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藏高矿化度地层水盐析相态及生产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 高温高压气藏 高矿化度地层水 盐析相态 影响因素 出处:《天然气与石油》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高温高压气藏高矿化度地层水开展了盐析相态和生产影响因素分析。由于地层水含有电解质,采用Pitzer模型表征固相氯化钠热力学平衡,建立气-凝析油-地层水-固体的四相相平衡模型。高矿化度地层水在降压开采过程中,气中水含量增加,密度先增加后略微降低,密度极大值将降压过程分为"非盐析过程"和"盐析过程",矿化度抑制地层水蒸发,却加速地层水盐析。储层渗透率越低、束缚水饱和度越高或矿化度越大,地层盐析量越大。生产动态分析中确定采气速度越大或井底压力越低,盐析发生时间越早,盐析量越大。地层水盐析对单井产能有较大影响,造成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研究成果为含高矿化度地层水的高温高压气藏盐析预测奠定了基础。
[Abstract]:The salting-out phase and production factor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gas reservoir and high salinity formation water are analyzed. Because the formation water contains electrolytes, Pitzer model i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of solid phase sodium chloride. A four-phase equilibrium model of gas-condensate formation water-solid is established. In the process of depressurization, the water content in gas increases, and the density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slightly. The maximum density value divides the depressurization process into "non-salting-out process" and "salt-out process". The salinity inhibits the evaporation of formation water, but accelerates the salting out of formation water. The lower 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the higher the irreducible water saturation or salinity. The larger the salting out amount of formation is, the greater the gas recovery rate is or the lower the bottom hole pressure is in production dynamic analysis, the earlier the salting out time is, the larger the salting out amount is, the greater the formation water salting out has to the productivity of single well. The research results lay a foundation for salt evolution predic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gas reservoirs containing high salinity formation water.
【作者单位】: 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川东北采气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温高压二氧化碳-原油-地层水三相相平衡溶解度规律”(51404037)
【分类号】:TE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付启;金强;姜桂凤;张永梅;侯泽生;;地层水在天然气保存中的积极作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5期
2 冷济高;庞雄奇;张凤奇;崔丽静;刘海波;;辽河西部凹陷地层水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张琴;汪宗余;王广源;龙鹏宇;唐颖;聂海宽;;永安地区地层水成因分析及与油气的关系[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2期
4 刘健;潘建军;;地层水综合管理方法的实现:从油藏管理到环境保护[J];国外油田工程;2010年09期
5 关云梅;王兰生;张鉴;张琦;施雨华;;地层水与残酸、钻井液混合液特征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1年02期
6 封猛;肖辉;胡广文;王倩;张俊明;王福升;;基于D函数鉴别地层水的方法与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年04期
7 吴巧英;谢润成;陈珊珊;谭平川;;中扬子地区地层水特征及与油气保存的关系[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年05期
8 胥尚湘;;国外油田污水的处理[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84年05期
9 曾兴;利用地层测试判断地层液性[J];石油钻采工艺;1989年02期
10 刘霞;樊立民;陈立仁;;用离子色谱法分析油田地层水中的无机离子[J];油田化学;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崔永强;;幔源油气与碱性地层水[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0: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环及其地质环境效应[C];2009年
2 曲希玉;刘立;;乌尔逊凹陷含片钠铝石地层水特征及成因[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李晓燕;向立宏;解玉宝;银燕;;东营凹陷地层水成因演化与油气成藏[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4 崔永强;;松辽盆地碱性地层水、碱源及其碱交代作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曲希玉;刘立;;乌尔逊凹陷含片钠铝石层位与其他层位地层水对比研究[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6 汤勇;杜志敏;孙雷;;考虑地层水存在的注CO_2混相驱机理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成艳;;平湖油气田地层水特征分析及其与油气保存关系[A];上海市石油学会中青年科技论文集(200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郑晓东;利用废弃油井开发地层水十分可行[N];人民政协报;2007年
2 余琪祥 江其勤;仅靠地层水难识油气真面目[N];中国石化报;2013年
3 豆孝珍 宁以 秦祖奎 曹阳;降本小动作 增效大文章[N];中国石化报;2014年
4 资深财经观察人士 晋风;重视地陷:不要让地层再窒息[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5 张可春 王金发 周立波 董艳;开拓的步伐[N];中国石化报;2001年
6 枫火;有效提高作业质量的XZD-66型堵水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5年
7 田锟邋邓贤伟;让塔里木河水更清天更蓝[N];中国石化报;2008年
8 朱润忠 王自力;研讨川西深层开发环保配套技术[N];中国石化报;2009年
9 记者 滕艳;中国五个地区最有希望找碘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银德;靖边气田马五_1气藏南二区地层水特征及开发对策[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2 何晓;横观各向同性地层声波测井波场模拟与地层渗透率反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熊生春;碱溶液在地层多孔介质中的输运规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9年
4 于志超;饱和CO_2地层水驱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刘向峰;采动损伤地层结构地震响应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6 李智强;低频聚焦型电磁波测井响应及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金文辉;低渗透砂岩气藏气水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俊龙;川西气田地层水配制压裂液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延飞;川西坳陷中段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气保存条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志刚;地层化学元素测井仪研发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鲁平;吴起采油厂18号注水站清污混注工艺技术优化[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薛东圆;王槐子沟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6 李争春;地层水有机酸热演化动态、定量预测模型及其在松辽盆地北部地区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7 杨杰;SC-CO_2对地层水在岩石表面润湿行为影响的分子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8 徐波;硫酸钡锶垢化学清垢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9 王丽丽;压裂后庆深地层水地化参数提取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10 杨晓辉;徐家围子断陷地层水地化特征与油气藏的关系[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531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53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