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胺对赤潮藻生长的影响作用初探
本文关键词:生物胺对赤潮藻生长的影响作用初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选取东海赤潮高发区常见的两种甲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两种硅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海链藻(Thalassiosirasp.)],以2-苯基乙胺、腐胺、亚精胺、精胺四种赤潮水体中常见的生物胺为因素,设置0、5、25、100nmol/L四个浓度水平,进行L16(45)正交添加培养实验。根据Logistic生长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得到的生长参数。结果显示,不同的生物胺对各赤潮藻生长影响的大小、趋势均存在差异。其中,2-苯基乙胺对四种赤潮藻的生长影响最显著。高浓度的2-苯基乙胺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多胺物质(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对甲藻(东海原甲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硅藻(海链藻和中肋骨条藻)。多胺中的亚精胺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海链藻的生长影响最大,精胺对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影响最大。多胺可能是2010年东海赤潮由中肋骨条藻向东海原甲藻演替的一个诱导因素,其中精胺可能发挥的作用较大。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生物胺 赤潮藻 正交实验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6047号
【分类号】:X55;X173
【正文快照】: 赤潮是一种世界范围的生态灾害,严重威胁着渔业、公众健康及经济发展(Christopher et al,2012)。由于赤潮的多样性、复杂性,人们对其形成机理需进一步研究(周名江等,2006)。东海是赤潮高发区,且在历年的观测中发现一种演替机制:4月暴发以中肋骨条藻为主的硅藻赤潮,4月末、5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袁祖丽;刘秀敏;李华鑫;;多胺与环境胁迫关系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09期
2 周名江;朱明远;;“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7期
3 王宗灵;李瑞香;朱明远;陈炳章;郝彦菊;;半连续培养下东海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种群生长过程与种间竞争研究[J];海洋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4 李彩艳;赵卫红;苗辉;;2010年中国东海夏季游离态2-苯基乙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的分布[J];海洋科学;2012年04期
5 李志军,吴永宁,薛长湖;生物胺与食品安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彩艳;东海赤潮高发区中的多胺及在赤潮演替中的作用初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2 禚鹏基;化感作用对东海赤潮演替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3 付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多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伟;石海英;朱奇;彭向前;薛勇;薛长湖;;鱿鱼加工废弃物鱼酱油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胺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2 蔡卓平;肖群;黄伟伟;段舜山;;2种海洋微藻对氮浓度生长响应的研究[J];水产科学;2010年11期
3 段辉国;赵俊茗;张轩波;丁晓波;杨汉波;谭春华;;亚精胺预处理对NaCl胁迫下青稞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9年06期
4 傅丽君;安新丽;郑天凌;;环境中放线菌及其抑藻活性物质研究的若干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9期
5 于宇;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环境意义[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6 陈宏靖;林淑云;;市售葡萄酒、啤酒中生物胺监测分析[J];福建分析测试;2011年06期
7 屠春燕;袁艳娟;吴燕娇;唐美华;韦萍;李寿椿;;对甲氧基苯磺酰氯柱前衍生生物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J];分析试验室;2010年03期
8 苗洪利;孙丽娜;田庆震;王晶;;光照对中肋骨条藻和利玛原甲藻生长的影响[J];光电子.激光;2011年05期
9 陈国福;张春云;王广策;张宝玉;;赤潮藻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J];高技术通讯;2009年03期
10 郝小倩;唐善虎;李雪;岑璐伽;;肉制品中生物胺的控制技术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东生;石晓勇;李京;张传松;梁生康;;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结构月际变化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辰麒;丁卓平;王锡昌;;生物胺的检测方法评价[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小燕;基于生物形态学的赤潮藻显微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云飞;东海赤潮监测卫星遥感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王小冬;棕囊藻囊体形成及对环境压力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许艳顺;发酵鲢鱼鱼糜凝胶形成及其机理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张清春;东海大规模甲藻赤潮种吞噬特性及其在赤潮形成中的作用初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6 林军;长江口外海域浮游植物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楼t林;浙江沿岸上升流遥感观测及其与赤潮灾害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利永;东海大规模赤潮对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9 陈国福;几种赤潮微藻的形态和系统进化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10 李志军;食品中生物胺及其产生菌株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洋;卤制甲鱼加工工艺及贮藏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冀晓青;几株典型赤潮藻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夏雯娟;海藻之间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李玲伟;沉积物—水界面交换和黄河输入对渤海营养盐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袁鹏;无角毛有害赤潮藻显微图像自动识别系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申俊;多小波在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荧光测定技术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万祯;流式图像赤潮监测仪光学系统设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彩艳;东海赤潮高发区中的多胺及在赤潮演替中的作用初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9 张淑雯;光照、营养盐对甲藻吞噬营养行为的调控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陈园;尿素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周一峰;章文华;刘友良;;外源多胺对盐胁迫下玉米叶绿体结合态多胺水平和光合作用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2期
2 李六林;张绍铃;;多胺在植物花发育中的作用[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6期
3 傅平青,刘丛强,吴丰昌,魏中青,黎文,梅毅,黄荣贵;洱海沉积物孔隙水中溶解有机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J];第四纪研究;2004年06期
4 周名江;朱明远;;“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7期
5 乔成栋;宋平顺;严祥;蒋生祥;;5种生物胺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J];分析化学;2007年01期
6 付敏;赵卫红;苗辉;吕桂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游离态腐胺、亚精胺和精胺[J];分析化学;2010年10期
7 汪耀富,张瑞霞;渗透胁迫下烤烟内源多胺含量及其代谢酶活性变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6期
8 陈炳章,王宗灵,朱明远,李瑞香;温度、盐度对具齿原甲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中肋骨条藻的比较[J];海洋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9 夏达英,王振先,夏荣环,辛海英;水中荧光计及其在海洋现场探测中的应用[J];黄渤海海洋;1997年02期
10 胡晗华,石岩峻,丛威;通过氮浓度调节塔玛亚历山大藻毒素产量的初步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玫玫;营养盐和他感作用对东海浮游植物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2 王欣;白菜对小菜蛾抗性的评价方法及抗虫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3 禚鹏基;化感作用对东海赤潮演替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福;张春云;王广策;张宝玉;;用于赤潮藻分子系统学研究的遗传及分子标记[J];海洋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2 吕桂才;赵卫红;王江涛;;平行因子分析在赤潮藻滤液三维荧光光谱特征提取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10年08期
3 钱新民;刘扬;任凌云;;采用生物统计法优化光合细菌产类胡萝卜素条件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93年01期
4 武宝s,
本文编号:372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37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