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沁水盆地南部山西组煤储层产出水氢氧同位素特征

发布时间:2018-10-05 09:05
【摘要】:水化学成分及特征对煤层气开发有重要指导意义。为研究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南煤层气开发区块3号主采煤层的地下水径流与水化学特征,从该区采集了煤层气井排出水样,进行主要离子浓度及氢氧同位素测定,分析离子浓度与氢氧同位素的展布特征。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3号煤层产出水均来自大气降水补给,表现出~(18)O与D漂移的特点。研究区由东向西δD和δ~(18)O值呈增大趋势,和Na~+、K~+、Cl~ 等离子浓度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并与研究区由东向西水文径流区(氧化环境)到滞流区(还原环境)的过渡特征相符合,说明δD和δ~(18)O值也可以作为判断煤层水径流条件与煤层气开发有利区的参考指标。
[Abstract]: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albed methane. In order to study the groundwater runoff and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 3 main coal seam in Shizhuangnan coalbed methane development block in the south of Qinshui Basin, water samples from coal-bed methane well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main ion concentrations and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were measur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on concentration and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of isotopic composition study show that the water produced in No. 3 coal seam comes from the recharge of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 (18) O and D drift. The values of 未 D and 未 ~ (18) O are increasing from east to west in the study area, and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lues of 未 D and 未 ~ (18) O and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Na~ K ~ + Cl ~ +,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hydrological runoff area (oxidation environment) to the stagflation zone (reduction environment) in the study area. The 未 D and 未 ~ (18) O values can also be used as a reference index to judge the water runoff condition of coal seam and the favorable area of coal-bed methan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页岩气资源勘查与战略评价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1ZX05034-00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4BAC18B02)~~
【分类号】:TE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刚;沁水盆地燕山期构造热事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西北地质科学;1997年02期

2 孙占学;张文;胡宝群;李文娟;潘天有;;沁水盆地地温场特征及其与煤层气分布关系[J];科学通报;2005年S1期

3 李明宅;沁水盆地煤层气勘探及地质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0年04期

4 杨克兵;钱铮;刘欢;郑扶军;郭增强;;沁水盆地煤系地层游离气成藏条件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年07期

5 景兴鹏;;沁水盆地南部储层压力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02期

6 李国富;侯泉林;;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排采动态过程与差异性[J];煤炭学报;2012年05期

7 樊生利;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勘探成果与地质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1年04期

8 徐刚;李树刚;丁洋;;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3年06期

9 骆祖江;沁水盆地3~#煤层气井三维数值模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段毅,吴保祥,郑朝阳,王传远,张辉,陶明新,刘金钟,张小军;山西沁水盆地煤生烃动力学研究[J];科学通报;2005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振宏;王一兵;苏现波;;沁水盆地南部煤体变形特征及成因[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顾娇杨;叶建平;房超;邵龙义;;沁水盆地页岩气资源前景展望[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方爱民;李继亮;侯泉林;琚宜文;秦勇;;走滑构造对沁水盆地现今构造格局及煤层气赋存富集的影响[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段毅;吴保祥;;沁水盆地上古生界煤岩生气热模拟及其对煤层气形成的示踪意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孟贵希;王立志;刘厚裕;邓玉胜;周国文;赵景辉;;沁水盆地和顺区块15号煤层含气量主控因素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通讯员 孙红燕 郑扬;山西沁水盆地掀起新一轮煤层气勘探热潮[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韩举锋邋张蕊;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资料采集步伐加快[N];中国石油报;2008年

3 记者 高云才;我国连续发现8个亿吨级油田[N];人民日报;2014年

4 通讯员 邹莉娜;24天压裂38口井 创晋城压裂最高记录[N];大庆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焦生;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机理及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罗陶涛;沁水盆地煤岩储层特征及压裂增产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枫;沁水盆地煤层气储层岩石物理及物理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飞;山西沁水盆地煤岩储层特征及高产富集区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2 王鹏;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游离气多赋存类型依存关系定量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和丽娜;沁水盆地煤型气生成过程及成藏期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吕建伟;沁水盆地及左权区块烃源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程相振;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冯小英;山西沁水盆地郑庄煤层气储层地震预测技术方法应用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52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252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1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