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低渗透油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5 02:31

  本文选题:孔喉比 切入点:葡萄花油层 出处:《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不同地区渗透率相近的低渗透油藏在开发动用难度、生产特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研究低渗透油层与高渗透油层孔隙结构的差异,从微观上找出低渗透油层驱油效率低的原因,本文研制了适合低渗透岩心的微观解剖实验方法并完成了设备组装。该方法利用金相显微镜的观测结果,通过大庆升平油田葡萄花低渗透油层岩心的孔隙结构,结合景深扩展软件、测量软件,可实现对低渗透天然岩心自然断面上的孔隙半径、孔喉比、平面配位数、平面迂曲度、形状因子等微观参数测量。分析实验数据得到孔喉比大、形状因子小是低渗透岩心与高渗透岩心最显著的差异,是低渗透岩心驱油效率低的主要微观影响因素。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pore structure betwee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nd high permeability reservoir,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difficulty and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ith similar permeability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eason of low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in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 microscopic anatomical experiment method suitable for low permeability core is developed and the equipment is assembl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of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 Through 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 core of Putaohua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Shengping Oilfield of Daqing, combined with depth of field expansion software and measuring software, the pore radius, pore-throat ratio, plane coordination number, plane tortuosity of the natural sec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natural core can be realized. From th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it is found that large pore throat ratio and small shape factor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low permeability core and high permeability core, and are the main microcosmic factors influencing low oil 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f low permeability core.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永强;李娜;杨旭;张雁;张雨;;基于原子力显微镜表征的含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析及应用[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2 张君龙;柳成志;赵雪梅;汪爱云;谭文丽;;沈84-安12块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5期

3 刘红现;赵立强;刘平礼;陈冀嵋;何建中;;微观孔隙结构分析在砂岩酸化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2期

4 李辉;易远元;刘玮;李进光;赖海文;刘德文;;阿尔凹陷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水驱油效果影响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16期

5 郝乐伟;王琪;唐俊;;储层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法与理论综述[J];岩性油气藏;2013年05期

6 吴诗勇;马利明;易金;刘柏松;张德圣;曾雪梅;万新德;林舸;;萨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随机重建及评价[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张一果;孙卫;任大忠;王越;齐恒玄;屈雪峰;;鄂尔多斯盆地英旺油田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岩性油气藏;2013年03期

8 马旭鹏;;储层物性参数与其微观孔隙结构的内在联系[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10年03期

9 康立明;苏道敏;曹林川;;鄂尔多斯盆地元城地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断块油气田;2011年03期

10 马立民;林承焰;范梦玮;;基于微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的定量储层分类与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孙卫;史成恩;赵惊蛰;赵蕾;;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统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研究[A];鄂尔多斯盆地及邻区中新生代演化动力学和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梁兴;张廷山;张朝;龚齐森;;滇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高演化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3 张丽;孙建孟;孙志强;;数字岩心建模方法研究应用[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展云;古代丝绸微观孔隙结构与加固保护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2 张雁;大庆杏南油田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高辉;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渗流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师调调;华庆地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苏娜;低渗气藏微观孔隙结构三维重构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6 解伟;西峰庆阳区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唐许平;长垣及以西地区特低渗透油层水驱动用界限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霖;基于AFM的三元复合驱油前后岩心介观表征[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尹柴玲;基于分形理论油藏多孔介质输运特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王栋;冲击荷载作用下煤的动态力学性能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于爽;萨中开发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非均质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车荣华;低渗透油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6 王子敏;微观孔隙结构及剩余油仿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刘正;低渗透煤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及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8 李辉;阿尔凹陷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对开发影响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9 杨春秀;榆树林油田东16区块微观孔隙结构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10 赵红;杏南开发区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14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14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6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