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云南省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地质成藏条件探讨

发布时间:2018-03-29 09:11

  本文选题:页岩气 切入点:成藏条件 出处:《中国石油勘探》2017年03期


【摘要】:为系统评价云南省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地质成藏条件,详细踏勘了18条地质剖面,测定了110个页岩样品的有机碳含量及镜质组反射率,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22个页岩样品的矿物成分,利用压汞、氮气吸附技术分析了9个页岩样品的孔渗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页岩的孔隙类型。结果表明:筇竹寺组地表出露点位于滇东北、滇东及滇西北,西部和南部地区由于构造作用埋深大;筇竹寺组沉积期为大面积的陆表海环境,广泛发育的陆棚环境利于有机质富集,富有机质页岩具有"四高一厚一富"的特征,优质页岩厚度大(普遍大于30m),有机质丰度高(TOC平均大于2%),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1型,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平均含量大于70%),孔隙发育,连通性好,最大吸附气量平均为3.755cm~3/g。与四川盆地及北美页岩相比,云南省筇竹寺组具有良好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可将筇竹寺组作为页岩气勘探目的层。
[Abstract]:In order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geological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shale gas in Lower Cambrian in Yunnan Province , 18 geological sections are studied in detail ,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110 shale samples and vitalization group reflectivity are determined , and the pore types of the shale samples are analyzed by X - ray diffraction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s large ( more than 30 m ) ,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is high ( average content is more than 70 % ) , pore development and connectivity are good , and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is 3.755cm ~ 3 / g .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页岩油气调查评价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和资源潜力评价”(2012CB214702)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中上扬子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微孔结构演变与页岩气成藏效应”(41272155)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尉鹏飞;张金川;隆帅;彭建龙;邓恩德;吕艳南;马玉龙;;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发育主控因素[J];中国石油勘探;2016年05期

2 陆辉;卞晓冰;;北美页岩气开发环境的挑战与应对[J];天然气工业;2016年07期

3 要继超;王兴志;罗兰;胡曦;李可;;渝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6年04期

4 郭旭升;胡东风;魏志红;李宇平;魏祥峰;;涪陵页岩气田的发现与勘探认识[J];中国石油勘探;2016年03期

5 韩克猷;查全衡;孙玮;;扬子地台古生界页岩气资源及勘探前景[J];石油科技论坛;2016年02期

6 董大忠;王玉满;李新景;邹才能;管全中;张晨晨;黄金亮;王淑芳;王红岩;刘洪林;拜文华;梁峰;吝文;赵群;刘德勋;邱振;;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新突破及发展前景思考[J];天然气工业;2016年01期

7 荆铁亚;杨光;林拓;陈亮;王金意;;中国中上元古界页岩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特种油气藏;2015年06期

8 吴奇;梁兴;鲜成钢;李峋;;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开发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J];中国石油勘探;2015年04期

9 殷诚;高世葵;董大忠;朱文丽;王欣蕊;;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5年04期

10 王道富;王玉满;董大忠;王世谦;黄金亮;黄勇斌;王淑芳;李新景;;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储集空间定量表征[J];天然气工业;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习农;郝芳;陆永潮;何生;石万忠;姜振学;熊永强;张金川;;南方复杂地区页岩气差异富集机理及其关键技术[J];地球科学;2017年07期

2 徐壮;石万忠;翟刚毅;包书景;张晓明;王任;王健;王超;袁琪;;扬子地区下寒武统与下志留统黑色页岩孔隙度与有机碳关系差异性及原因[J];地球科学;2017年07期

3 周立宏;李洪香;杨朋;林伶;曲宁;;沧东中生界火山岩特征与油气成藏模式[J];特种油气藏;2017年03期

4 张维;罗坤;秦俐;雍杰;刘丽婷;朱霁伟;刘哿行;;VSP测井技术在页岩气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7年02期

5 王世谦;;页岩气资源开采现状、问题与前景[J];天然气工业;2017年06期

6 张毅;郑书粲;高波;冯庆来;;四川广元上寺剖面上二叠统大隆组有机质分布特征与富集因素[J];地球科学;2017年06期

7 王凯;;常压页岩气井排采工艺的研究—以彭水区块为例[J];石化技术;2017年05期

8 龙幼康;;中扬子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9 冯小龙;敖卫华;;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潜力[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14期

