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JA致密砂岩油藏压裂前后注水与注气优选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15:01

  本文关键词:JA致密砂岩油藏压裂前后注水与注气优选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JA致密砂岩油藏孔道小、比面大、储量丰度低,油藏采出程度较低,水驱开发方式效益较差,所以需要开展压裂增产措施生成人工裂缝,为地下流体提供高速渗流通道,提高储层的吸水能力和采油能力,最终提高原油采收率。储层压裂后初期油井产量高,但后期注水采油效果非常差,所以在水驱的基础上,有必要对该油藏进行注气提高采收率研究。本文选取7块JA致密砂岩油藏天然岩心,并利用轴向压裂法对岩心实施了人工造缝。压裂前,开展了8组驱替实验,包括水驱实验、氮气驱实验、表面活性剂驱实验、天然气气水交替注入驱替实验和CO2吞吐实验。其中,水驱采收率一般为40%,氮气驱、表面活性剂驱、注0.056mol+0.1376mol天然气气水交替注入驱替在水驱基础上分别提高采收率5.1%、11.8%、44.4%,而注0.023mol、0.035mol、0.039mol、0.053mol的CO2进行吞吐实验,分别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达19.6%、26.3%、27.8%、37.5%。综合考虑增油量和换油率,筛选出最适合于致密砂岩油藏开采的驱替方式为C02吞吐,最佳注入量为0.035mo1,其换油率高达0.3841g/g。压裂后,开展了3组驱替实验,包括水驱实验、天然气气水交替注入驱替实验以及C02吞吐实验,研究裂缝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压裂后,水驱采收率只有30%左右,注0.0291mol+0.0741mol天然气气水交替注入驱替和注0.0275mo1的CO2吞吐分别可提高采收率27.78%和22.23%,CO2吞吐增油效果较压裂之前有所变差,但仍然是提高该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措施。油水相渗实验表明JA致密砂岩油藏具有亲水性,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较高,两相渗流区间较窄,水驱效率为40%左右,与驱替实验结果相一致。原油膨胀实验和色谱分析表明CO2吞吐实验能够增油的主要因素是C02使原油体积发生膨胀,其次是萃取原油轻质组分和降低原油黏度。油藏实施CO2吞吐时需对储层敏感性参数及最佳注入量进行分析,但是,由于致密砂岩岩心每组实验花费时间很长,所以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以及CO2注入量四个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度在9.27%-24%范围内,数值越大越有利于实施CO2吞吐;渗透率在0.3443mD~1000mD范围内,数值越大越有利于实施C02吞吐;含油饱和度在45%-70%范围内,数值越大越有利于实施C02吞吐;C02最佳注入量为0.4PV。将实验驱油效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本文所筛选的CO2驱替介质是合理的,C02吞吐的开采方式是可行的。推导C02吞吐相似准数,利用相似准数将C02的实验注入量转化为现场注入量,为JA致密砂岩油藏的合理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致密砂岩油藏 CO_2吞吐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35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7
  • 1.2.1 致密砂岩油藏认识及渗流开发特征9-11
  • 1.2.2 裂缝对特低渗油藏渗流规律的影响11-12
  • 1.2.3 注水开发12
  • 1.2.4 注气开发12-16
  • 1.2.5 表面活性剂驱16-17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7-18
  • 1.4 研究成果18-19
  • 第2章 JA致密砂岩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19-25
  • 2.1 地质特征19-23
  • 2.1.1 构造特征19-21
  • 2.1.2 储层特征21-23
  • 2.1.3 油藏流体性质23
  • 2.1.4 油藏温度和压力23
  • 2.2 开发现状23-24
  • 2.2.1 水驱开发现状23-24
  • 2.2.2 目前存在的问题24
  • 2.3 本章小结24-25
  • 第3章 致密砂岩岩心压裂前后注水与注气实验25-56
  • 3.1 实验目的25
  • 3.2 实验原理25
  • 3.3 实验准备25-36
  • 3.3.1 实验方案设计25-27
  • 3.3.2 实验所用岩心造缝与参数测试27-31
  • 3.3.3 实验材料31-32
  • 3.3.4 实验条件32-33
  • 3.3.5 实验流程图33
  • 3.3.6 实验步骤33-36
  • 3.4 致密砂岩岩心驱替实验结果分析36-48
  • 3.4.1 累积产油量与采出程度分析36-43
  • 3.4.2 增油效果分析43-44
  • 3.4.3 综合含水率与阶段含水率分析44-48
  • 3.4.4 控水效果分析48
  • 3.5 岩心压裂后驱替实验结果分析48-54
  • 3.5.1 累积产油量与采出程度分析48-51
  • 3.5.2 增油效果分析51-52
  • 3.5.3 综合含水率与阶段含水率分析52-53
  • 3.5.4 控水效果分析53-54
  • 3.6 岩心压裂前后实验采出程度对比54-55
  • 3.6.1 水驱采出程度54
  • 3.6.2 气驱采出程度54-55
  • 3.7 本章小结55-56
  • 第4章 油水两相相渗实验及注气机理研究56-64
  • 4.1 实验原理56-57
  • 4.2 实验材料57
  • 4.3 实验流程图57
  • 4.4 实验步骤57-58
  • 4.5 相渗实验结果分析58-59
  • 4.6 CO_2吞吐控水增油机理分析59-62
  • 4.6.1 原油体积膨胀60-61
  • 4.6.2 原油黏度降低61
  • 4.6.3 萃取原油轻质组分61-62
  • 4.7 本章小结62-64
  • 第5章 储层参数与工艺参数敏感性分析64-77
  • 5.1 流体高压物性分析64-66
  • 5.1.1 油气差异分离实验拟合64-65
  • 5.1.2 膨胀实验拟合65-66
  • 5.2 实验模型的建立66-67
  • 5.3 储层孔隙度对吞吐效果的影响67-69
  • 5.4 含油饱和度对吞吐效果的影响69-71
  • 5.5 渗透率对吞吐效果的影响71-74
  • 5.6 注入量对吞吐效果的影响74-75
  • 5.7 本章小结75-77
  • 第6章 油藏参数与实验结果的转化77-84
  • 6.1 相似准则的推导77-83
  • 6.2 相似准则的应用83
  • 6.3 本章小结83-84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84-86
  • 7.1 结论84-85
  • 7.2 建议85-86
  • 致谢86-87
  • 参考文献87-9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官忠,宋社民,王庆龙,王群超;蒙古林砂岩油藏砂体微相特征及在开发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2 于欣;;辽河油田向水驱砂岩油藏要油[J];石油钻采工艺;2012年S1期

