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页岩气储层特征研究进展与发展动态
【图文】:
智鈌虺叨认?的岩相预测(图2)。三维岩相建模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岩心、测井、地震等数据,确认测井数据特征与岩相的对应关系,利用合适的建模算法(如序贯指示模拟方法等)来构建三维岩相模型,得到的相应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可以用生产数据(如平均产气率)进行验证,最终的模型结果有助于优化水平井轨迹设计以及制定水力压裂策略[34,38]。这种三维岩相建模方法可以方便地提取每一种岩相在盆地内的分布特征,更好地分析有机质发育和保存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从单井到盆地尺度域确定富有机质、高脆性的区带。图2海相富有机质泥岩页三维岩相建模流程PNS脉冲中子能谱测井;XRDX射线衍射2.3泥页岩成岩作用研究泥页岩在埋藏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改造,但对成岩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分析基础上,有研究者对上扬子地区泥页岩成岩作用开展了初步研究,认为泥页岩在埋藏过程中其成岩阶段主要处于中成岩B期—晚成岩阶段,成岩作用经历了有机作用和无机作用的共同改造和相互影响[39-40],其中无机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碳酸盐胶结、硅质胶结、黄铁矿胶结等)、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等,有机成岩作用主要为有机质的热成熟作用。在细粒沉积岩中,储层质量往往受岩性变化、沉积相类型及成岩变化的影响[41-43],但这些因素在泥页岩储层中是否均起了重要作用仍有待商榷。Aplin等[44]指出泥页岩许多重要的物理化学特征与矿物组分、粒度及成岩作用密切相关。Milliken等[41]通过对Barnett页岩的研究,,则提出了不同的认识,他们认为这类页岩发生了强烈的压实和胶结作用,从而使得粒间孔隙空间大量减少,进而导致储层质量不受颗粒粒度和分选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页岩气开发:唤醒沉睡“宝藏”[J];经济视角(上);2008年10期
2 ;綦江页岩气开发项目启动[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年09期
3 本刊编辑部;;我国研究人员发现页岩气的直接存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9期
4 李立;;中国正式实施新型能源页岩气开发[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05期
5 ;我国首个页岩气开发项目在綦江启动[J];吐哈油气;2009年03期
6 王立彬;;中国启动页岩气资源勘查[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5期
7 安晓璇;黄文辉;刘思宇;江怀友;;页岩气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及展望[J];资源与产业;2010年02期
8 蒋志文;;页岩气简介[J];云南地质;2010年01期
9 钱伯章;朱建芳;;页岩气开发的现状与前景[J];天然气技术;2010年02期
10 高慧丽;;唤醒沉睡的页岩气[J];山东国土资源;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芳;包书景;张宏达;葛明娜;王劲铸;孟凡洋;任收麦;;国外页岩气勘查开发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2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A];“宝塔油气”杯第四届天然气净化、液化、储运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暨LNG国产化新技术新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3 林斌;郭巍;赵肖冰;曹瀚升;王少华;;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概率体积法在三江盆地古生代页岩气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4 印兴耀;吴国忱;;页岩气储层地震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蔡启宏;傅子云;;地震频率信息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6 刘禹;王常斌;文建军;宋付权;;页岩气渗流中的力学模型分析[A];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13年
7 滕吉文;刘有山;;中国页岩气成藏和潜在产能与对环境的污染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8 张聪;段文哲;包书景;;遥感技术在复杂山区页岩气早期勘探中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9 李世臻;刘志强;;页岩气地质研究应重视的几项基础工作[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10 张R
本文编号:2563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56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