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
本文关键词: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对不同灌溉量的响应
更多相关文章: 生物量分配 头状沙拐枣幼苗 灌溉量 生长特性
【摘要】:水是荒漠生态系统中首要限制因子。由于水分限制程度不同,植物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策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沙漠-绿洲过渡带,设计了0mm(处理A)、100mm(处理B)、200mm(处理C)3种不同的灌溉量,对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展开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处理A比处理B和处理C地下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不同灌溉条件下,头状沙拐枣幼苗的根冠比均小于1,随灌溉量的减少头状沙拐枣幼苗的根冠比从0.19增加到0.32;即头状沙拐枣通过改变根系生物量分配适应水分条件变化。②随灌溉量的减少,头状沙拐枣幼苗主根垂直深度和水平根幅均呈增加趋势。处理A时,头状沙拐枣幼苗根系深度达180cm以上,处理B和C的根系深度均低于160cm,表明头状沙拐枣幼苗通过根系的伸长生长来适应水分减少。③在生长过程中,头状沙拐枣通过老同化枝枯落适应土壤水分减少。④株高和冠幅随着灌溉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基径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地上生长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生物量分配 头状沙拐枣幼苗 灌溉量 生长特性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KZCX2-EW-3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0477,3087047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C54B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PT0801)共同资助
【分类号】:S793.1
【正文快照】: 水是荒漠生态系统首要限制因子[1],自然植被的分布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布密切相关[2]。在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地表水域萎缩和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影响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更新[3]。由于水对植物的重要作用,水分与植物的关系历来是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达;王彦荣;胡小文;;三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水热响应[J];草业学报;2009年03期
2 鲍超;方创琳;;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3 苏培玺,赵爱芬,张立新,杜明武,陈怀顺;荒漠植物梭梭和沙拐枣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1期
4 李彦;许皓;;梭梭对降水的响应与适应机制——生理、个体与群落水平碳水平衡的整合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8年03期
5 曾凡江;郭海峰;刘波;曾杰;张晓蕾;;疏叶骆驼刺幼苗根系生态学特性对水分处理的响应[J];干旱区研究;2009年06期
6 张晓蕾;曾凡江;刘波;刘镇;安桂香;孙旭伟;;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疏叶骆驼刺幼苗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0年04期
7 张立运,夏阳,安尼瓦尔,,买买提;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的生态学性质和持续发展[J];干旱区研究;1995年03期
8 魏疆;张希明;单立山;闫海龙;梁少民;;梭梭幼苗生长动态及其对沙漠腹地生境条件的适应策略[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S2期
9 单立山;张希明;王有科;王蕙;闫海龙;魏疆;许浩;;水分条件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植物幼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科学通报;2008年S2期
10 刘锦春;钟章成;;水分胁迫和复水对石灰岩地区柏木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远发;文嘉燕;黄晓倩;王凌晖;;水分胁迫对乐东拟单性木兰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2 杨峰;王文科;刘立;赵贵章;段鹏;;毛乌素沙地沙柳根系与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3 王晓静;靳正忠;李生宇;李应罡;徐新文;钟宪彬;张忠良;彭惠清;;人工复壮措施对乔木状沙拐枣叶片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4 袁祯燕;黄培佑;何兴金;;豆科植物骆驼刺研究现状及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8期
5 卢玲;李新;黄春林;Frank Veroustraete;;中国西部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2007年05期
6 张璐;张国盛;王林和;王波;韩若霜;高亮;;不同灌水量对三种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年09期
7 田晶会,贺康宁,王百田,张卫强,尹婧;黄土半干旱区侧柏蒸腾作用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张志山;张小由;谭会娟;何明珠;郑敬刚;李新荣;;热平衡技术与气孔计法测定沙生植物蒸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李爽;纪晓林;黄选瑞;李玉灵;吕海燕;;冀北沙漠化土地黄柳生物沙障防风阻沙与土壤改良效益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马阔东;高丽;闫志坚;阿斯嘎;富兰格;;库布齐沙漠不同类型沙地上植物群落根系研究[J];草业科学;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海梅;李明思;;水分胁迫下梭梭耗水与生长特性的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2 潘伯荣;;国产沙拐枣属植物及其迁地保护与利用[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种培芳;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秦景;黄土高寒区主要造林树种抗旱耐盐生理及耗水特性[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刘芳;黄土丘陵沟壑区茭蒿(Artemisia giraldii)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张璞进;鄂尔多斯高原藏锦鸡儿(Caragana tibetica)的生态适应性[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陈海军;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繁殖性状及化学计量特征对载畜率的响应[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倪忠云;西藏曲水—桑日地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种培芳;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惠珍;当归产量和品质形成对海拔的响应及生理机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9 罗永忠;新疆大叶苜蓿对土壤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及生态适应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10 安玉艳;杠柳适应黄土丘陵干旱环境的生理生态策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江;干旱胁迫对杨桐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于洋;山西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主要生态树种耗水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敏姿;马里兰百日草扎哈拉系列植物抗旱性与耐盐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秀彦;干旱胁迫下黄顶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王文明;南疆滴灌条件下枣树水分生理生态的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1年
6 张丹;沙质海岸防护林黑松根系构筑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黄连成;牛耳草抗旱生理及其抗旱基因在翦股颖上的转化[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1年
