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不同密度林分的生长发育与生物生产力

发布时间:2017-05-30 12:10

  本文关键词:板栗不同密度林分的生长发育与生物生产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对4种不同密度8年生板栗园树体生长发育、生物量、对生物生产力的系统分析,研究了板栗密植园的生长分化机理.栽植密度区显著影响板栗树体的生长发育;它不仅对单株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生物量在枝、叶、果中的分配比例.不同密度林分的净生产量、经济利用系数、太阳能利用率均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高密度林分可获得早期产量的迅速提高.但达到一定年龄阶段(6年生)以后必须进行适时间伐,以保持林分产量的相对稳定.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 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 210037
【关键词】板栗 密植园 生物量 生物生产力
【分类号】:S664
【正文快照】: 本研究对《种不同密度板栗密植园的生长发育、生物量、净生产量、经济利用系数、太阳能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我国板栗的合理密植及密植园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l材料和方法l·l试验地旧观试验在江苏省新沂市沐河果园的板栗密植试验园内进行。该试验园建立在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贺庆棠;用生物量法对植物群体太阳能利用率的初步估算[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2 姜国高,张毅,刘寄宪;有关板栗经济利用系数的研究[J];果树科学;1988年01期

3 李保国,郭素萍;板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4 何方,王义强,,吕芳德,张才学,朱承忠;油茶林生物量与养分生物循环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6年05期

5 彭方仁,黄宝龙;板栗密植园树冠结构特征与光能分布规律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斌;山地板栗丰产及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贺庆棠;森林对地气系统碳素循环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3 胡建忠;黄河上游退耕地人工林的碳储量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李洪甫;李洪泽;谢庆国;;森林植被碳贮量估算及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0年05期

5 赵海珍,王德艺,张景兰,冯学全;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的碳汇功能评价[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梁伟克,何斌;肉桂幼林生物量与营养元素分布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唐健;李娜;欧阳洁英;曹继钊;覃其云;;油茶苗期生物量积累及营养分配规律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1年08期

8 李保国,郭素萍;板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9 陈海燕;;丰宁邓栅子林场森林生产力预测[J];河北林果研究;2010年02期

10 李保国,郭素萍, 刘玉珍, 张林平;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慧妮;王秀峰;;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及其研究方法[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2 于乃京;傅占芳;秦岭;;板栗密植园不同树形的修剪技术研究[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贺庆棠;;低碳经济、低碳消费与林业[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君昂;油茶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志翔;板栗空苞形成与调节的生理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1999年

3 喻方圆;几个针叶树种苗木逆境生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2年

4 吴南生;北京西山风景游憩林抚育理论与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刘悦秋;异株荨麻引种栽培及可利用价值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邱宗波;激光对干旱胁迫小麦幼苗的防护和修复效应及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方江平;西藏原始林芝云杉林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金霞;一年生黑麦草、高羊茅及杂交羊茅黑麦草抗旱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田朝光;普通油茶重要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遗传变异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3 杨洪国;四川巨桉纸浆原料林幼龄生物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4 冯翠莲;转基因烟草的遗传稳定性分析及其抗逆性测定[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年

5 孙海伟;板栗(Castanea mallissima BL.)新品种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6 马玉敏;泰山板栗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7 董丽华;草地早熟禾不同品种抗旱性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8 黄韶承;水分胁迫对鹅掌楸属苗木生理影响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李志贤;不同栽培因素对西北绿洲冬小麦主要农艺和生态生理指标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10 熊仁友;板栗低产改造技术在台江油栗生产中的应用[D];贵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立中,杜国华,周良骝,胡修文,郑积微;板栗空蓬的研究[J];安徽农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2 贺庆棠;森林对环境能量和水分收支的影响[J];北京林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3 贺庆棠;用生物量法对植物群体太阳能利用率的初步估算[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4 陈士义;赵焕兴;;板栗实生弱树的更新改形试验(1984—1986)[J];北京农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5 丁宝永,孙继华;水曲柳天然林生物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布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6 姜国高,张毅,刘寄宪;有关板栗经济利用系数的研究[J];果树科学;1988年01期

7 白仲奎;板栗密植生理生态效应初探[J];果树科学;1988年02期

8 孙家庆,刘庆香;提高栗树嫁接成活率的关键技术[J];河北果树;1989年01期

9 魏永宝,刘远祥;京东板栗高产优株—西丰栗和杨家早栗[J];河北林业科技;1983年03期

10 黄北杰,丁宝堂;唐山市板栗生产和科研成果显著[J];河北林业科技;198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清楼;;不同坡位樟生物量及其分配率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1年03期

