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长法研究施氮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内生长法研究施氮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细根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细根形态影响细根吸收功能,这2个因子均受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影响。本文采用内生长法和施肥试验于2003—2004年对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试验林场17年生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细根取样,区别不同根序,研究施氮肥对这2个树种细根生物量、形态和组织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显著降低了水曲柳和落叶松1~3级根的生物量、水曲柳2~4级根和落叶松3级根直径,以及水曲柳1~4级根和落叶松1级根的比根长(P0.05),但是对根长影响不显著;施肥仅对水曲柳1~2级根组织中氮浓度增加显著(P0.05)。这些研究对认识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理生态过程与土壤资源有效性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关键词】: 水曲柳 落叶松 施氮肥 细根生物量 细根形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130160) 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50225009)
【分类号】:S718.5
【正文快照】: 细根不仅是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而且完成生理生态过程中还要消耗大量光合产物,每年细根周转消耗掉的碳占净初级生产力(NPP)的10%~75%(Bloomfieldet al.,1996),因此,也是植物体内碳的“汇”,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NorbyJackson,20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梅莉;韩有志;于水强;史建伟;王政权;;水曲柳人工林细根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J];林业科学;2006年09期
2 王向荣;谷加存;梅莉;韩有志;于水强;史建伟;于立忠;;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形态及母根与子根比例关系[J];生态学报;2006年06期
3 全先奎;于水强;史建伟;于立忠;王政权;;微根管法和同位素法在细根寿命研究中的应用及比较[J];生态学杂志;2007年03期
4 范志强,王政权,吴楚,李红心;不同供氮水平对水曲柳苗木生物量、氮分配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09期
5 王向荣,王政权,韩有志,谷加存,郭大立,梅莉;水曲柳和落叶松不同根序之间细根直径的变异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恒力,孙自永,马瑞;植物地境及物种地境稳定层[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白尚斌,王懿祥,左显东,饶龙兵;北美红杉幼苗对不同供N水平的生长反应[J];林业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3 赵甍;王秀伟;毛子军;;不同氮素浓度下CO_2浓度、温度对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植物研究;2006年03期
4 王向荣;谷加存;梅莉;韩有志;于水强;史建伟;于立忠;;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形态及母根与子根比例关系[J];生态学报;2006年06期
5 于水强;王政权;史建伟;梅莉;于立忠;;树木根系碳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子[J];生态学报;2006年08期
6 黄石竹;张彦东;王政权;;树木细根养分内循环[J];生态学杂志;2006年11期
7 全先奎;于水强;史建伟;于立忠;王政权;;微根管法和同位素法在细根寿命研究中的应用及比较[J];生态学杂志;2007年03期
8 梅莉;王政权;韩有志;谷加存;王向荣;程云环;张秀娟;;水曲柳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分布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1期
9 梅莉,王政权,程云环,郭大立;林木细根寿命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04年05期
10 王向荣,王政权,韩有志,谷加存,郭大立,梅莉;水曲柳和落叶松不同根序之间细根直径的变异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尚斌;西南桦、思茅松和北美红杉幼苗对N、P养分的适应机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2 王庆成;水曲柳落叶松细根对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张丽霞;植物N:P计量化学:中国高等植物的分异规律与野外实验初步验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3年
4 于水强;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寿命的估计[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于立忠;施肥对日本落叶松细根形态特征及养分含量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梅莉;水曲柳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周转与碳分配[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史建伟;施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动态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马长明;基于耗水特征的农林复合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尹华军;增温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光环境下几种幼苗生长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年
10 朱海燕;重庆石灰岩地区石漠化过程中水分与氮素对土壤—构树系统氮、磷元素营养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莉;水曲柳细根空间分布和季节动态与土壤养分的关系[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2 张芸香;华北落叶松幼苗根系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3 孙海龙;氮磷营养对水曲柳苗木光合作用和氮同化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王向荣;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构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谢运海;东北地区水曲柳地理种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良种源选择[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徐文静;遮荫对水曲柳苗木细根衰老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黄石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养分内循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纪丽丽;水曲柳雌雄株鉴别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赵甍;蒙古栎幼苗对CO_2、温度与氮素协同作用的生理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代向阳;养分对水曲柳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金生,王政权,方精云;全球变化下的地下生态学:问题与展望[J];科学通报;2004年13期
2 张小全,吴可红;森林细根生产和周转研究[J];林业科学;2001年03期
3 杨玉盛,陈光水,何宗明,陈银秀,谢锦升;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细根净生产力及周转[J];林业科学;2001年S1期
4 陈光水,何宗明,谢锦升,杨玉盛,蒋宗垲;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产力、分布及周转的比较[J];林业科学;2004年04期
5 张小全,吴可红,Dieter Murach;树木细根生产与周转研究方法评述[J];生态学报;2000年05期
