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博物馆概念下纪念性博物馆的体验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3 18:28
  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得大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不断提升,并且精神文化的建设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趋势。纪念性博物馆作为纪念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建筑体,有特定的历史事件作为文化依托,具备独特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承载着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精神情感文化。纪念性博物馆在建国后数量呈现了大幅度的增长,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展陈形式落后、体验设计不足等问题,因此提升体验设计成为当下纪念性博物馆建设的重要任务。智慧博物馆是博物馆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体系建设,其概念就是在当前信息科技发展的条件下,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充分的物联网感知为基础,践行以“人”为中心理念的博物馆发展新形态。因此,智慧博物馆作为博物馆发展过程中的系统建设体系,对于纪念性博物馆体验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针对纪念性博物馆体验设计,从智慧博物馆的概念入手,试图为当前纪念性博物馆在体验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新的思路和优化策略。文章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从研究背景、现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点以及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几个方面分析得出智慧发展是当前纪念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是对于智慧概念下纪念性博物馆体验设计相...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智慧博物馆概念下纪念性博物馆的体验设计研究


图1-]?2017-20丨8消费结构比较图

体验设计,博物馆,图片,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作者的艰辛。参观时观众可以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当时摇马达的艰辛t23]。??,八I編??图2-1延安新闻纪念馆互动参与体验设计形式(图片来源:www.baidu.com)??2.3.2信息个性化??博物馆体验设计的形式之二就是信息个性化,这类体验设计的形式是将现有科技加??持到博物馆展示中,依托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为参观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目的是让??博物馆在发展中与时代接轨。例如3D、AR等技术在纪念性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馆屮的屏幕、导览等使用形式,形成全新的、具有科技感的个性化体验。例如邓颖??超纪念馆内由多块高清液晶显示屏拼接的魔镜墙,展示主体信息的同时可容纳多人线上??操作,任意选择视频图片移动缩放、为图片点赞或扫码保存等形式,给参观者丰富的信??息个性化体验。以及现有的手机智能导览APP,可以对于参观者的地点进行实时定位,??并实现导览信息和展览信息的共享,参观者通过网络共享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想要的参观??信息,这些信息化的体验设计形式新奇的同时给参观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图2-2。??Ell??图2-2博物馆信息个性化体验设计形式(图片来源:www.baidu.com)??2.3.3沉浸式体验??1975年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首次提出了心流理论,又称沉浸理论,表??示人们进入的一种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活动顺畅且高效的状态,沉浸式体验??-12-??

体验设计,纪念馆,新闻,延安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作者的艰辛。参观时观众可以参与到活动中,体验当时摇马达的艰辛t23]。??,八I編??图2-1延安新闻纪念馆互动参与体验设计形式(图片来源:www.baidu.com)??2.3.2信息个性化??博物馆体验设计的形式之二就是信息个性化,这类体验设计的形式是将现有科技加??持到博物馆展示中,依托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为参观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目的是让??博物馆在发展中与时代接轨。例如3D、AR等技术在纪念性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馆屮的屏幕、导览等使用形式,形成全新的、具有科技感的个性化体验。例如邓颖??超纪念馆内由多块高清液晶显示屏拼接的魔镜墙,展示主体信息的同时可容纳多人线上??操作,任意选择视频图片移动缩放、为图片点赞或扫码保存等形式,给参观者丰富的信??息个性化体验。以及现有的手机智能导览APP,可以对于参观者的地点进行实时定位,??并实现导览信息和展览信息的共享,参观者通过网络共享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想要的参观??信息,这些信息化的体验设计形式新奇的同时给参观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图2-2。??Ell??图2-2博物馆信息个性化体验设计形式(图片来源:www.baidu.com)??2.3.3沉浸式体验??1975年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首次提出了心流理论,又称沉浸理论,表??示人们进入的一种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活动顺畅且高效的状态,沉浸式体验??-12-??


本文编号:3061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061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9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