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热像的VOCs气体泄漏检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2 02:15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大型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常伴有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气体泄漏,安全隐患巨大;传统气体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传感器进行人为判断,检测结果不准确,效率低。随着光学气体成像技术的发展,基于红外热像的气体检测技术,以其成像清晰、定位准确、检测范围较大等优势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论文以红外光学气体成像理论为基础,对气体泄漏检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双目实验云台进行双目标定,提出景深距离匹配算法,进行红外与可见光图像配准对齐,采用图像融合评价机制进行匹配结果分析,算法实时性及准确性满足了后期检测需要。(2)气体泄漏检测预处理:对采集到的红外视频序列进行图像增强、去噪等预处理,提高红外图像信噪比;通过背景建模及前景图像提取,消除视频序列中静止物体信息,利用视觉差异性特征,确定红外特征性区域,排除非气体泄漏区域的大部分干扰,提高后续气体检测准确性。(3)利用红外图像信息,对泄漏气体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将泄漏气体区域与非泄漏气体干扰区域准确区分,并对泄漏气体浓度进行定性分析,最终实现气体泄漏检测算法。通过大量... 

【文章来源】: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红外热像的VOCs气体泄漏检测方法研究


图2.1红外成像原理图??Fig.?2.1?Infrared?imaging?schematic??

原理图,气体,挥发性,碳氢化合物


子伏特),因此??吸收光谱的波长均在0.78-300|im内,与红外光波段相对应。分子所含特征基团具有差??异性,会产生不同的气体光谱图,每种VOCs气体都有其特定吸收峰的位置,也就是光??谱带[2|]。通过红外吸收光谱确定的官能团,能够对VOCs气体分子进行结构的识别。因??此利用气体分子对红外辐射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是红外光学气体成像设备的设计关键。??2.3平台搭建及硬件设备选型??光学气体成像装置利用红外线辐射成像技术将VOCs气体的红外辐射图像实时??显示出来。其工作原理如图2.2所示,气体成像仪根据检测气体种类不同,选取合适的??滤光片,通过制冷型设备(斯特林制冷机)及焦平面红外探测器(IRFPA),将气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转化为电信号,经过视频信号处理呈现在显示器上,使肉眼不可见的VOCs??气体进行直观显示。??.??S?k?2?_K?视频?显??m?一 ̄^?f?器?探测器?S?一^处理—器??身寸头?个??????|????制冷系统??图2.?2气体成像仪工作原理图??Fig.?2.2?Gas?imager?working?principle?diagram??石化企业其产品多为碳氢化合物,其中的低碳组分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产品馏分组??成越轻,沸点越低,挥发性越高。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工艺技术及设备的限制,较??轻液态组分极易汽化并扩散到空气中,形成VOCs气体。以较易挥发的汽油、原油为例,??汽油挥发排放的VOCs气体主要是C3?C5的烯烃和烷烃;原油挥发排放的VOCs气体??主要是C1?C6的烷烃。大多数VOCs气体红外波段均在3?5nm之间,以石油化工企业??常见的VO

红外光谱图,甲烷气体,红外光谱图,波长


?大连海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强??度?.??值??X1019??I?I?:??1000.0?1600.0?2200.0?2800.0?3400.0?4000.0?4600.0?5200.0?5800.0?6400.0?7000.0??波长cnr】??图2.3甲烷气体红外光谱图??Fig.?2.3?Infrared?spectrum?of?methane?gas??强??度??值??X?l〇19??jUl?mA?.食.??1000.0?1600.0?2200.0?2800.0?3400.0?4000.0?4600.0?5200.0?5B00.0?6400.0?7000.0??波长cm-1??图2.?4硫化氢气体红外光谱图??Fig.?2.4?Infrared?spectrum?of?hydrogen?sulfide?gas??强??度?-?-??值??X10'9??fL?里???,??lililB?,?,?,?,?,?(ii???1000.0?1600.0?2200.0?2800.0?3400.0?4000.0?4600.0?5200.0?5800.0?6400.0?7000.0??波长cm-i??图2.?5乙烯气体红外光谱图??Fig.?2.5?Infrared?spectrum?of?ethylene?gas??-7?-??


本文编号:3535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535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8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