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南一区块多轮次调剖技术研究
本文选题:多轮次 + 调剖技术 ; 参考:《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大多数国内油田的油层是陆相沉积储层,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和平面矛盾比较大。当油田进入注水开发期,注入水优先进入高渗透率大孔道,导致纵向上和平面上注入水的推进不均匀,使其提前突进入油井,导致油田提前进入水淹状态。多轮次调剖作为一种注水井调剖,是对油藏进行不同目的多轮次调剖,以改善油藏非均质状况。通过多轮次调剖,层间渗透性差别得到改善,进而实现使注水窜流情况得到有效调控、水驱波及系数得到提升、层间吸水情况得到调节。本课题以石油工业行业标准为依据,评价了调剖剂的性能;筛选调剖剂时,根据变换调剖剂影响调剖剂性能的因素诸如矿化度、温度、pH值等,来优选出最适用于大庆油田南一区块现场实际情况的调剖剂配方;应用了岩心实验,探究了针对岩心不同渗透率,调剖状况的差异,重点整体评估稳定性、抗温性,进而使调剖轮次得到改进、优化。最终结果显示,通过在恰当的时间采取多轮次调剖,并且适时地衔接各轮次调剖,可实现高含水期提高采油率、稳油控水的期望目标。
[Abstract]:In most domestic oil fields, the reservoir is continental sedimentary reservoir, interlayer contradiction, intra-layer contradiction and plane contradiction are relatively large. When the oil field enters the stage of water injection development, the injection water enters into the high permeability large pore channel first, which leads to the uneven propulsion of the injection water in the longitudinal and the plane, which makes the injection water burst into the oil well ahead of time, leading to the oil field entering the water flooded state ahead of schedule. As a kind of profile control in water injection wells, multi-turn profile control is used to improv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Through multiple rounds profile control, the difference of permeability between layers is improved,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water injection channeling, improve the sweep coefficient of water drive, and adjust the water absorption between layers. Based on the industry standard of petroleum industry,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 of profile control agent, and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such as salinity, temperature and pH value, when selecting profile control agent,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rofile control agent performance, such as salinity, temperature and pH value, etc. The formula of profile control agent, which is most suitable for the actual field situation in Nanyi block of Yu Daqing oilfield, is selected, and the core experiment is use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profile control conditio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ermeability of core, and the emphasis is to evaluate the stability and temperature resistance of the core as a whole. Then the profile control cycle is improved and optimized. The fi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red goal of improving oil production rate and stabilizing oil and water control can be achieved by adopting multiple rounds profile control at the right time and connecting each round profile control timely.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E357.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汉桥,刘伟,袁谋,孙梦茹;多轮次调剖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3年05期
2 王树军,田爱铃;重复化学调剖物理模拟研究[J];钻采工艺;2004年06期
3 杨新明;低污染调剖配套技术[J];钻采工艺;2004年06期
4 杨新明;赵化廷;崔朝轩;张明智;职春娜;;低污染调剖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5 鲁铁梅;王中武;左毅;蒋志斌;;石南21井区调剖工艺效果分析[J];广州化工;2011年03期
6 孙士友;;影响新立油田调剖效果因素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4期
7 耿庆福;;浅调剖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年08期
8 成果科,贾辉;液膜型微胶囊调剖技术[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9 彭亚军;;含油污泥深度调剖技术在油田生产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22期
10 邓秀模;;浅谈调剖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佩华;陈绍文;王德智;姜英泽;;重复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向瑜章;许永年;;砾岩油藏综合调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高淑玲;周正祥;王冬梅;;杏北地区深度调剖选井选层原则及效果分析[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龚俊;;浅海油田调剖研究与应用[A];胜利油田北区堵水调剖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吴笃俊;;低污染调剖新技术[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6 付永明;刘昌银;罗懿;;坪北油田调剖技术应用与分析[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赵娟;康晓东;张健;;国内油田调剖技术研究进展[A];全国冶金矿山现代采矿技术及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路大凯;;低温裂缝油藏区块整体调剖技术[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宋晓芳;夏燕敏;;耐温抗盐聚合物微球调剖体系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O:高分子与工业[C];2013年
10 吕鑫;岳湘安;侯吉瑞;张卫;;淀粉-烯丙基单体接枝共聚水基凝胶材料流变性能研究及其矿场调剖应用[A];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张彦芳;大庆采油七厂注水井中深度化学调剖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2 钟林荣;大庆采油四厂推广应用浅部调剖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3 特约记者 郑水平;许丹:化学调剖“药剂师”[N];中国石油报;2009年
4 郑水平 张长胜;稠油开发中的高温暂堵调剖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6年
5 张新宁;化学调剖技术深挖残余油[N];中国石化报;2008年
6 记者 幸福;科技新方让水乖乖流向有油的地方[N];大庆日报;2012年
7 特约记者 郑水平 通讯员 赵亚明;氮气泡沫凝胶调剖新技术试验成功[N];中国石油报;2009年
8 记者 许忠 通讯员 张立东 田爱玲;吐哈油田超深稠油调剖试验获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党庆功;海拉尔贝301区块调剖综合设计方案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2 张勇;调剖优化决策与效果预测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昊;注水井调剖新型堵剂研制及评价实验[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赵洋;双河油田深度调剖体系配方物模实验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赵飞;河南油田深度调剖物理模型实验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刘玉莉;耐温抗盐型复合调剖体系的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5 杨延峰;大庆油田南一区块多轮次调剖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吴俊;吉林油田调剖体系性能评价方法建立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刘寅飞;超强凝胶深度封堵裂缝性油藏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王清平;化学调剖效果经济评价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胡传海;油田深度调剖(驱)软件研制与应用[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10 王莉莎;冀中砂岩油藏调剖效果评价及适应性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81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081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