2 苏勇;秦武明;黄松殿;段文雯;韦中绵;;桂西南擎天树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1年09期

3 王新凯;田大伦;闫文德;宁晓波;邓湘雯;梁小翠;李树战;;喀斯特城市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层次结构[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沈燕;田大伦;项文化;闫文德;梁小翠;肖益;;天然次生檫木枫香混交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宁晨;闫文德;叶生晶;孙吉慧;刘隆德;杨春华;刘坚定;;喀斯特城市亮叶桦意杨混交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曹娟;田大伦;闫文德;宁晓波;康文星;邓湘雯;;喀斯特城市刺槐梓木混交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7 马伟;L.L.Ubugunov;Korsunova Zinaida D.;Denis Sandanov;;黄芪种衣剂对2年生黄芪生物量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巨天珍;任海峰;孟凡涛;姚晶晶;王彦;王蒙;王继伟;张宋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9 高小朋;王海虹;陈彦羽;;百草枯降解菌研究初报[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10 张智文;李长田;于逸竹;秦智亨;田风华;刁莹莹;潘丽丽;李成博;;菌根菌生物量定量方法浅谈[J];吉林农业;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群;王宝松;潘明建;涂忠虞;;苏柳无性系纸浆林生物量研究[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2 陈红林;何芳;;湖北森林碳汇量初步估算[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3 陈红林;何芳;;湖北森林碳汇量初步估算[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刘妍妍;金光泽;黎如;;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的贮量特征[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孙清;袁振宏;李金洋;赵玲;牛卫生;徐丽娜;杨静;;石油污染土壤上氮磷钾配施对甜高粱总糖和生物量的影响[A];2005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郭正刚;王锁民;包爱科;;硅对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及水分生产力影响[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朱媛;冯源;祖艳群;杨生超;何永美;李元;;不同时期UV-B辐射增强对灯盏花生物量和药用有效成分产量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姜作发;战培荣;赵吉伟;赵春刚;董崇智;唐富江;;兴凯湖浮游植物种类、生物量及数量变动研究[A];可持续水产养殖——资源、环境、质量——2003水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祝美俊;王显国;孙彦;韩建国;王培;樊奋成;鲍青龙;;施钾对草地早熟禾生物量、枯草量和草坪质量的影响[A];草坪与地被科学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学权;胡庭兴;张建;;模拟林(竹)草退耕模式下遮荫对三种牧草净光合速率和生物量影响的比较分析[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学文 伍谦 邹敏 刘丹;田大伦:让杉木林成为财富之源[N];湖南经济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伍谦 邹敏 实习生 刘丹;田大伦:让杉木成为财富之源[N];湖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张晋新 特约记者 王瑞斌;工商万柏林分局重拳出击促繁荣[N];山西科技报;2003年

4 记者 王建兰;根本途径是保证树木和林分的健康[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5 白秀萍;走近日本木质生物量利用[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6 记者王小光;吴邦国贾庆林分别会见斯里兰卡总理[N];人民日报;2003年

7 中国工程院院士 冯宗炜;中国森林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做贡献[N];科技日报;2010年

8 段勇;地税碑林分局深入推进“学习型税务机关”建设[N];西安日报;2004年

9 ;贾庆林分别会见尼泊尔国王和首相[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王锦;积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N];中国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显威;油松和樟子松人工林水分生产函数及结构调控模型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刘楠;缙云山典型林分对径流水质的作用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吴晓成;新疆额尔齐斯河天然杨柳林生产力与碳密度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4 曹庆先;北部湾沿海红树林生物量和碳贮量的遥感估算[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5 陈平;徐州石灰岩山地退化植被特征及恢复重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李建军;广东湛江红树林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马明东;云杉(Picea asperata)天然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8 温远光;连栽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长期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玉宝;晋西人工林基于水分生产函数的密度调控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方江平;西藏原始林芝云杉林群落结构与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进红;泰山不同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李明辉;天山云杉天然林林分空间格局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0年

3 闵志强;长白落叶松生物量估测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庞勇;星载SAR干涉测量林分平均高估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5 舒娱琴;基于林分生长规律的虚拟森林环境的构建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李杰;山东省药乡林场中幼林抚育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毕永华;兴安落叶松林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生长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8 孙国定;松材线虫病的传播特点和治疗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彭胜;海草矮大叶藻生物量与热值的动态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10 代飞飞;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对集群生物量与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板栗不同密度林分的生长发育与生物生产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7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407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9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