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物生长规律划分地表移动变形时间阶段
本文关键词:用生物生长规律划分地表移动变形时间阶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利用费尔哈斯模型的特点,把少量的原始数据作各种处理建立灰微分方程模型,求得地表移动的时间响应模型,将地表移动变形依据生物生长规律划分为4个阶段,用生物生长过程来模拟地表移动的时间过程。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材料工程系
【关键词】: 地表移动变形 费尔哈斯模型 时间阶段
【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311053200)
【分类号】:TD325
【正文快照】: 地下煤层采出后引起的地表沉陷是一个时间和空间过程,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不同时间的回采工作面与地表的相对位置不同,开采对地表点的影响也不同。地表点的移动经历一个由开始移动到剧烈移动,最后到停止运动的过程。岩移动态时间因素的研究当前正日益受到重视,它是研究采动过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忠明,李德海;Verhulst模型模拟地表移动变形的时间过程[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涛,蒋泽中;边坡系统稳定性多模型综合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鲍枫,唐祯敏;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修正灰色模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刘培福,徐明!四川省乐山1信箱36分箱,乐山614802;男子跳远诸因素的灰色建模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4 石瑞香,康慕谊;NECT上农牧交错区耕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5 张继春,钮强,徐小荷;用灰关联分析方法确定影响岩体爆破质量的主要因素[J];爆炸与冲击;1993年03期
6 钱妙芬,杜远林,牟克林;成都市火灾发生的气象原因相关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李以暖,王凯荣;茶叶品质与环境地质关系的探讨[J];茶叶;1995年02期
8 邓寅生,张鸿升,许建国,葛云;利用灰色聚类判定沉积环境[J];沉积学报;1998年03期
9 王郁平,孙金陵,张军杰;2010年前郑州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预测和治理对策[J];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04期
10 林志周,权瑞,王郁平;影响郑州市大气TSP浓度诸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与弹性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学;开采沉陷塑性损伤结构理论与冒矸空隙注浆充填技术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1年
2 李天斌;岩质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及其控制的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3 吴士良;对采场矿山压力有明显影响的覆岩破坏运动演化规律[D];山东科技大学;2002年
4 李洪伟;绿色产品评价理论方法研究及其在地面仿生机械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4年
5 方建勤;地下工程开挖灾害预警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贺跃光;工程开挖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模型及监测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7 冯宝平;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与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李存军;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城市道路交通流量融合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9 王慧明;ERP环境下企业信息平台与管理平台匹配度测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樊月珍;基于交通流的车辆动态路径诱导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国栋;公路主枢纽货运场站布局方案群体灰色优选的决策研究[D];长安大学;1999年
2 潘瑛;鱼雷系统总体方案评估理论与方法[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3 吴恒杰;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4 王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财务数据挖掘研究和应用[D];厦门大学;2001年
5 李国平;船舶避碰行动各指标统计与关联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6 丁小波;船舶与航运企业整体资产评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1年
7 梁朝晖;加入WTO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影响和对策[D];天津工业大学;2002年
8 郭元;芜湖华辰公司聚酯网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9 李敏玲;商业银行授信管理决策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谭志荣;港口操船环境危险度的评判方法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延辉;侯克鹏;孙华芬;谢富英;;地下金属矿山深部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1年05期
2 李阔;张永波;;煤矿开采影响下斜坡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J];煤炭技术;2011年07期
3 郭文兵;郑彬;;高压线铁塔下放顶煤开采及其安全性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4 李文秀;刘琳;王山山;孟庆立;;九女磷矿开采岩体移动变形分析[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1年09期
5 徐斗斗;史向军;郭广礼;王磊;;建筑物下浅埋厚煤层长壁矸石充填开采试验[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08期
6 徐平;郭文兵;张敏霞;;控制采动区桥梁移动变形方法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7 田茂强;谢艾伶;黎朋红;杨峗;陈璐;;重庆市采煤沉陷区土地沉陷预测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8 张涛;黄韶华;朱建雯;;煤炭开采地表沉陷环境影响评价分析[J];能源环境保护;2011年03期
9 王磊;郭广礼;查剑锋;张鲜妮;栗帅;徐斗斗;;老采空区地表残余沉降预计与应用[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10 卫东雨;;朔里煤矿N311工作面地表岩移观测研究[J];陕西煤炭;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志芳;姚波;;建筑物下采煤地表移动变形控制与分析[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成枢;崔冬梅;;建筑物下采煤研究现状及展望[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学功;张维峰;朵增祥;;厚冲积层大采深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4 周广磊;张牧;;条带开采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分析[A];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程奎;;条带开采地表下沉与水平移动的数值模拟分析[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张广伟;朱强;魏耀军;;软弱覆岩综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初探[A];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穆华;陈才菁;穆玉娥;;翟镇煤矿井下重复采动后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特征[A];2005年度山东煤炭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8 匡忠祥;宋卫东;;地下金属矿山地表移动变形预测三维数值模拟研究[A];2005年全国金属矿山采矿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国林;曲培臣;倪兵义;孙建中;郑典松;;梁家煤矿4111工作面地表移动规律的特点[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林美善;;地下采矿项目地表移动与变形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保护措施初探[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廉旭刚;基于Knothe模型的动态地表移动变形预计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胡海峰;不同土岩比复合介质地表沉陷规律及预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继岩;新建矿井厚黄土层条件下覆岩动态破坏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胡青峰;特厚煤层高效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鄢继选;巨厚松散层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动态预报[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韶艳;煤矿采空沉陷原理及地表移动变形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陈玉福;煤炭开采地表移动变形预测及可视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周敏;地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的规律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5 蔡宇;采矿塌陷区耕地破损预测及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6 王跃宾;煤矿工广地表移动变形预警系统的研发[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文静;大埋深煤层开采地表变形规律及工程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宋双;林盛矿Ⅰ级铁路下开采方案设计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9 杜蜀宾;济宁太平煤矿建筑物下条带开采与充填开采比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贺林;乌鲁木齐矿区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用生物生长规律划分地表移动变形时间阶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54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40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