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系统附生生物膜发育的生物量和种群结构
本文关键词:给水系统附生生物膜发育的生物量和种群结构
更多相关文章: 给水管网 生物膜 水力条件 种群结构 异养菌平板计数
【摘要】:为了满足给水管网管水质的要求,考察了不同的给水管道水力条件下聚乙烯管材上生物膜(生物量和种群结构)的发育情况。采用分子生物学与传统分离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以清华地下水为原水,在剪切力分别为0.95、0.18 Pa2种条件下,生物膜生物量和种群结构的发育呈现了同一规律,即生物膜生物量在7 d内即可发育成熟,在以后的发育中,生物膜生物量一直稳定在105CFU/cm2(CFU为菌落形成单位),但生物膜的种群结构却随着时间发生显著变化。实验中所设置2种水力条件对生物膜发育的影响差别不大;生物膜生物量的发育和种群结构的发育是2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易于分泌胞外粘液和菌体表面具有疏水性等性质可以帮助细菌更好地在生物膜中生存发展。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深圳市水质检测中心
【关键词】: 给水管网 生物膜 水力条件 种群结构 异养菌平板计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78011,50238020)
【分类号】:TU991.25
【正文快照】: 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给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给水管网管壁附生生物膜的形成会造成管道腐蚀,也为致病细菌和机会致病菌的生长提供场所,生物膜脱落会导致水质下降(嗅觉、味觉问题)等[1];因此,对给水管网管壁附生生物膜发育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生物膜在管壁上的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挺;许萍;汪慧贞;张雅君;;给水系统管壁生物膜的形成及控制措施[J];给水排水;2010年S1期
2 刘慧娜;孙吉慧;沈加艳;;给水管网中管壁生物膜对水质二次污染的影响[J];环保科技;2009年04期
3 张向谊;刘文君;潘虹;徐洪福;尤作亮;张金松;;某市给水管网管壁中微生物生长特性研究[J];给水排水;2005年10期
4 郭军;;给水管网中余氯衰减模型的探讨[J];工程与建设;2008年05期
5 赵明;李欣;王静海;赵洪宾;;给水管网中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的变化[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6 郑飞飞;陶涛;信昆仑;刘遂庆;;交互式细菌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13期
7 ;行业综合信息[J];给水排水;2007年01期
8 林生;程晓如;;供水系统二次污染的原因与控制方法[J];净水技术;2008年06期
9 王玉兰;张雅杰;;供水管网水质“二次污染”的成因[J];黑龙江科技信息;1999年12期
10 赵志领;赵洪宾;高金良;何文杰;阴沛军;韩宏大;李涛;;给水管网中三卤甲烷数学模型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源;杨燃;李继遥;周学东;;植物凝集素对口腔细菌凝集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A];全国第八次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叶淼;赵芸;Matt Goering;Gary Eldridge;胡金锋;;大红钓钟柳抑制生物膜活性成分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隋森芳;;从分子到细胞——生物膜研究发展的动力[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4 叶晓敏;陆春;;解脲脲原体生物膜与多重耐药[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5 殷雅俊;;生物膜纳米管网络中的力学[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江文;杨继君;陈兴平;;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A];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大会报告集[C];2007年
7 徐瑞宏;廖万清;;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动物模型构建及PMT4对生物膜的影响[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陈Oz;;生物膜与后基因组时代[A];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功能研究——青年科学家论坛第八十次活动论文集[C];2003年
9 董德明;花修艺;郑娜;费姗姗;李鱼;;自然水体生物膜各组分吸附铅镉时共存铅镉间影响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吴骏逸;陆维昌;陈邦林;;新型悬浮材料上的生物膜降解氮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孙琪;顶级专家聚蓉 研讨防治“生物膜”[N];四川日报;2011年
2 记者 田远进;万福路机场路 给水管网建设两路并进[N];桂林日报;2009年
3 辽君;生物膜让“老慢支”久治不愈[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4 田建军;生物膜为污水处理提供新模式[N];经济参考报;2004年
5 建轩;生物膜:污水处理新技术应用的先锋[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6 岭;解除细菌感染的武装[N];医药经济报;2002年
7 记者 毛黎;美科学家设计出硅半导体膜[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颖;生物膜+微孔曝气 净化水体初战告捷[N];中国花卉报;2006年
9 记者 缪琴 李凌翌;薄如蝉翼生物膜 让坏死细胞“起死回生”[N];成都日报;2006年
10 张海龙 陈茂j;治疗烧烫伤新型生物膜诞生[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双阳;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2 刁克功;分区管理模式给水管网的水力分析与模拟技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于志强;给水管网水力模型软件与校验抽样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于林;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电活性及腐蚀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5 刘倩;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tk在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孙凤军;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耐药质粒传递和调控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7 李华林;表皮葡萄球菌细胞间粘附素基因功能及表达调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李敏;附属基因调节系统(agr)-Ⅰ型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调节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天成;重金属有机废水电生物修复及生物膜结构与生物吸附模拟[D];天津大学;2003年
10 钟丹;给水管网余氯衰减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娜;给水管网管壁生物膜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陈蓉;生物膜滴滤床内两相流动与传输特性[D];重庆大学;2003年
3 赵宇侠;自然水体生物膜有机组分对铅、镉吸附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闫萍;大鼠铜绿假单胞菌慢性肺部感染生物膜的致病作用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4年
5 何振坤;好氧BACF膜的形成机制与水处理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6 葛剑平;粘性放线菌在生物膜和浮游状态合成胞外多糖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宁美芝;变形链球菌单菌种早期生物膜的结构和胞外多糖作用的初步探讨[D];四川大学;2006年
8 黄弘;Ni~(2+)对变异链球菌单菌种生物膜影响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孟千秋;溶解氧和铵微电极的研制及在生物膜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徐琛;谷氨酰胺合成酶对Escherichia coli和Pseudomonas putid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72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engwushengchang/97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