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课辅助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8 01:2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对于学生发展的要求,因此,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是改善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具有短小精悍、打破时空限制等优势,教育工作者可运用微课辅助实验教学,发挥其优势以提高教学质量。本研究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修一的三个实验课题为例进行微课的开发与运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针对微课的研究现状,同时研究了建构主义理论、视听教育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对于微课设计、开发与运用的指导。基于以上三种教育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开展运用微课辅助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实验课时有限、实验设备短缺、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一线生物教师和学生倾向于改善当前实验教学现状,并且对于微课辅助实验教学持支持态度。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结合一线生物教师的建议,对选取的微课案例进行设计,采用录屏软件制作微课案例,形成三个微课案例以及微课教学设计模板、脚本模板等一系列教学资源。采用教育实践法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案例测试成绩分析,获取微课案例的效...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运用微课辅助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案例研究


实验课开展频率调查

实验课,形式,高中生


10第三章运用微课辅助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前期调查为了了解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开展现状、微课的应用现状以及师生对于微课辅助实验教学的看法,笔者针对实习学校开展学生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以期通过调查分析实验教学现存问题以及师生对于微课的了解与看法,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微课的开发与制作。笔者通过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本实习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运用微课辅助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调查表(见附录1),随机对本实习学校中2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维度主要包括:实验课的开展情况、网络的普及度、对于微课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四个维度。本次调查发放287份问卷,回收287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75份,有效回收率95.8%。笔者通过列出访谈提纲(见附录2),随机对本实习学校中10名一线生物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对于实验课开展的建议、微课相较于传统教学的优缺点以及对于微课辅助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以下为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的总结分析情况。3.1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3.1.1实验课的开展情况在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四“在学习过程中,生物学实验课的开展的频率”和问题五“在学习过程中,生物学实验课开展的形式”主要针对实验课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这两题各选项所占比例情况如图3-1、图3-2所示。图3-1实验课开展频率调查图3-2实验课开展形式调查Fig.3-1FrequencysurveyofexperimentalclassFig.3-2Carryingoutformalofinvestigation由图3-1可以得出,50%的学生一月开展一次生物学实验课,甚至21%的学生从来没有进行过生物学实验课。这表明高中生物学实验课开展频率低,大部分学生未能保证进行生物学实验课的学习。由图3-2可以得出,53%的学生选择

实验原理,情况,实验课


11实验课仅以讲授的形式进行,并且没有学生采用微课进行实验学习。这表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形式单一且枯燥,很难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并且从未采用微课进行实验教学。3.1.2实验课的学习效果在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你对于实验原理的掌握”、问题七“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你对于实验操作的掌握”和问题八“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你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针对生物学实验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调查。这三题各选项所占比例情况如图3-3、图3-4、图3-5所示。由图3-3、图3-4、图3-5可以得出,学生经过传统生物学实验课的学习,对于实验原理、实验操作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佳。这表明高中生物学实验课需要改变教学形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生物学实验学习对于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辅助作用。图3-3实验原理掌握情况图3-4实验操作掌握情况Fig.3-3MasteryofexperimentalprinciplesFig.3-4Masteryofexperimentaloperation图3-5理论知识掌握情况Fig.3-5Masteryoftheoreticalknowledge3.1.3网络的普及度在调查问卷中的问题九“你所在学校的校园网普及度”、问题十“你在课下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可能性”和问题十一“你在课下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频


本文编号:3124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124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8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