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地膜自然降解过程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生物降解地膜自然降解过程及其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摘要】:可降解地膜是解决常规塑料地膜引起的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通过试验研究了生物降解膜自然降解过程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生物降解膜降解60和100d后的降解率分别为1.26%和1.91%,而且降解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生物地膜在降解前与普通地膜在提高土壤温度方面有着一致的效果,其增温效应与普通膜没有明显的差异;(3)较CK处理,覆盖生物膜时玉米穗上叶、穗位叶和穗下叶叶面积分别增加了10.83%,9.38%和7.94%,可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4)生物膜具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比CK处理增产18.7%,但增产效果与普通膜之间差异不显著。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生物降解膜 玉米 土壤温度 产量
【基金】:浙江海正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资助项目“一种新型可降解地膜应用效果研究试验”
【分类号】:S316
【正文快照】: 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提高地温、增强光照、保水抗旱等多种功能,使作物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光热资源和水分条件,从而获得早熟、高产、优质的良好效果[1]。但是,普通地膜难以在自然条件下降解,大量使用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地膜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乔海军;黄高宝;冯福学;王利立;;生物全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2 王宁;马涛;;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年01期
3 王星,吕家珑,孙本华;覆盖可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4 陈和生,孙振亚;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00年04期
5 黎先发;可降解地膜材料研究现状与进展[J];塑料;2004年01期
6 张文群,金维续,孙昭荣,,刘秀奇;降解膜残片与土壤耕层水分运动[J];土壤肥料;199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巩杰;旱作麦田秸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燕;李淑芬;吴杏红;郑启宏;;我国可降解地膜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3期
2 陈玉华,王占尧;绿色塑料包装材料的进展[J];包装工程;2001年06期
3 李品高;王飞镝;崔英德;余林;周智鹏;吴国杰;;我国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J];材料导报;2006年03期
4 叶盛京;;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与应用[J];福建化工;2005年04期
5 刘陶;黄晨;韩晓建;许云辉;王浩;;麻/丝非织造布农用地膜的研制和性能分析[J];纺织学报;2010年06期
6 尚贵才,周彦豪,胡丽萍,陈福林;降解塑料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陶杨;罗学刚;;木质素/PVA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0年05期
8 李月兴;张宝丽;魏永霞;;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1年02期
9 白丽婷;海江波;韩清芳;贾志宽;;不同地膜覆盖对渭北旱塬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4期
10 杨海迪;海江波;贾志宽;韩清芳;张保军;任世春;;不同地膜周年覆盖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玉姣;黄占斌;闫玉敏;刘敏;朱强;;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和玉米成苗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金永;赵有斌;林亚玲;刘静;;天然植物纤维强化型淀粉基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杰;环保型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敏;可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效果及其降解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牛盾;改性稻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4 谢宝东;南方山地杨树人工林生物覆盖效应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张艳;5-羟基乙酰丙酸及其新型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昱;醚化稻草改性机理的光谱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庄健元;马铃薯免耕覆盖栽培与亏缺灌溉技术试验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江华;新疆棉田土壤中地膜残留污染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发展趋势预测[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跃平;光—生物双降解聚乙烯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鹿保鑫;稻草纤维素基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
6 王敏;不同材料覆盖对黄土高原旱地春玉米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冯夫妮;PHBV胞外解聚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石磊;大棚内麻地膜覆盖栽培作物增产机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王宇虹;嘉和公司淀粉基生物降解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孙晓巍;PS改性及其在农药控制释放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渝丽,李秀岩,骆桂芬,高洁,李琳一,孙克敏;普通塑料膜与降解膜内土壤热特性之比较[J];北方园艺;1998年06期
2 张元琴,黄勇;以纤维素材料为基质的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5期
3 周艺峰,聂王焰,沙鸿飞;降解性聚乙烯地膜降解过程中力学性能和化学结构的变化[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4期
4 高建平,于九皋,王为;完全生物可降解热塑性淀粉复合材料[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3期
5 邱威扬,王飞镝,邱贤华,喻继文,陈云;淀粉塑料现状及发展前景[J];高分子通报;2000年04期
6 杨军,吕晓静,王迪珍;木质素在塑料中的应用[J];高分子通报;2002年04期
7 赵京波,杨万泰;合成生物降解性聚酯研究的进展[J];高分子通报;1999年02期
8 王玉坤,赵勇;袁庄麦田秸秆覆盖保墒措施的研究[J];灌溉排水;1991年01期
9 韩思明,杨春峰,史俊通,庞焕成;旱地残茬覆盖耕作法的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8年03期