10 冯建辉;牟泽辉;;涪陵焦石坝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旭升;胡东风;李宇平;魏祥峰;刘若冰;刘珠江;燕继红;王庆波;;海相和湖相页岩气富集机理分析与思考: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和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例[J];地学前缘;2016年02期

2 许坤;李丰;姚超;吕雷;;我国页岩气开发示范区进展与启示[J];石油科技论坛;2016年01期

3 韩克猷;王毓俊;查全衡;;川中侏罗系勘探潜力及勘探目标再认识[J];石油科技论坛;2015年06期

4 邹才能;董大忠;王玉满;李新景;黄金亮;王淑芳;管全中;张晨晨;王红岩;刘洪林;拜文华;梁峰;吝文;赵群;刘德勋;杨智;梁萍萍;孙莎莎;邱振;;中国页岩气特征、挑战及前景(一)[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5年06期

5 武瑾;梁峰;拜文华;吝文;赵嵘;;渝东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前景[J];特种油气藏;2015年06期

6 郭少斌;付娟娟;高丹;李贺洋;黄家国;;中国海陆交互相页岩气研究现状与展望[J];石油实验地质;2015年05期

7 魏志红;;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的晚期逸散[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04期

8 荆铁亚;杨光;林拓;陈亮;王金意;;中国中上元古界页岩气地质特征及有利区预测[J];特种油气藏;2015年06期

9 吴奇;梁兴;鲜成钢;李峋;;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开发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J];中国石油勘探;2015年04期

10 王书彦;李瑞;王世谦;;页岩气勘探开发基本特征与程序[J];天然气工业;201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綦江页岩气开发项目启动[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年09期

2 本刊编辑部;;我国研究人员发现页岩气的直接存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9期

3 李立;;中国正式实施新型能源页岩气开发[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05期

4 ;我国首个页岩气开发项目在綦江启动[J];吐哈油气;2009年03期

5 王立彬;;中国启动页岩气资源勘查[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5期

6 安晓璇;黄文辉;刘思宇;江怀友;;页岩气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及展望[J];资源与产业;2010年02期

7 蒋志文;;页岩气简介[J];云南地质;2010年01期

8 钱伯章;朱建芳;;页岩气开发的现状与前景[J];天然气技术;2010年02期

9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J];山东国土资源;2010年04期

10 张大伟;;加速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战略构想[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明;;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面临的环境问题[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2 叶舒阳;;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综合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玉芳;包书景;张宏达;葛明娜;王劲铸;孟凡洋;任收麦;;国外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4 吴西顺;;世界各国页岩气政策综述[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5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6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10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巧然;中国石油储备页岩气开发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8年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 张金川;中国应大力开发页岩气[N];中国能源报;2009年

3 林刚;我国首个页岩气合作开发项目已实施[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李冰 李婧婧;页岩气藏:尚待开发的处女地[N];中国石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胡学萃;页岩气:有望改变我国能源格局[N];中国能源报;2009年

6 胡文瑞;页岩气:“鸡肋”变“牛排”[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8 李慧;页岩气并非亚洲首选[N];中国能源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海霞;页岩气勘探热潮席卷欧洲[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刘楠;我国页岩气开采将从重庆起步[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为;页岩储层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4年

2 金吉能;页岩气地球物理建模分析[D];长江大学;2015年

3 张宏学;页岩储层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梁顺;长壁开采区内垂直页岩气井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俞杨烽;富有机质页岩多尺度结构描述及失稳机理[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郭晶晶;基于多重运移机制的页岩气渗流机理及试井分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冯杨伟;伊宁盆地构造—热演化与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8 俞益新;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页岩油气富集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姜文利;华北及东北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潘磊;下扬子地区二叠系页岩储集物性及含气性地质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龙;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余美;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页岩气开发战略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3 曹俊;金阳—威信地区下古生界牛蹄塘组页岩气资源潜力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4 白生宝;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折文旭;页岩气藏水平井HEGF裂缝网络渗流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6 郭文;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产能分析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7 朱炳成;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8 韩淑乔;高过成熟阶段页岩生烃及含气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9 苏俊;页岩气储层双侧向测井有限元正演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颜君;页岩气储层感应测井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1680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680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b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