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组学辅助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转移性淋巴结和病理亚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2 13:55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于恶性肿瘤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80%。纵隔淋巴结(lymph node,LN)转移是NSCLC最为常见的转移方式,LN状态是关系到生存和复发的重要预后因素,是决定其治疗策略和方式的关键因素。NSCLC可进一步分为3种主要的组织学亚型:腺癌(adenocarcinoma,ADC)、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qCC)和大细胞癌,其中ADC和SqCC占NSCLC病例的70%以上。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肿瘤分型在治疗选择中变得尤为重要。影像学检查在NSCLC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医学图像的临床应用仅限于肿瘤的定性或半定量分析。而影像组学技术可以从医学图像中提取成百上千的图像特征,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可发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有用信息,从而提高影像检查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影像组学技术筛选能够区分NSCLC纵隔转移性淋巴结、NSCLC亚型ADC和SqCC的影像学特征并建立预测模型。结...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非小细胞肺癌的现状
1.2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
1.3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1.4 非小细胞肺癌亚型特性
1.5 研究目的及结构流程
第2章 影像组学在NSCLC中的研究进展
2.1 影像组学概述
2.2 影像组学研究流程
2.2.1 图像获取
2.2.2 图像分割
2.2.3 特征提取
2.2.4 数据分析
2.2.5 模型建立
2.3 影像组学在NSCLC中的应用
2.3.1 区分良、恶性肺结节
2.3.2 肺癌的病理和分子分型
2.3.3 肺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指征
2.4 影像组学研究的挑战
第3章 CT影像组学用于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图像获取和感兴趣区域勾画
3.2.3 特征提取和选择
3.2.4 模型建立和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患者资料分析
3.3.2 特征选择结果
3.3.3 单时相CT影像组学模型分析
3.3.4 双时相CT影像组学模型分析
3.4 讨论
第4章 PET影像组学用于鉴别NSCLC亚型的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图像获取和ROI勾画
4.2.3 特征提取
4.2.4 统计分析
4.3 研究结果
4.3.1 入组患者资料分析
4.3.2 特征选择结果
4.3.3 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分析
4.3.4 临床特征预测模型分析
4.3.5 联合特征预测模型分析
4.4 讨论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状态的研究[J]. 张晓燕,朱海涛,王林,李晓婷,史燕杰,朱汇慈,孙应实.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7 (12)
[2]放射组学:临床应用及进展[J]. 李振江,毛羽,李宝生,李洪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7 (07)
[3]影像组学在精准放疗中的应用[J]. 胡盼盼,王佳舟,胡伟刚,章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7 (01)
[4]基于CT图像纹理分析肿瘤异质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 刘慧,王小宜,龙学颖.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6(05)
[5]大数据时代的精准影像医学:放射组学[J]. 王敏,宋彬,黄子星,陈婕,胡富碧.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06)
[6]18F-FDG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J]. 张召奇,赵新明,王建方,张敬勉,王颖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04)
[7]18F-FDG PET/CT SUVmax及CT值双定量分析在肺癌纵隔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马文超,徐文贵,朱湘,戴东,宋秀宇,朱磊,朱研佳. 中国肿瘤临床. 2011(05)
[8]18F-FDG PET-CT确定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放疗靶区的初步探讨[J]. 刘兰平,于金明,郭洪波,付政,韩安勤,杨国仁. 中华肿瘤杂志. 2007(06)
本文编号:3676000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非小细胞肺癌的现状
1.2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策略
1.3 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1.4 非小细胞肺癌亚型特性
1.5 研究目的及结构流程
第2章 影像组学在NSCLC中的研究进展
2.1 影像组学概述
2.2 影像组学研究流程
2.2.1 图像获取
2.2.2 图像分割
2.2.3 特征提取
2.2.4 数据分析
2.2.5 模型建立
2.3 影像组学在NSCLC中的应用
2.3.1 区分良、恶性肺结节
2.3.2 肺癌的病理和分子分型
2.3.3 肺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指征
2.4 影像组学研究的挑战
第3章 CT影像组学用于诊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图像获取和感兴趣区域勾画
3.2.3 特征提取和选择
3.2.4 模型建立和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患者资料分析
3.3.2 特征选择结果
3.3.3 单时相CT影像组学模型分析
3.3.4 双时相CT影像组学模型分析
3.4 讨论
第4章 PET影像组学用于鉴别NSCLC亚型的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图像获取和ROI勾画
4.2.3 特征提取
4.2.4 统计分析
4.3 研究结果
4.3.1 入组患者资料分析
4.3.2 特征选择结果
4.3.3 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分析
4.3.4 临床特征预测模型分析
4.3.5 联合特征预测模型分析
4.4 讨论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淋巴结状态的研究[J]. 张晓燕,朱海涛,王林,李晓婷,史燕杰,朱汇慈,孙应实.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7 (12)
[2]放射组学:临床应用及进展[J]. 李振江,毛羽,李宝生,李洪升.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7 (07)
[3]影像组学在精准放疗中的应用[J]. 胡盼盼,王佳舟,胡伟刚,章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7 (01)
[4]基于CT图像纹理分析肿瘤异质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 刘慧,王小宜,龙学颖.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6(05)
[5]大数据时代的精准影像医学:放射组学[J]. 王敏,宋彬,黄子星,陈婕,胡富碧.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06)
[6]18F-FDG PET/CT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J]. 张召奇,赵新明,王建方,张敬勉,王颖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04)
[7]18F-FDG PET/CT SUVmax及CT值双定量分析在肺癌纵隔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马文超,徐文贵,朱湘,戴东,宋秀宇,朱磊,朱研佳. 中国肿瘤临床. 2011(05)
[8]18F-FDG PET-CT确定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放疗靶区的初步探讨[J]. 刘兰平,于金明,郭洪波,付政,韩安勤,杨国仁. 中华肿瘤杂志. 2007(06)
本文编号:3676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6760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