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资源竞争与种群演替规律的初探
发布时间:2017-09-05 11:15
本文关键词: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资源竞争与种群演替规律的初探
【摘要】: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积累而引起藻类过度增殖,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功能失调的现象。其本质问题是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由此造成系统丧失自我维持、自我调节的能力与系统平衡的稳定性,并最终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加剧。本文首先选取在不同营养环境下(或富营养化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生长的藻类物种,在实验室内进行驯化、选种与纯化培养;然后通过不同营养水平的纯藻培养实验,获取不同藻种生长过程对营养物质的依赖行为,从而可以了解每一供试藻种的营养物生态幅信息;再通过对应培养浓度的混合培养试验,以期揭示生物种群间的资源利用与竞争行为,并可进一步确定生物种群的演替与环境营养物之间的量效关系。实验结果显示,每一种藻都有各自的营养物生态幅;这些生态幅之间又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重叠的范围表明它们之间有共存的可能性的大小;而它们各自的营养生态幅及其生态幅之间重叠的程度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适宜的营养盐浓度范围内,由于供试的水网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大于微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因此,水网藻能在富营养化的初期阶段的资源竞争中占据优势,,并尽可能减少微藻对资源的利用量,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微藻的过度生长。同时,水网藻生长旺盛时,光合放出大量的氧,对水体增氧效果显著,改善水体水质,这也有益于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及水体的自净能力的提高。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资源竟争与种群演替规律的初探 中文提要 通过用0.20以m,0.45林m膜对水网藻培养液的分离,再分别用分 离液来驯化、培养微藻,结果发现,水网藻对微藻的抑制机理除与之进 行资源竞争外,还与水网藻的生物代谢物对微藻的化学干预作用密切有 关。并且还发现在用0.45 pm膜的透过液中主要含有两大类功能性物质, 一种为对其他藻类的有益物质或为缓毒剂,另一类为对其他藻类的生长 有抑制作用的物质。这种抑制物的分子量分布范围比较集中,主要存在 于0.20 pm膜的透过液中。同时又发现这种抑制剂的抑制效果具有较长 的时间持续效应,并表现出与光强,温度等因素有关的现象。因此,通 过对这些现象与规律的实验认识为进一步揭示富营养化的成因奠定科学 基础;为实现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重建、组建等生态工程技术提供实 验基础;也为利用藻类控藻提供技术支持。 另外,论文中的实验也涉及到除对藻类生长所必需营养物外的环境 污染因子的影响。尤其是苏南地区的染料废水等对富营养化过程的影 响,以期了解叠加在其他因素上的环境污染因子对生物种群间的竞争关 系的干预,及对水生生态系统种群演替的影响和程度。
【关键词】:富营养化 资源竞争 种群演替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X173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12-20
- 1.1 种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类型13-15
- 1.2 种间竞争15
- 1.3 竞争的分类15-16
- 1.4 竞争关系的研究现状16-17
- 1.5 污染对竞争的影响17
- 1.6 浮游植物群落演替及实质17-19
- 1.7 影响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因素19-20
- 第二章 苏南地区水环境现状评价及浮游生物变化20-24
- 2.1 水环境现状评价20
- 2.2 梅梁湾及大太湖污染趋势分析20-21
- 2.3 太湖主要营养物质与浮游生物关系21-22
- 2.4 影响浮游生物种群演替的因子分析22-24
- 第三章 实验部分24-28
- 3.1 仪器24
- 3.2 主要试剂24
- 3.3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4-25
- 3.4 分析方法25-26
- 3.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6-28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28-49
- 4.1 水网藻、微藻资源竞争的生态学机制28-35
- 4.1.1 水网藻、微藻纯培养试验28-31
- 4.1.2 水网藻,微藻共培养试验31-35
- 4.2 亚甲基蓝对藻类的光化学胁迫作用研究35-42
- 4.1.1 亚甲基蓝浓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36-38
- 4.2.2 亚甲基蓝对藻细胞内磷含量的影响38-39
- 4.2.3 亚甲基蓝对藻体内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39-40
- 4.2.4 水网藻对MB的吸附作用40
- 4.2.5 藻对MB的吸附特性40-41
- 4.2.6 亚甲基蓝对藻细胞内活性氧产率的影响41-42
- 4.3 悬浮颗粒物对藻类的影响42-47
- 4.3.1 悬浮颗粒物浓度对水网藻,微藻生长率的影响43-44
- 4.3.2 颗粒物对水网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44-45
- 4.3.3 颗粒物对藻体内磷含量的影响45-46
- 4.3.4 颗粒物对藻体内生化过程的影响46-47
- 4.4 水网藻培养液对微藻的生化他感作用47-49
- 4.4.1 水网藻培养液对微藻生物量的影响47-48
- 4.4.2 水网藻培养液对微藻体内叶绿素含量的影响48-49
- 第五章 结论49-51
- 参考文献51-57
- 发表的文章57-58
- 致谢5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忠洲;徐善良;邵波;周伟;严小军;;不同氮磷质量浓度下青岛大扁藻和牟氏角毛藻的种间竞争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3年01期
2 邵波;徐善良;齐闯;邹秀;;氮磷对青岛大扁藻和牟氏角毛藻单养和共培养生长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聿柏;石油烃对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浙丰;基于时序神经网络的藻类水华预测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崔宜淳;稀土元素—镧、钕对两种淡水浮游藻类增殖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97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79764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