6 郑兴波,张岩,顾广虹;碳同位素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5年11期
7 薛立,罗山,谭天泳;日本中部10种树木叶片中氮和磷的季节变化及其转移[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6期
8 张彦东,白尚斌;氮素形态对树木养分吸收和生长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11期
9 史建伟;于水强;于立忠;韩有志;王政权;郭大立;;微根管在细根研究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4期
10 宇万太,陈欣,张璐,殷秀岩,沈善敏;不同施肥杨树主要营养元素内外循环比较研究 Ⅰ.施肥对杨树生物量及落叶前后N内外循环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国臣;;适宜水曲柳造林的主要方式[J];林业勘查设计;2011年02期
2 沈琛琛;雷相东;刘殿仁;林召忠;;近天然落叶松-云冷杉林树种竞争关系的变化[J];林业科技开发;2011年04期
3 宋绍军;高淑梅;;落叶松大棚育苗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1年07期
4 芦海涛;李凤日;贾炜玮;;水曲柳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1年03期
5 刘春梅;;舒兰市水曲柳镇苗木基地,为百姓服务一心一意[J];吉林农业;2011年07期
6 贺兆平;徐畅;;关于珍贵乡土用材树种资源培育的思考——以本溪市为例[J];林业经济;2011年07期
7 蔡胜国;袁德水;丁旭光;;落叶松杂交控制授粉器创新效果调查[J];河北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8 田宇明;王庆成;;初植密度对10年生水曲柳人工林生物量及根系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1年07期
9 徐天乐;朱教君;于立忠;孙一荣;苗杰;;极端降雨对辽东山区次生林土壤侵蚀与树木倒伏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1年08期
10 刘柯珍;王朝晖;黄仲华;;国产落叶松规格材销槽承压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时敏;李广武;;落叶松芽瘿蚊的初步观察[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2 李爱;齐力旺;宋文芹;陈成彬;王春国;;落叶松杂种优势形成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及模式研究[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李莉;刘玉喜;陆志华;;落叶松杂种组培繁殖的研究[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1991年
4 李爱;方梦蝶;齐力旺;宋文芹;陈成彬;王春国;;落叶松双亲及正反交杂种后代基因表达谱分析[A];“细胞活动 生命活力”——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军辉;张守攻;;落叶松的遗传育种策略[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6 张健;严善春;;落叶松结实量对其针叶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第五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刘玮;王文杰;孙伟;崔崧;;东北人工林不同林分土壤呼吸及其碳汇功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魏庆芳;;落叶松优树类型的划分[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9 潘本立;袁桂华;蒋雪斌;;落叶松杂种优势的创造及大量生产优良杂种种子的技术[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10 董鹰;;影响落叶松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因素的调查分析[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成立 周庆营 袁德水;推广良种造林 促进林业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2 ;落叶松育苗六步骤[N];陕西科技报;2006年
3 齐联;宁夏白蜡嫁接水曲柳获得成功[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4 王宇兴;天水建成我国最大云杉和落叶松繁育中心[N];甘肃日报;2008年
5 中林;树苗混栽莫随意[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8年
6 何维刚邋本报记者 徐鑫;山林染绿黄土岭[N];辽宁日报;2008年
7 记者 石巨福;华亭8万亩荒山林地使用权顺利转让[N];平凉日报;2007年
8 记者 姜华;成果丰硕但喜中有忧[N];通化日报;2006年
9 驻站记者 高建祥;贾义祥痴心绿荒山[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10 周丽艳邋记者 华涛;薛利海退耕还林记[N];抚顺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莉;水曲柳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周转与碳分配[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2 于水强;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寿命的估计[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3 史建伟;施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动态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黄剑;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不定芽发生体系与发育机理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王文波;凋落物源有机酸对暗棕壤磷的活化及对水曲柳生理和生长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杨立学;落叶松对胡桃楸化感作用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冯健;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无性系间生根差异的分子机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8 张蕾;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生化机制和分子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9 那守海;氮磷营养对落叶松幼苗生长的调控[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任军;水曲柳根系呼吸特性及其对土壤氮素反应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石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养分内循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2 王向荣;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构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3 姜红英;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产、死亡和周转及其对长期施肥的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王宇;几种外源物质对水曲柳幼苗生理特性低温响应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王伟玲;钾、钙、水杨酸等物质对水曲柳苗木抗寒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于丽丽;火烧干扰对小兴安岭落叶松针叶林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刘夏;采伐对小兴安岭落叶松沼泽土壤碳、氮储量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8 刘艳;不同取材时期水曲柳合子胚DNA甲基化及体胚发生状态[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全先奎;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寿命统计分布类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刘艳;落叶松指接材力学性质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内生长法研究施氮肥对水曲柳和落叶松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5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31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