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吞吐生产动态及注入介质优选

发布时间:2019-03-15 19:51
【摘要】: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在底水驱动或注水替油开采结束后,仍存在阁楼油、绕流油和井间油等多种剩余油类型。为了获得不同缝洞连通情况下注气吞吐生产动态,揭示不同注气吞吐介质对轻质/重质原油采出程度的影响规律,利用依据地质资料设计的室内三维物理模型,模拟底水条件下典型缝洞结构单元的注水替油过程及注气吞吐过程,考察了相同条件下不同原油黏度(1094.5 mPa·s和23.6 mPa·s)与不同气体介质(N_2、CO_2、复合气(N_2∶CO_2=1∶1))对剩余油的启动效果。结果表明,注气吞吐控水增油效果明显,N_2、CO_2通过重力分异作用可置换阁楼油,通过气体膨胀作用携带井间油及绕流油;对于黏度为1094.5 m Pa·s的稠油,注N_2、CO_2、复合气(N_2∶CO_2=1∶1)对模型采出程度的提高幅度分别为19.59%、14.54%、7.55%,而对黏度为23.6 m Pa·s的稀油,注气吞吐采出程度分别提高10.87%、10.12%、7.41%,注气对稠油的吞吐效果优于稀油,且N_2和CO_2吞吐效果优于复合气(N_2∶CO_2=1∶1)。
[Abstract]:There are many remaining oil types such as attic oil, circumfluence oil and inter-well oil after bottom water driving or water flooding is finished in fracture-cave reservoir of Tahe Oilfiel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dynamic state of gas injection huff and puff produ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seam and cave connecti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gas injection huff and puff medium on the recovery degree of light / heavy crude oil is revealed, and the indoor three dimensional physical model designed according to geological data is used. The injection displacement process and gas injection huff-puff process of typical fracture cavity structural units under bottom water condition were simulated. Different crude oil viscosity (1094.5 mPa 路s and 23.6 mPa 路s) and different gas medium (N _ (2), CO _ (2)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start-up effect of compound gas (N_2:CO_2=1:1) on remaining o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gas injection huff and puff control water to increase oil obviously. Nm 2 and CO 2 can replace pavilion oil through gravity differentiation, and carry well oil and circumfluence oil through gas expansion. For viscous crude oil with viscosity of 1094.5 m Pa 路s, the recovery degree of the model was increased by 19.59%, 14.54%, 7.55% by injection of N ~ (2), CO ~ (2), and composite gas (N_2:CO_2=1:1), respectively. For dilute oil with viscosity of 23.6m Pa 路s, the recovery degree of gas injection was increased by 10.87%, 10.12% and 7.41%,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gas injection on heavy oil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dilute oil. Moreover, the huff and puff effect of N ~ (2 +) and CO_2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mpound gas (N_2:CO_2=1:1).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化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碳酸盐岩油田开发关键技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开发效果技术”(项目编号2011ZX05014-003) 国家“973”计划“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采机理及提高采收率基础研究——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方法研究及优化”(项目编号2011CB20100603)
【分类号】:TE35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奕群;高雅文;桓冠仁;;点坝砂地层注气数值模拟[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5年03期

2 汪政德,梅海燕,张茂林,李闽,吕晓梅;注气过程相态变化特征[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李汝勇;石德佩;李秀生;李相方;伍藏原;;牙哈凝析油气田注气监测技术[J];天然气工业;2008年06期

4 郭平;苑志旺;廖广志;;注气驱油技术发展现状与启示[J];天然气工业;2009年08期

5 徐上;王涌;韩云东;金良安;;注气速度对气泡水体携带能力的影响[J];化学工程;2011年06期

6 吴世跃;张菊亮;张美红;李川田;;间歇注气抽采煤层气井注气量与采收率分析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7 张永成;田永东;赵祉友;王森;;注气提高煤层气开发效果适应性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2年12期

8 余璐;徐义钱;刘学子;辛显康;;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替油实践与认识[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23期

9 孙晓飞;张艳玉;张贤松;李威威;;泡沫油注气吞吐参数影响规律实验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10 杨秀文;田艳芳;伍度志;林琼;曾顺鹏;陈洁;;多级可拓评价法在储注气油藏筛选中的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邢帅;;CO_2驱注气井筒沥青胶质附着物分析及防治技术探讨[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周光正;葛蔚;陈志海;李静海;;缝洞型油藏的水驱油机理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常宝华;熊伟;高树生;刘华勋;张静楠;;大尺度缝洞型油藏弹性开采特征实验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康志宏;胡佳乐;;塔河缝洞型油藏岩溶塌陷体分类及开发潜力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注气管理流程再造 延伸管理共创利益[N];中国石油报;2006年

2 通讯员 杨红梅;优化稠油注气 拨动降本增效“算盘”[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王常玲 崔洪腾;注气替油:“阁楼”里走出“油多多”[N];中国石化报;2012年

4 记者 孙希利 通讯员 张洋;西北油田实施单元注气提升采收率[N];中国石化报;2014年

5 顾永强 尹永华;稠油井转周注气时机如何确定[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记者 师啸;注气三十井次增油六千余吨[N];中国石油报;2011年

7 记者 杜中闻 通讯员 张文哲;西部钻探完成注采井注气井底流压监测[N];中国石油报;2013年

8 郑水平 李晓玲;辽河曙光油田Ⅱ型管柱技术 提高油藏纵向动用程度效果明显[N];中国石油报;2006年

9 程力沛 郑松青;串起缝洞型油藏“断线珍珠”[N];中国石化报;2013年

10 康志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基础研究获进展[N];中国石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滨;低渗砂岩油藏高含水期注气开发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刘昌贵;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最优控制的理论、方法和实现[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3 魏旭光;M油田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4 常宝华;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3年

5 吕爱民;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油藏工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刘U,

本文编号:2440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440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2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