状斯氏藻的光饱和点是400μmol·m-2·s-1,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光饱和点是650μmol·m-2·s-1,都属于喜高光强的微藻;2种藻对pH值的变化极其敏感,适宜的pH值范围很小,为7.0~9.0,最适pH值7.5~8.0,与其生活的海洋环境一致,pH值高于9.5时,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pH值10.0可致全部细胞死亡;在一定范围内,2种藻的生长速率(μ)和生物量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呈比例增加。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关键词】锥状斯氏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 温度 光照 pH值 光合作用 生长速率 生物量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001CB409701)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创新工程所长基金资助项目(040351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39790110)。
【分类号】:Q945
【正文快照】:  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都是广布性的赤潮藻,由其形成的赤潮在世界各地海域多次发生[15],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我国赤潮发生的频率和规模也不断增加[68]。由于锥状斯氏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都比较容易培养,前人在实验室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雨藻,钱锋;大鹏湾几种赤潮甲藻的分类学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4年02期

2 秦晓明,邹景忠;N,P,Fe-EDTA,Mn对赤潮生物锥状斯氏藻增殖影响的初步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7年06期

3 陈月琴,邱小忠,屈良鹄,曾陇梅,齐雨藻,郑磊;南海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分子地理标记分析[J];海洋与湖沼;1999年01期

4 邹景忠,董丽萍,秦保平;渤海湾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的初步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1983年02期

5 刘令梅;赤潮的监测技术和防治措施[J];海洋技术;1998年03期

6 肖咏之,齐雨藻,王朝晖,吕颂辉;大亚湾海域锥状斯氏藻赤潮及其与孢囊的关系[J];海洋科学;2001年09期

7 苏纪兰;中国的赤潮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年05期

8 颜天,周名江,钱培元;环境因子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综合影响[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2年02期

9 彭靖,刘卓宝,张胜年;赤潮现象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年09期

10 林元烧;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厦门地区虾塘引起赤潮[J];台湾海峡;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志明,曹西华;“九五”期间中国沿海有害赤潮灾害状况及其防治对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2年06期

2 蒋增杰;方建光;毛玉泽;王巍;施慧雄;焦海峰;;宁波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营养状况评价及生物修复策略[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3 董婧,李培军,刘悦,王鉴;黄海北部近岸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分析[J];水产科学;1999年05期

4 刘海映,董婧,王文波;黄海北部辽宁沿岸对虾放流水域的IN和IP[J];水产科学;2000年03期

5 周遵春,马志强,薛克,王年斌,郭皓,韩德武;对辽东湾夜光藻赤潮和叉状角藻赤潮成因的初步研究[J];水产科学;2002年02期

6 王焕玲;梁玉波;刘仁沿;许道艳;;我国麻痹性贝毒的研究现状[J];水产科学;2008年07期

7 蔡建堤;贾光风;王旭;田雨;张书颖;贺凌;;赤潮对引发赤潮藻类的种群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水产科学;2011年02期

8 吴金浩;刘桂英;王年斌;李爱;;2008-2009年青堆子湾水质状况与富营养化水平[J];水产科学;2011年11期

9 于子江,崔文林,杨建强;青岛奥运帆船赛区及邻近海域海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3期

10 杨红;袁政涛;刘健;陈锦辉;吴健辉;王春峰;焦俊鹏;;上海隧桥工程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初步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尚;李瑞香;朱明远;张朝晖;王宗灵;吕瑞华;丁德文;;我国海洋生态调查指南探讨[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申玉春;叶富良;;虾-鱼-贝-藻养殖结构优化试验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刘晓丽;杨锡洪;;链状亚历山大藻的培养及麻痹性贝类毒素的HPLC检测[A];“食品加工与安全”学术研讨会暨2010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婷;米铁柱;石晓勇;祝陈坚;;2006年夏季北黄海海域磷的形态和分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5 蔡文贵;林钦;李纯厚;戴明;贾晓平;;基于GIS的考洲洋水域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及其与营养盐的相关性分析[A];可持续水产养殖——资源、环境、质量——2003水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小燕;基于生物形态学的赤潮藻显微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云飞;东海赤潮监测卫星遥感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曹春晖;两种赤潮藻对锰的生理生态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厉丞p

本文编号:303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03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7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