10 朱文珊,曹明奎;秸杆覆勊免耕法的节水培肥增产效益及应用前景[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8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森富,罗元琼,刘辉;黔兴4号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对产量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3年01期
2 王庆斌,邱维元,樊文斌,邵义萍;粮烟轮作中玉米种植方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9年S1期
3 王俊,李凤民,宋秋华,李世清;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和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2期
4 关树森;从土壤培肥价值看沃土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J];西藏农业科技;1998年04期
5 张烈,戴俊英,金忠华,任大明,刘江,顾宜晴,丁秀华;固体有效微生物群在玉米上应用技术研究[J];杂粮作物;1999年05期
6 何兆清,解保胜;正旺活性锌肥在玉米、水稻上的对比试验[J];现代化农业;2000年02期
7 吴锦暖,郭庆荣,钟仕俊,邱桥姐;高产玉米因土高效施肥技术研究[J];土壤与环境;2001年02期
8 范小英,李树权;叶面肥助效剂YZ-905的研究[J];广东有色金属学报;2002年02期
9 赵四申,王秀,高清海,马大敏,王惠新;不同机械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效应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1999年03期
10 郑若良,宋志荣;施肥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J];杂粮作物;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利德;;在高大平房仓安全保鲜储藏半安全水分玉米的可行性[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汪多湘;;关于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科学探讨[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任军;朱平;;松辽平原西部玉米、水稻施硫效果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4 朱永波;张仁和;卜令铎;韩苗苗;薛吉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玉米叶片生理参数的光响应[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炳成;刘伟;范爱武;;太阳辐照下湿分分层土壤热湿传输的非稳态数值模拟[A];21世纪太阳能新技术——2003年中国太阳能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力;卫三平;吴发启;;黄丘区农林草地土壤水热变化过程模拟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阿斯嘎;高丽;朴顺姬;闫志坚;马阔东;;库布齐沙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赵逸舟;马耀明;马伟强;李茂善;孙方林;王磊;向鸣;;藏北高原土壤温湿变化特征分析[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冯成玉;林昌明;王俊同;孙建群;王爱东;沈宝祥;;春播玉米与花生间种的综合经济效益[A];全国农业优化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0年
10 阎文圣;陈颖;;关于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探讨[A];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玉米三铲三趟法[N];吉林农村报;2005年
2 中国农科院 研究员 佟屏亚;高产纪录让“金海5号”玉米走向辉煌[N];农资导报;2005年
3 王继春;如何贮藏甜(糯)玉米[N];陕西科技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熊燕 实习生 刘芸;抗旱高产玉米向我们快步走来[N];云南日报;2005年
5 张现辉;玉米不宜室外堆挂贮存[N];河北科技报;2004年
6 ;向你推荐玉米免耕播种机[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7 记者 孙英威;黑龙江玉米亩产可达五百公斤[N];人民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任晓敏;秋粮储藏,你准备好了吗?[N];中国特产报;2006年
9 刘智;甘蓝-西瓜-玉米-花椰菜[N];湖南科技报;2007年
10 高峰;蔬菜巧间作 胜过施农药[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可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效果及其降解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范爱武;资源-环境-植物系统中热物理问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张宝林;晋西旱塬地区覆盖耕作农田水分有效性及其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李唯;苜蓿、玉米根系提水作用机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5 李文学;小麦/玉米/蚕豆间作系统中氮、磷吸收利用特点及其环境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6 丁瑞霞;微集水种植条件下土壤水分调控效果及作物的生理生态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洪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8 雍太文;“麦/玉/豆”套作体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根际微生态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9 周丽敏;黄土高原双垄覆膜和地槽集水技术对土壤水温、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叶优良;间作对氮素和水分利用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光;包裹型控释肥的养分释放特征及其在主要农作物上的肥效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2 江云;抗旱复合肥的性能及保水保肥效果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3 冯聚凯;华北平原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水热特征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4 王斯佳;长期施用化肥对黑土氮、磷及酶活性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5 王宝增;低浓度NaCl对玉米、小麦生长效应的基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建忠;靖边农牧交错区农田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陈晓英;高温对适应于不同光强的玉米和大豆叶片的光破坏防御机制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3年
8 方锋;大垄沟及其改良措施对玉米生长和WUE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迟丽华;等离子体对作物种子生物学效应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4年
10 郎红东;土壤CO_2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62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962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