8 张益源;内蒙古鄂尔多斯退耕还林地植被演替过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刘文;种子萌发的积温效应[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曾霞;不同海拔垂穗披碱草种子的落粒和发芽特性[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起,刘蔚,司建华,苏永红;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环境效应[J];冰川冻土;2004年06期
2 张华;张勃;Peter Verburg;;不同水资源情景下干旱区未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以黑河中上游张掖市为例[J];冰川冻土;2007年03期
3 张宇清;朱清科;齐实;张岩;;梯田生物埂几种灌木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王艳芬,汪诗平;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9年03期
5 徐炳成,山仑;苜蓿和沙打旺苗期需水及其根冠比[J];草地学报;2003年01期
6 盛晋华,乔永祥,刘宏义,翟志席,郭玉海;梭梭根系的研究[J];草地学报;2004年02期
7 李瑞年;骆驼刺属植物的再生性能与防护效益的试验研究[J];草食家畜;1994年02期
8 鱼小军,王彦荣,张建全,孙建华,董强;无芒隐子草和条叶车前种子破除休眠研究[J];草业学报;2004年06期
9 刘建新;胡浩斌;赵国林;;多裂骆驼蓬中生物碱类物质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7年01期
10 杨鑫光;傅华;牛得草;;干旱胁迫下幼苗期霸王的生理响应[J];草业学报;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治军;王彦辉;袁玉欣;李志勇;曹磊;于澎涛;王颖;;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李淑花;石军南;雷平;;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3 李淑花;石军南;吴梅俏;;二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垂直分布研究[J];森林工程;2007年01期
4 高红真;尤立权;王超;;燕山山地人工油松林单株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J];河北林业科技;2009年04期
5 王宏;康文星;杨文龙;;永州市1年生生物质能源林生物量及固碳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白尚斌,王懿祥,左显东,饶龙兵;北美红杉幼苗对不同供N水平的生长反应[J];林业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7 林芳;;武夷山丝栗栲天然林群落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黎燕琼;郑绍伟;李德鹏;冯云超;卿刚;龚良春;慕长龙;;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白刺花生物量及其与土壤含水量关系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9年04期
9 邹跃国;;花吊丝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及立竹生态构件关系特征[J];福建林业科技;2011年01期
10 李银芳,杨戈,许国英;箭杆杨农田防护林合理灌溉的林木糖代谢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蔺艳;赖娜娜;郄怡彬;赵晓燕;李新宇;;颐和园智能灌溉区不同类型绿地需水状况调查研究[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马长明;刘广营;王广海;张立民;杨飞;王欣;;燕山山地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特征[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3 杨同辉;达良俊;;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生物量[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Ⅶ——第七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唐宇丹;王黎莉;赵九洲;石雷;;夏栎和栓皮栎幼苗水分适应性研究[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5 刘纪昌;魏刚;李继刚;周光;;灌溉对种子园油松生长与开花的影响[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6 齐曼·尤努斯;李阳;杨文英;艾力江;公勤;马娉婷;;水分胁迫对大果沙枣光合特性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李新宇;赖娜娜;郄怡彬;蔺艳;;北京市园林主要灌木单株耗水量比较研究[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8 刘菊芳;常智慧;黄炎和;;再生水灌溉对绿地土壤的影响研究进展[A];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史册;范文波;尚熠;高福红;;玛纳斯河流域箭杆杨耗水过程监测与灌溉制度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邓州市农技推广站 刘家新;苗木如何合理灌溉[N];河南科技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海艺;绿地节水抗干旱 开源节流是关键[N];中国花卉报;2006年
3 记者 王力邋通讯员 周总生;一根草绳年节水4000万吨[N];连云港日报;2007年
4 曹涤环 刘建武;夏秋高温如何为苗木浇水[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5 李继磊;渗灌技术绿化造林节水省工[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6 李欣;夏季移栽树木,怎样能够提高成活率?[N];中国花卉报;2007年
7 记者 张丽;我区科学家提出荒漠区防护林灌溉新策略[N];新疆科技报(汉);2011年
8 陈泽民 廊坊开发区公用事业管理局绿化管理处;绿化工作中如何节水[N];中国花卉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甜江;中国沙棘人工林衰退的水分生理生态机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沈燕;亚热带天然次生混交林生物量及养分生物循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3 国红;基于GreenLab原理的油松结构—功能模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尹刚强;湖南会同退耕还林生态环境效益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江;思茅松中幼龄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张宪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克隆种群生态学及对光环境的适应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向仰州;海南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储量时空格局[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8 文仕知;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过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新凯;喀斯特城市森林生物量及其碳吸存功能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世品;糙花少穗竹遗传分化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斌;贺兰山天然油松单株生物量及分配模式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莹;低光对麻栎和化香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靳阿亮;河北八英庄林场林木生物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李朝;徐州侧柏人工林生物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万云;枞阳大山不同演替阶段林下植被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向志勇;邵阳县石漠化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分布[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徐郑周;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分配格局及植物多样性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8 许善财;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动态及生物量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9 李晓娜;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常见下木生物量的相对生长与分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10 何景峰;不同地区瑞典能源柳引种状况及生物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93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693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