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部深水区台缘生物礁发育模式与成因背景

发布时间:2021-04-03 04:33
  本文基于高精度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结合台缘结构和礁体结构特征,将台缘生物礁发育模式划分为断控陡坡型和台缘缓坡型两类,并进一步识别出加积、进积和退积三种礁体内部沉积结构。此外,从地质背景和环境背景两方面开展生物礁成因背景分析。研究认为:构造古地貌和构造沉降速率是断控陡坡型台缘生物礁生长的主控因素,前者控制了生物礁时空展布特征,后者决定了礁体内部沉积结构特征;海平面升降变化和洋流季风是台缘缓坡型生物礁生长的主控因素,前者对生物礁时空迁移特征和礁体垂向叠置样式皆有重要影响,后者对礁体生长规模、外部轮廓及礁滩体沉积相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文章来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5,50(06)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南海西部深水区台缘生物礁发育模式与成因背景


图3台缘生物礁地震剖面外部形态特征

生物礁,退积,加积,台缘


射同相轴,生物礁顶部可见披覆现象[8,9]。此外,由于礁体生长速率远比同期周缘沉积物高,因此两者的沉积厚度相差悬殊,并出现礁翼沉积物向礁体周缘双向上超的现象(图3)。2.1.2内部结构由于生物礁是由丰富的造礁生物及附礁生物形成的块状格架地质体,不显沉积层理,故礁体内部呈杂乱反射结构。但当生物礁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伴随海水的进退而出现礁、滩互层,礁滩沉积显现出旋回性时,也可出现层状反射结构。通过精细刻画地震剖面,将生物礁内部结构划分为加积型、进积型和退积型三类(图4)。加积型表现为内部具有一定的成层性,由不断加积导致生物礁不断垂向生长,该类型主要是在海平面上升速率与生物礁生长速率大体一致时形成的;进积型表现为生物礁内部结构显示出向海不断进积的特征,该类型主要是在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生物礁生长速率时形成的;退积型表现为生物礁内部结构向陆地方向不断退积的特征,该类型主要是在海平面上升速率大于生物礁生长速率时形成的。图3台缘生物礁地震剖面外部形态特征图4台缘生物礁地震剖面内部结构特征(a)加积型;(b)进积型;(c)退积型

台缘,生物礁,发育特征,陡坡


礁发育模式与成因背景11832.2台缘生物礁发育模式针对台缘生物礁地震响应识别特征,从台缘生物礁外部轮廓和内部形态入手,并结合台缘结构和沉积相格局,将台缘生物礁发育模式划分为断控陡坡型和台缘缓坡型两类。2.2.1断控陡坡型台缘生物礁结构与特征该类生物礁主要与断层控制的台地结构密切相关。台缘结构受控于下陡、上缓的走滑伸展断裂,致使台缘坡折上、下的地形、地貌出现巨大差异。通常坡折以下为台缘陡斜坡发育区,斜坡较陡、较窄,坡折以上为较宽缓、平坦的台缘区,为生物礁主要发育区(图5)。此类生物礁轮廓清晰,整体形态呈丘形,丘体发育对称,两侧坡度相近;内部结构清晰,其内部反射趋于成层且与丘体外部的地震反射特征有明显差异,以加积型为主;两相邻礁丘之间地层出现明显的双向上超现象,说明在礁体的生长过程中海平面也不断上升,丘体上部为明显的强连续反射,是海平面上升到最大的反映;由于断层的持续活动,下降盘发育有斜坡滑塌沉积,向深盆发育中央峡谷(图7)。2.2.2台缘缓坡型台缘生物礁结构与特征该类礁体的发育未受断层影响,只受地形控制,台缘结构为无明显的台缘坡折,为低起伏的沉积斜坡。由于地形坡度小,对海平面变化反应敏感,随着海平面的阶段上升,多期礁体整体叠置、生长于斜坡面。该类生物礁外部形态清晰,呈丘形,但不对称,礁前、礁后坡度差别较大,迎风面陡,背风面缓;丘体内部多呈杂乱或空白弱反射结构,成层性不好,进积/退积现象明显,受海平面升降变化,高频生物礁生长单元响应敏感;相邻礁丘之间地层呈双向上超特征(图6、图7)。图5断控陡坡型台缘生物礁发育特征图6台缘缓坡型台缘生物礁发育模式2.3台缘生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礁、滩、灰泥丘沉积特征及地震识别[J]. 何永垚,王英民,许翠霞,李冬,吴宇翔,赵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4(05)
[2]南海大中型油气田成藏特征与控制因素[J]. 吴敬武,张强,吴时国,吕福亮,王彬,贺晓苏,毛超林.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06)
[3]琼东南盆地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深水沉积的控制[J]. 张娜,姜涛,张道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5)
[4]Seismic Image Prediction of Cenozoic Reef-Banks in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J]. 陈平,陆永潮,王振峰,陈雷.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2(04)
[5]琼东南盆地松南三维区台缘礁地震沉积学研究[J]. 黄鸿光,陆永潮,邹卓超.  石油实验地质. 2012(01)
[6]南海西部深水区台缘结构、生物礁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 陈雷,陆永潮,王振峰,孙志鹏.  石油实验地质. 2011(06)
[7]地震—地质方法识别生物礁[J]. 郭建宇,马朋善,胡平忠,舒誉,蓝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05)
[8]南海盆地演化对生物礁的控制及礁油气藏勘探潜力分析[J]. 魏喜,邓晋福,谢文彦,祝永军,赵国春,李玉喜,陈亦寒.  地学前缘. 2005(03)
[9]南海南部海域构造地貌[J]. 张汉泉,吴庐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5(01)
[10]南海生物礁及礁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特征[J]. 陈国威.  海洋地质动态. 2003(08)



本文编号:3116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116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c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