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萨中区块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0-05-20 17:46
【摘要】: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是一种既可以提高油层波及体积又能提高驱油效率的三次采油方法。本文从复合驱驱油机理研究出发,考察了复合驱驱油体系的流变学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影响复合驱驱油效率的几个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以萨中油层条件为例,通过室内实验考察了五种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性质,筛选出三种不同的驱油体系,并进一步通过岩芯驱油实验探询三元复合驱中驱油效率与油层渗透率、体系界面张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萨中开发区二类油层提出三元复合驱油藏工程方案设计。
【图文】:

曲线,油层,河道砂,曲线


10 等 19 个单元):主要为三角洲内前缘相水下河道砂、席状砂、泥岩尖灭相交互沉积,河道砂一类连通比例 0.7%~31.7%,非河道砂一类连通占.9%~80.0%,,井组达到三向连通以上的为 15.8%~100%,平面渗透率变异系数0~0.73,最大渗透率级差 40。可以看出三角洲内前缘相河道砂的发育少于分平原相,平面渗透率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都高于分流平原相[26]。由于注入井层以河道砂为主,采油井配合注入井完善注采关系,可适当放宽射孔厚度标准,分井组增射薄差油层及表外储层,使河道砂控制程度达到 68.4%,但多项连通例只占 13.5%。按聚合物分子可控制有效渗透率大于 100 10-3 m2的油层,聚控制程度为 69.0%。2002 年 12 月进入空白水驱开发阶段,2004 年 6 月注聚,注入中分子量聚合,注入浓度 1010mg/L,注入速度 0.18PV/a(图 4-1);2004 年 10 月注聚见效,05 年 11 月达到含水最低点,含水最低降至 86.0%,下降了 8.9 个百分点,2006 6 月含水开始回升,2009 年 8 月停注聚(图 4-2),聚用量达到 1012.2mg/L·PV;段采出程度为 20.1%,目前采出程度为 55.2%,聚驱提高采收率 10.7 个百分点 4-3)。

曲线,油层,采出,曲线


北一、二排东部萨Ⅱ10~萨Ⅲ10二类油层采出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57.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晓林;殷义栋;吴国鹏;鲁安怀;侯兆伟;丁z讶

本文编号:2672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672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e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