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晚石炭世珊瑚礁生态系统研究
本文关键词:黔南晚石炭世珊瑚礁生态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黔南晚石炭世发育了大规模的后生动物骨架礁,这在晚泥盆世的F/F生物绝灭事件后尚属罕见。礁的主体是由Fomitchevella建造而成。礁体在空间上由四个单元组成,自下而上依次是生物碎屑滩、点礁和泥丘、生物碎屑灰岩和Fomitchevella骨架岩。各单元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成不同,营养结构也有相应的差异。按各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按其在造礁过程中的作用又可分成造礁生物、附礁生物。分析表明,各生物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不同,其在礁体形成过程中也分别担任着造礁、附礁等角色。由各单元的生物组成和空间位置关系,推测反演了生态系统的发育过程,并划分成生物碎屑滩阶段、点礁和泥丘阶段、Fomitchevella定殖阶段和Fomitchevella统殖阶段四个阶段。Fomitchevella和Ivanovia cf.manchurica两种珊瑚的生活习性和生长方式决定了它们在珊瑚礁生态系中的地位,而整个生态系统也依靠快速吸收营养盐的营养机制维持了各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黔南 晚石炭世 珊瑚礁 生态系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572014)资助
【分类号】:P534.45
【正文快照】: 0引言受晚泥盆世弗拉斯—法门期生物大绝灭(又称F/F事件)的影响,晚石炭世的生物在多样性方面表现出了与泥盆纪的不同。在这次生物大绝灭中,泥盆纪繁盛的珊瑚、层孔虫、苔藓虫等基本灭绝,全球151种珊瑚全遭劫难,47个浅海相珊瑚属中也只有2~3个属尚能残存下来[1,2]。因此,石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长庆,巩恩普,姚玉增,孙宝亮;黔南扁平村晚石炭世生物礁生物群落分析[J];古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2 冯增昭,杨玉卿,鲍志东;中国南方石炭纪岩相古地理[J];古地理学报;1999年01期
3 巩恩普,关长庆,孙宝亮,姚玉增;黔南地区石炭纪大型珊瑚礁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3年07期
4 赵美霞;余克服;张乔民;;珊瑚礁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J];生态学报;2006年01期
5 陈国华,黄良民,王汉奎,黄晖,谭烨辉,张Pr,董俊德;珊瑚礁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4年12期
6 关长庆;巩恩普;张永利;孙宝亮;;黔南晚石炭世造礁珊瑚Ivanovia cf.manchurica古生态特征及成礁机制探讨[J];地质论评;2006年02期
7 李淑;余克服;;珊瑚礁白化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7年05期
8 焦大庆,马永生,邓军,孟庆芬,李东海;黔桂地区石炭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古地理演化[J];现代地质;2003年03期
9 廖卫华;中国晚泥盆世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及其后的生物复苏的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1年08期
10 王丽荣,赵焕庭;珊瑚礁生态系的一般特点[J];生态学杂志;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正;李宝泉;王洪法;王少青;王金宝;张宝琳;;南沙群岛渚碧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J];动物学报;2007年01期
2 杨瑞东,王世杰,欧阳自远,张位华,姜立君;贵州新元古代冰期(Varanger)后环境演变与藻类的复苏[J];地质地球化学;2003年01期
3 关长庆;巩恩普;张永利;孙宝亮;;黔南晚石炭世造礁珊瑚Ivanovia cf.manchurica古生态特征及成礁机制探讨[J];地质论评;2006年02期
4 冯增昭,杨玉卿,金振奎,鲍志东;从岩相古地理论中国南方石炭系油气潜景[J];古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5 冯增昭,张家强,金振奎,鲍志东,王国力;中国西北地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J];古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6 冯增昭,张家强,金振奎,鲍志东,王国力;中国西北地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J];古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7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蒋盘良,鲍志东,罗璋,鞠天吟,田海芹,汪红;中国南方寒武纪岩相古地理[J];古地理学报;2001年01期
8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蒋盘良,鲍志东,罗璋,鞠天吟,田海芹,汪红;中国南方早奥陶世岩相古地理[J];古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9 冯增昭,彭勇民,金振奎,蒋盘良,鲍志东,罗璋,鞠天吟,田海芹,汪红;中国南方中及晚奥陶世岩相古地理[J];古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10 朱如凯,罗平,罗忠;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及石炭纪岩相古地理[J];古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兰;湘黔地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2 蒋晓光;生物礁隐蔽油气藏的精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3 石玉若;内蒙古苏左旗地区花岗质岩类地球化学及SHRIMP年代学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兰;藏北侏罗纪沉积相及黑色岩系有机地球化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2 王新强;广西西北部乐业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增昭;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岩相古地理学方法论[J];沉积学报;1992年03期
2 梅冥相,徐德斌,周洪瑞;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及其相序组构特征[J];沉积学报;2000年01期
3 彭军,陈洪德,田景春,覃建雄,侯中建,杨晓宁,寿建峰,沈安江,陈子p
本文编号:430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430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