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影像组学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预后预测

发布时间:2021-08-17 20:03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5%。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中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患者却常出现对TKI的耐药性,导致非常差的疾病预后。针对以上临床实际问题,本文对基于影像组学构建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预后预测模型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详细探讨了目前国内外对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预后预测研究,分析了影像组学在辅助诊断模型构建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结合了人工智能和医学图像诊断的影像组学方法进行讨论,并详细论证了应用影像组学开展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预后预测研究的可行性。基于Cox风险比例回归构建了机器学习预后预测模型。首先进行图像处理算法设计,提取定量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影像组学特征,结合特征相关性分析和LASS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并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对最优特征集进行拟合,建立了一个机器学习预后预测的生存分析模型。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等评估方法,验证了该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对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预后进行准确预测,且模型在验证集上的一致性指数达0.717,获得了更高的预测精度。基于卷积自编码器... 

【文章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影像组学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预后预测


影像组学研究算法步骤Fig.1-1Algorithmstepsofradiomicstudy

CT影像,CT影像,肺癌,患者


哈尔滨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6-第2章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处理2.1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简介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技术于1969年由Hounsfield首次试验成功。1972年由西门子首次制造并量产了可供临床使用的CT扫描仪。1974年,进行全身扫描的CT设备已被应用于临床[19,20]。随着CT影像在工业、安全检查、农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其已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展[21]。在医学成像领域,CT影像与X光片相比,其密度分辨率更高;与核磁共振成像(MRI)相比,其成像时间更短,对骨组织的显示能力更强,且使用成本更为低廉。CT影像成像技术因其较高的分辨率、较快的成像时间、较为低廉的使用费用等优点,成为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成像技术之一[22]。CT成像的原理为不同密度的人体组织可以吸收不同剂量的X射线,CT设备使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一部位以一定的层厚进行扫描,由探测器对减弱后的X射线进行接收,并最终由探测器通过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构[23]。图2-1早期(IA期)肺癌患者CT影像Fig.2-1CTimageofpatientwithearlystage(stageIA)NSCLC在临床上,CT影像成像技术普遍用于肺癌的影像学检查,在小病灶的筛查上,CT成像比MRI更为敏感,在孤立性肺结节等肺部病灶的诊断性能上,CT成像也明显优于X光片[24,25]。因此,通常使用CT对肺癌患者进行无创的早期检查和术后评估等,在各阶段的患者进行初诊时,通常也会进行CT检查,这为

基于影像组学的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预后预测


肺实质自动分割及重建Fig.2-2Automaticsegmentationandreconstructionoflungparenchyma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价值及影像学资料分析[J]. 骆玉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9(27)
[2]浅析螺旋CT故障的原因与维修对策[J]. 吴刚.  科学中国人. 2016(02)
[3]CT扫描参数对人体组织CT值影响的研究[J]. 彭文献,彭天舟,叶小琴,付益谋,潘慧平,高源统,金光波.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0 (01)

博士论文
[1]肿瘤代谢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性研究及其机制[D]. 郭旭.第四军医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基于影像组学的肺癌ALK突变患者预后分析[D]. 董玲.电子科技大学 2018
[2]CT图像的代数重建技术研究[D]. 梁国贤.华南理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48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348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6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