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水溶性阳离子聚合物 + 疏水缔合 ; 参考:《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石油是21世纪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但常规石油资源有限,历时几十年的开采,已经逐渐枯竭,因此大量的稠油资源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随着采油技术的提高,稠油资源有望在能源中占据主导地位,缓解世界能源危机。因为稠油具有高粘度、高凝固点、流动性差等特点,给稠油的开采及运输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为了克服这些难题,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稠油进行降粘。常用的降粘技术有:稀释降粘法、加热降粘法、乳化降粘法和油溶性降粘剂降粘法等。其中水溶性乳化降粘由于效果明显、成本低和工艺简单而备受关注及广泛应用。本文的工作主要研究阳离子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共聚物溶液的聚集行为及其稠油降粘性能。1.通过N- (3-二甲氨基丙基)丙烯酰胺和溴代十六烷季铵化反应合成了阳离子单体N-(3-丙烯酰胺丙基)N,N-二甲基N-十六烷基溴化铵(DMPHDBA),然后将其与丙烯酰胺(AM)、N-丙烯酰胺吗啉(ACMO)自由基共聚,合成了 9种单体比例不同的共聚物,并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动态光散射研究了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通过界面张力、接触角研究了共聚物与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共聚物与稠油组成乳液的稳定性和粘度变化。聚合物结构中阳离子单体DMPHDBA的引入,使得共聚物具有一定的乳化性能,而单体ACMO的引入,加强了聚合物与稠油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油水乳液稳定性,大大降低了稠油粘度。2.通过N,N-二甲基十二胺和4-乙烯基苄氯季铵化反应合成了阳离子单体4-乙烯基苄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VBDDMAC),然后将其与丙烯酰胺(AM)、N-丙烯酰胺吗啉(ACMO)自由基共聚,合成了 8种单体比例不同的共聚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共振光散射对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进行了考察。此外,通过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研究了共聚物与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共聚物对稠油的降粘性能,发现阳离子单体VBDDMAC和ACMO的引入,使得共聚物具有一定的自乳化性能,对稠油有较好的降粘效果。3.通过N,N-二甲基十二胺和烯丙基氯季铵化反应合成了阳离子单体烯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ADDMAC),然后将其与丙烯酰胺(AM)、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基醚甲基丙烯酸酯(BEM)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不同单体比例的共聚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动态光散射、共振光散射、荧光光谱、接触角等手段对共聚物的结构和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此外,考察了共聚物对稠油的降粘性能,发现阳离子单体ADDMAC及单体BEM均可使聚合物具有一定的乳化性能,而单体中的长疏水烷基链使得聚合物具有疏水缔合作用,这都加强了与稠油的相互作用,降低了稠油粘度。4.设计合成阳离子单体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EPDDMAC),然后与黄原胶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开环醚化反应,通过改变EPDDMAC的投料比,得到不同醚化度的改性黄原胶(XEAC)。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对XEAC进行结构表征,用动态光散射、表面张力等手段表征聚合物的溶液性质,初步测试该系列聚合物的降粘性能,发现改性后的黄原胶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可以对稠油具有一定的乳化降粘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tionic hydrophobic association polymers , the aggregation behavior of copolymer solutions and the viscosity change of heavy oil . A cationic monomer allyldodecyl d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N , N - dimethyl dodecylamine and allyl chloride .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polymer were studied by NMR , IR ,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 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 , fluorescence spectrum and contact angle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317;TE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颖;叶仲斌;舒政;蒲军;;海上油田加快疏水缔合聚合物溶解方法研究[J];海洋石油;2007年02期
2 罗健辉,卜若颖,王平美,白凤鸾,张颖,刘玉章;疏水缔合聚合物增稠性能研究[J];化学世界;2003年06期
3 韩明;向问陶;张健;陈洪;叶仲斌;郭拥军;;疏水缔合聚合物在盐水中的溶解性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2006年01期
4 贾振福;李早元;钟静霞;罗平亚;;无机盐种类和浓度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7年01期
5 苏俊霖;郭拥军;;疏水缔合聚合物胶态分散凝胶的研制[J];油田化学;2008年01期
6 于良民;李芳;;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3期
7 刘立伟;张健;;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快速溶解方法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8 靖波;张健;谭业邦;;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性质的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J];油田化学;2013年01期
9 赵兴君;;油田疏水缔合聚合物封堵机理研究与性能评价[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4期
10 刘雨文;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燕;康万利;高彬;王超;杨文胜;;新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流变性能评价[A];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2 王宪中;康万利;张凯波;李媛;单秀华;吴晓燕;;具有表面活性的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及溶液性能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冯茹森;郭拥军;罗平亚;李华兵;陈斌;;β-环糊精对疏水缔合聚合物缔合行为的影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4 王晓藜;谭业邦;;两亲性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C];2014年
5 孙灵辉;刘彦辉;吴文祥;;驱油用聚合物影响因素研究[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曾胜文;江小芳;窦立霞;;耐温耐盐聚合物应用基础研究[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周立娟;林梅钦;李明远;吴肇亮;董朝霞;;聚合物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张磊;朱s,
本文编号:1827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182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