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菌肥对油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生物菌肥对油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为了提高油茶的施肥技术水平,采用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方式对油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生物有机肥能显著促进油茶幼林的生长,且效果好于一般有机肥。追生物复合肥显著促进油茶幼林生长,且效果好于一般复合肥,施肥量以0.1kg/株效果最好;追施生物复合肥能显著提高油茶成林的产量,以0.4kg/株效果最好。油茶幼林追肥N、P、K配比以12-4-4的效果最好,成林追肥以N、P、K配比以10-6.7-3.3效果最好。
【作者单位】: 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德宏州林业局;
【关键词】: 油茶 生物菌肥 产量 生长
【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跨区域重点推广示范项目“油茶高产新品种区试示范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2009]TK019号)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跨区域推广示范项目“油茶杂交新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2011]TK074号)的部分研究内容
【分类号】:S794.4
【正文快照】: 0引言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分布广泛,栽培历史悠久[1],但管理却较粗放,长期连续栽培,掠夺式经营使得土壤养分大幅度递减。加上油茶秋花秋实、抱籽怀胎,一年到头花果不断,常因养分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云;王厚熹;董秀霞;;生物菌肥在黄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2 陆秀君;李常猛;关欣;许有博;;菌肥对大铃铛枣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9年02期
3 张亚莲;常硕其;刘红艳;傅海平;李健权;;茶园生物菌肥的营养效应研究[J];茶叶科学;2008年02期
4 唐光旭,张永生,唐丽湘,林强,甘秋裕,李沛然,吴睿,李炳炎,吴根宝,唐炳南;油茶栽培肥力配比的试验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8年04期
5 汪洪丽;郭晓敏;赵中华;;油茶生长量、产量与平衡施肥的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7年06期
6 何方,何柏;油茶栽培分布与立地分类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2年05期
7 陈永忠;彭邵锋;王湘南;杨小胡;贺军辉;王德斌;;油茶高产栽培系列技术研究——配方施肥试验[J];林业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8 申巍;杨水平;姚小华;王开良;费学谦;;施肥对油茶生长和结实特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9 刘树会;孙中朴;;众耀牌生态有机肥在大樱桃上的应用试验[J];农业与技术;2009年01期
10 靳莉君,王景华,黄国俊,孙小明,苏书科;生物菌肥对红富士苹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亚平;朱义年;蔡湘文;刘杰;钟学梅;林炳营;;叶面肥施用生态效益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5年06期
2 吴春武;;天然有机肥对油茶林的改土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3期
3 牛峰;;黄淮海夏玉米适时晚收原因的探讨与技术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4 杨柳平;魏美华;;幼龄油茶配方施肥对结实率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5期
5 赵士豪;王来福;陈文新;;根瘤菌对紫花苜蓿接种效果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6 高峰;张颖;;微生物肥料产业化发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7 蔡湘文;张学洪;;施用不同肥料对蔬菜栽培经济效益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8 李海云;王厚熹;董秀霞;;生物菌肥在黄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9 李丹;付玉嫔;杨卫;祁荣频;吴涛;徐亮;尹艾萍;;不同氮磷水平对云南松幼苗光合生理及生物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10 蔡全英;吕辉雄;曾巧云;张君;黄慧娟;;我国生物肥料标准的沿革与标准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英旭;;困难立地条件不同施肥对白榆生长量影响的研究[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何宗均;赵琳娜;王正祥;;不同存放温度对生态有机肥料中功能菌数量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 韦翔华;李华兴;张志红;冯宏;赵兰凤;张丽娟;;生物复混肥后茬土壤的生物效应研究[A];第四次全国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尤升波;游银伟;王翠萍;岳寿松;;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辣椒品质及产量的影响[A];山东农业微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作梅;赵倩;谭晓风;张党权;邝先松;;赣南油茶高产优良无性系的ISSR分子鉴别[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6 侯元凯;刘松杨;;我国生物柴油树种选择与评价[A];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郭晓敏;余林;牛德奎;胡冬南;黄义松;彭宝珠;;平衡施肥油茶林土壤酶活性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8 廖燕;朱君君;孙振钧;王冲;张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蚯蚓种群特征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齐永志;张小风;韩秀英;赵卫松;王文桥;马志强;;两种生物菌肥防治辣椒疫病的初步研究[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厚龙;基于GIS小尺度下豫中烟田管理分区与推荐施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杨水平;重庆青蒿资源调查、种质筛选及栽培中合理的氮磷钾肥和密度[D];西南大学;2011年
3 郭春景;微生物肥料及其微生态效应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4 唐菁;杨树施用细菌肥料的增长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张国武;油茶优良无性系性状表现的比较分析与评价[D];江西农业大学;2007年
6 宋光桃;油茶主要病害检测和生物控制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7 韩玉竹;拉巴豆优良根瘤菌的筛选及接种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孙佩光;广宁红花油茶种质特性与变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袁军;油茶低磷适应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王秋君;稻麦轮作系统中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作物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艳;油茶林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研究及高效解磷菌的筛选[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刘尧;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虎天;根瘤菌接种对豌豆/玉米间作体系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程树平;闽东油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孙佳杰;滨海盐渍土微生物分布及菌肥改良效果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6 孟庆辉;不同基质下低温厌氧发酵产气性能试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宗晓波;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CO_2施肥及残渣对植物生长和培肥土壤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1年
8 谈敏;铁掺杂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固氮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彭邵锋;不同产量的油茶无性系光合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0 黄莉雅;油茶组织培养初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崇晓;张宝祥;王政;孟宪军;姜德成;石祖宽;草河乡;佟承普;;果树应用绿肥效果好[J];北方园艺;1990年Z1期