3 田锦;;大跨度非均质砂岩油藏开发实践与认识[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年22期

4 王凤清,李金永,苏俊,施卫东;调堵驱综合技术在第三系砂岩油藏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0年05期

5 王希强;;樊41块砂岩油藏高效开发途径研究与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3期

6 S.Bloch;鱼统琪;牟圣泉;;砂岩油藏特征预测方法[J];吐哈油气;1996年01期

7 李晓明,刘承杰,张明水;砂岩油藏堵水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0年05期

8 左献琼;;中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讨论[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8年03期

9 岳大伟;;高凝油砂岩油藏水淹特征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年09期

10 蒋漫旗;黄船;胡长翠;胡永乐;;高含水砂岩油藏降压开采数值模拟研究方法[J];钻采工艺;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杜向前;马岩峰;胡克剑;李冰岩;雍硕;杜宁波;路勇;;低渗透砂岩油藏多氢酸深穿透酸化工艺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六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胡书勇;张烈辉;姚恒申;;砂岩油藏大孔道形成的随机模拟[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刘军;辽河油田向水驱砂岩油藏要油[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苏颂成;中原油田砂岩油藏剩余油监测水平国际领先[N];中国石化报;2006年

3 李学仁;西北塔河采油一厂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渐成规模[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特约记者盛玉奎 通讯员郝秀敏;华北首口砂岩水平井青春依旧[N];中国石油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孙希利 通讯员 杨建晖;破译底水砂岩油藏水平井开发密码[N];中国石化报;2010年

6 黄毅邋赵建文 乔学葵;把盐间非砂岩装入“保险袋”[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朱大军 本报通讯员 张春娜;这里有个“八连冠”[N];中国石油报;2001年

8 周宏;非均质砂岩油藏克星:多层细分注水工艺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湘清;弱胶结砂岩油藏出砂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2 王炯;低渗透砂岩油藏剩余油整体监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孙业恒;史南油田史深100块裂缝性砂岩油藏建模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4 王庆胜;潜江凹陷盐间非砂岩油藏评价与开发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丛洪尧;环江地区长7致密砂岩油藏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郭丰;新疆准噶尔盆地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关键评价指标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3 田键;致密砂岩油藏水相圈闭损害实验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4 王璐琦;JA致密砂岩油藏压裂前后注水与注气优选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5 黄文欢;盐间砂岩油藏精细地质建模[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6 刘露;蒙古林砂岩油藏调驱后剩余油及其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高笑然;砂岩油藏低效循环场的识别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许宁;薄互层砂岩油藏(沈67断块)剩余油分布与挖潜优化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JA致密砂岩油藏压裂前后注水与注气优选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1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5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