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对大豆根际环境及其生长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12:41
本文关键词:生物炭对大豆根际环境及其生长的影响研究
【摘要】:生物炭是一种土壤改良剂,施用后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而且可以改良土壤的理化及生物性状,促进作物生长。因此近年来生物炭的农业生产应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探讨了施用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大豆根际土壤的调控、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1.生物炭处理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生物炭施入土壤后能有效地提高土壤持水性,减缓土壤水分蒸发速率;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pH。大豆各生育时期土壤pH均呈增加趋势,完熟期时pH平均增加0.07个单位;生物炭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平均提升24.1%,速效氮、磷、钾分别增加10.4%、34.5%、9.2%。 2.生物炭处理增加了土壤酶活性,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其新陈代谢起到促进作用。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先增加再降低,增加幅度分别为19.1%、21.2%、25.9%,生物炭用量达到900-1200kg·hm-2时,效果最为明显。 3.生物炭处理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炭用量达到900~1200kg·hm-2时,可以显著增加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施用生物炭处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分别为不施炭处理的1.95、1.65、1.69倍。 4.生物炭处理可以促进大豆的生长,表现为:可以增加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对大豆的光合生理特性有一定促进效应,有利于积累更多光合产物,促进作物生长;生物炭可以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有利于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利用;生物炭可以调控大豆地上部和根系的协调生长,二节期后,地上部生长优先于地下部,生物炭处理的植株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明显增加,根冠比降低;生物炭还可以提高大豆的株高,各指标均表现为生物炭用量达到900-1200kg·hm-2时,效果最为明显。 5.生物炭处理对大豆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生物炭对单株粒重的促进效应明显,而对百粒重影响效果不明显。在提高了单株粒重基础上,大豆产量提高。当生物炭用量达到1200kg·hm-2时,大豆产量最高,较不施用生物炭处理相比产量增加26.03%,增产效应显著。
【关键词】:生物炭 大豆 根际 理化性质 生长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565.1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1 引言11-18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2-16
- 1.2.1 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13
- 1.2.2 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13-14
- 1.2.3 施用生物炭对土壤酶的影响14-15
- 1.2.4 施用生物炭对作物生长的影响15
- 1.2.5 施用生物炭对作物产量的影响15-16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6-17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技术路线17
- 1.4 课题来源17-18
- 2 材料与方法18-21
- 2.1 试验材料18
- 2.2 试验设计18-19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19-20
- 2.3.1 生物炭微形态结构19
- 2.3.2 生物炭对土壤持水性影响的测定19
- 2.3.3 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测定19
- 2.3.4 土壤酶的测定19-20
- 2.3.5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20
- 2.3.6 大豆光合生理特性的测定20
- 2.3.7 大豆根系形态的测定20
- 2.3.8 大豆植株生物量的测定20
- 2.4 数据分析20-21
- 3 结果与分析21-34
- 3.1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21-24
- 3.1.1 生物炭对土壤持水性的影响21-22
- 3.1.2 生物炭对土壤pH的影响22
- 3.1.3 生物炭对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22-24
- 3.2 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24-26
- 3.3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26-28
- 3.4 生物炭对大豆生长的影响28-33
- 3.4.1 生物炭对大豆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28-30
- 3.4.2 生物炭对大豆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30-31
- 3.4.3 生物炭对大豆植株生物量的影响31-32
- 3.4.4 生物炭对大豆株高的影响32-33
- 3.5 生物炭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33-34
- 4 结论34-36
- 4.1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34
- 4.2 生物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34
- 4.3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34-35
- 4.4 生物炭对大豆生长的影响35
- 4.5 生物炭对大豆产量性状的影响35-36
- 致谢36-37
- 参考文献37-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瑾;邬建国;;生物燃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生态学报;2008年04期
2 刘世杰;窦森;;黑碳对玉米生长和土壤养分吸收与淋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9年01期
3 花莉;张成;马宏瑞;余旺;;秸秆生物质炭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0期
4 孟军;陈温福;;中国生物炭研究及其产业发展趋势[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刘玉学;刘微;吴伟祥;钟哲科;陈英旭;;土壤生物质炭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4期
6 陈红霞;杜章留;郭伟;张庆忠;;施用生物炭对华北平原农田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和颗粒有机质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11期
7 罗文邃,姚政;促进根系健康的土壤微生态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年01期
8 陈温福;张伟明;孟军;;农用生物炭研究进展与前景[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16期
,本文编号:661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6616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