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Abstract]: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in Sinopec are summarized from four aspects: chemical flooding technology,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technology, gas injection flooding technology and microbial flooding technology. The applicable conditions, application resul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ach technology are summarized, and the direction of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enhanced recovery technology in Sinopec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emical flood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Sinopec 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in which polymer flooding and binary composite flooding have been matured and applied on a large scale. The heterogeneous composite flooding technology has been successfully tested in the reservoir after polymer flooding in the first area of Gudao, and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recovery can be increased by 7.3%. In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 technology, thermochemical huff and puff, well pattern encryption and ordinary heavy oil water drive thermal recovery technology have been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steam drive and thermochemical steam drive technology is still in the industrial test stage. Gas injection flooding technology and microbial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are in the field test stage, and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increasing production. The direction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in Sinopec is to continue to study the oil displacement agent, displacement system and mobility control technology suitable for complex reservoir conditions, and to combine and apply the mature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导项目(P1314)
【分类号】:TE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佘庆东;;Ⅱ、Ⅲ类薄差油层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J];国外油田工程;2008年06期
2 张冬玉;姜婷;王秋语;盖瑜;;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国外油田工程;2010年10期
3 王勇;美国能源部投巨资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J];国外油田工程;1998年12期
4 汪卫东,顾小勇,蒋焱,耿雪莉,王新;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8年04期
5 李艳辉,陈光进,郭天民;用于筛选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模糊数学模型[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6 张林艳,张海英,王英华,姜磊;“2+3”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年01期
7 张国萍,肖良,胡艳霞,陈永浩;层内生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在中原断块油田的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年05期
8 姜彬;王福庆;韩志中;谭景超;兰仲玉;;生物酶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试验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年01期
9 J.T.Portwood,罗芬;工业性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322工程评价[J];国外油田工程;1996年05期
10 王宏;前苏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情况[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智宇;杨怀军;;聚凝体深部液流转向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毛源;田养林;卢新甫;;“2+3”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埕东油田埕四北块的研究与应用[A];胜利油田北部油区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李忠兴;余光明;高春宁;何永宏;刘萍;;低渗透油藏改变渗流场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向伟;李怀杰;张煜;金玉俊;田育红;周冰欣;饶天利;侯艳红;张文来;;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张冬玉;姜婷;;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其在胜利油田的应用前景[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王朋;;绥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毛源;张贵才;唐存知;葛际江;;飞雁滩油田聚驱后以堵调驱为中心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应用[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8 李月胜;田养林;毛源;;河口疏松砂岩油藏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A];渤海湾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第十三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策划 闫建文 王亮亮 (主持 本报记者 闫建文);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新挑战[N];中国石油报;2014年
2 记者 幸福;加强攻关 加快创新 实现提高采收率技术新突破[N];大庆日报;2010年
3 记者 冯永锋;科技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能效[N];光明日报;2012年
4 江绍静 记者 张哲浩;延长老油区提高采收率技术获突破[N];科技日报;2010年
5 记者 刘军;辽河中深层稠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获突破[N];中国石油报;2009年
6 策划 闫建文 王亮亮 (主持 闫建文);突破技术界限 挑战边际储量[N];中国石油报;2014年
7 赵颖华邋记者 戴小民;只有思想大解放才能缔造油田发展的春天[N];大庆日报;2008年
8 焦念友;“2+3”组合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N];中国化工报;2005年
9 何遂芳 记者 袁英;金马一区“2+3”采油实验取得阶段性进展[N];盘锦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承纲;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阳;油层加电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张晓刚;大庆油田与国外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对比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3 马洪志;葡南油田扶余油层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4 王守岭;永8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李青民;大庆西部外围稠油提高采收率技术室内实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6 康红庆;杏北地区表外储层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徐典平;杏北油田萨尔图油层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8 石国新;陆9区呼图壁河组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519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19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