2 韩文炎,李强;茶园施肥现状与无公害茶园高效施肥技术[J];中国茶叶;2002年06期
3 王志成;磷钾细菌的分离筛选与培养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刘红艳;张亚莲;常硕其;傅海平;彭细桥;;茶园生物菌肥高效菌株的筛选[J];茶叶通讯;2006年04期
5 湖北省林科所油茶课题组;;施用氮、磷、钾肥料与油茶增产效益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1990年01期
6 黄文道;B-9对油茶生长发育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胡哲森;6—BA对油茶离体叶片衰老的延缓作用[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8 谢国阳,林思祖,张文富,杨承栋,郑盛培,马祥庆,林开敏;连栽地4年生杉木幼林施肥效应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9 张正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蒸发蒸腾估算模型的研究进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7年01期
10 罗爱花,柴守玺,郭贤仕;不同类型春小麦不同品种光合生理差异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前欣,孟兆芳;生物菌肥对作物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J];天津农林科技;1998年01期
2 靳莉君,王景华,黄国俊,孙小明,苏书科;生物菌肥对红富士苹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3 徐文彬;岳季林;孙洪祥;文华溥;罗兴慧;;油茶优良品种幼林阶段比较试验[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88年01期
4 李海云;王厚熹;董秀霞;;生物菌肥在黄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5 张从慧;徐冰;桂巨德;邰日晶;尹同波;;白菜施用生物菌肥肥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7期
6 李元万;王晓巍;张玉鑫;王志伟;赵鹏;;农大哥和AM生物菌肥对花椰菜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0年09期
7 李玉华;许前欣;李明悦;覃伟铭;;微生物菌肥对库尔勒香梨产量、品质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8 刘生战;艾力特生物菌肥与氮磷化肥配施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J];甘肃农业科技;2003年05期
9 谢鹏;谭晓风;袁军;田晓明;蒋有来;;普通油茶优良单株产量与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10 钱少军,李学芝;不同用量生物菌肥、人参专用肥对西洋参产量质量的影响[J];人参研究;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条军;盛昭瀚;;基于相对能量效率的集团公司最优产量决策模型[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杨婷;孙继青;;世界直接还原铁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A];2006年中国非高炉炼铁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温利军;尹江;刘君馨;郝志君;孟兆军;马恢;高永龙;王晓明;;冀西北马铃薯喷施多效唑增产效果研究[A];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1999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朱业芹;陈家春;;不同栽培条件下湖北麦冬的质量与产量研究[A];全国第二届中药资源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明月;熊兴耀;胡新喜;何长征;宋勇;;不同播期对湖南春马铃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A];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C];2009年
6 刘政国;唐小付;龙明华;;无土栽培基质对厚皮甜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吴桂法;吴桂余;;成年梨树低产园改造技术[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8 林华;吴树业;陈爱柳;李秀棋;廖传双;;水稻强化栽培在单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A];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及高产优质高效技术论文集[C];2004年
9 张根贤;徐元峰;;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应用效应及关键技术[A];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及高产优质高效技术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刚;赵静;王保民;段留生;李召虎;何钟佩;田晓莉;;植物生长物质HKL-4对甘草产量与甘草酸的调控效应研究[A];2005年全国植物生长物质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国正;南城油茶:期待花香四溢时[N];抚州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 林石桥;常宁:油茶品牌带来喜人效应[N];中国特产报;2010年
3 记者 杨伟鸣 通讯员 刘健平 吴斐 黎唯;通城打造全国油茶大县[N];湖北日报;2010年
4 中共常宁市委副书记 周楚政;“油茶节会”影响常宁漫谈[N];衡阳日报;2010年
5 方富贵 刘兵;常宁市 打造“中国油茶 第一市”品牌[N];衡阳日报;2010年
6 李道远;通城规划2020年实现油茶年产值10亿元[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7 王志凌 郑延芳 潘文书;柘荣油茶迈向产业振兴之路[N];闽东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舒清海;武义油茶林成山民“摇钱树”[N];金华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贺斌;将油茶发展成惠及千家万户的新产业[N];中国财经报;2008年
10 熊仁武;富宁县引进大红花油茶[N];中国特产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拓;饲用燕麦和小麦根际促生菌特性研究及其生物菌肥的初步研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2 石明旺;油茶种子EST文库构建及油脂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分离鉴定[D];中南林学院;2004年
3 张志梅;白芷质量性状形成及栽培调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温洋;磷钾营养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相关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5 张晓艳;不同饲用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机理及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6 姚凤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7 王鹏文;栽培措施和生态环境条件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1996年
8 杨正明;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5年
9 汪耀富;干旱胁迫对烤烟营养状况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调节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10 张锋;白首乌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以及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向莉;亏缺灌溉提高番茄果实品质风味的基础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孙春明;泰兴地区春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蔡瑞国;氮素水平对专用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4 孙清斌;锰与氮、钾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5 郭红艳;杂交甜高粱生长发育及茎秆糖分变化特征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卿明福;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7 姜妍;稀植栽培条件下春小麦生理特性及产质量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8 曹云娥;日光温室番茄滴灌营养液土壤栽培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9 管春英;改变源库关系对大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10 彭坚;不同基质对千宝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88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58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