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页岩发育模式及页岩气形成条件

发布时间:2020-09-15 12:06
   川东北地区陆相页岩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其中下侏罗统自流井组是最主要的页岩气勘探层位,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形成条件。然而,目前陆相页岩的发育模式有待建立,页岩气的形成条件研究不够深入。本论文综合岩心、野外露头、测井、地震及有机地球化学实验测试等资料,运用地质学理论,查明了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层序地层和沉积展布特征,明确了地化、储层等页岩气的形成条件,建立了陆相页岩的发育模式,并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识别各类层序界面,将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均由一个湖侵体系域和一个湖退体系域组成。SQ1和SQ2的湖侵体系域顶部发育最大湖泛面,是陆相页岩的最有利的发育部位。(2)川东北地区自流井组的页岩主要发育于湖泊沉积体系。自北向南沉积水体变深,发生滨湖—浅湖—半深湖的过渡。大安寨段比东岳庙段湖侵范围广,浅湖介壳滩更发育。(3)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具有良好的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_1为主,有机质热成熟度适中,处于生气高峰期,有良好的生气条件。页岩累计厚度大。矿物成分以石英和粘土矿物为主,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页岩物性总体较好,主要受沉积微相的控制。(4)根据陆相页岩层序特征,沉积相特征,有机质丰度等,建立了陆相页岩发育模式。以有机质含量为划分参数,将陆相页岩划分为富有机质陆相页岩、含有机质陆相页岩、贫有机质陆相页岩三类。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18.13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陆相,页岩,层序划分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集代表性样品,完成了相关测试分析。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图 1.2):根据层序划分标志,进行单井层序划分和连井层序划分,明确研究区自流井组层序地层特征。根据野外剖面沉积相分析,单井沉积相分析,建立沉积相划分标志,在进行连井沉积相分析,明确剖面和平面上的沉积特征。陆相页岩不同岩相样品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查明陆相页岩地球化学特征。针对陆相页岩普遍粘土矿物含量高,脆性矿物含量较低的特点,根据全岩 X衍射分析陆相页岩的矿物组成特征,重点明确不同岩相页岩的矿物组成及含量特征。针对陆相页岩纹层结构发育、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查明陆相页岩储层物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页岩气形成条件。总结构造作用和沉积作用等对陆相页岩发育模式的控制作用。结合层序特征,沉积相展布,页岩气形成条件等,建立研究区陆相页岩发育模式。

构造位置


第 2 章 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地质概况川盆地经历了早古生代克拉通坳陷阶段、晚古生代克拉通裂陷阶段陆坳陷阶段等几个演化阶段,基本形成了 NE—SW 向的菱形盆地格于上扬子地区,周缘由西部龙门山造山带与松潘—甘孜褶皱系、北巴山断褶带、东部湘鄂西构造带、南部峨眉凉山断块褶皱带所围限川盆地东北部,构造区划上位于川北平缓褶皱带和川东高陆褶皱带(的主要有两组构造带,分别为研究区东北部的大巴山推覆构造带和前缘冲断带。早、中侏罗世,秦岭构造带向南西推进,米仓山大巴构造活动增强,而龙门山地区主要处于缓慢隆升的状态,逆冲推覆。这就是使川西前陆盆地的坳陷,由初始的西部龙门山前缘地区向移,沉降中心迁移至川东北附近,沉积环境演变为内陆湖泊。早中、三角洲和湖泊相的砂、泥岩互层为主,沉积了巨厚的陆相地层[41]

柱状图,柱状图,剖面,东岳庙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分及特征于周缘造山带的形成,晚三叠世晚期形成的与海相连的湖四周全部被古陆所包围,中心地区演变为内陆湖泊[42] 川东积厚度巨大,后期周缘山系的差异抬升造成改造和剥蚀,度不一 上统在巴中通江一带厚度超过 2000m,中统在万源 2500m,下统地层的分布则相对稳定,一般在 300~500m[分为:珍珠冲段 东岳庙段 马鞍山段和大安寨段[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佳;张威;刘晶;冯明溪;廖莹;陈弘;;美国页岩气开发状况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年04期

2 和泽康;马传明;周爱国;刘存富;蔡鹤生;李小倩;刘运德;方玲;;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水土环境污染的同位素技术[J];地质学报;2015年S1期

3 于智博;朱玉明;杨琪敏;但霞;付斌;;基于专利分析的页岩气技术发展策略研究[J];内江科技;2019年11期

4 陈寅秋;;页岩气储层地球物理测井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J];石化技术;2019年11期

5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三步走模式[J];江汉石油科技;2013年04期

6 叶伟强;;气井远程调控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的应用[J];江汉石油科技;2016年02期

7 ;页岩气11-12月份部分项目进展汇总[J];气体分离;2016年06期

8 ;页岩气9-10月份部分项目进展汇总[J];气体分离;2017年05期

9 ;贾承造:页岩气要大干不要快上[J];气体分离;2012年02期

10 郭玉志;;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发布主攻勘探开发[J];气体分离;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伟鹏;姚军;孙海;樊冬艳;;考虑不同尺度裂缝的页岩气耦合流动模型[A];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2 刘秋菊;;我国页岩气开发的环境法律规制探析[A];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摘要集[C];2017年

3 崔永强;;页岩气成因及页岩气工业[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42:地幔地球化学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成因、专题43:地球化学进展[C];2017年

4 陈卫东;;页岩气招标已过两轮 民企仍在“打酱油”[A];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2015年

5 薛莲;白如栻;刘琦;吕如卉;;页岩气产业发展和环境影响评估的现状和启示[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8年

6 黄毅;张树东;杨小兵;;测井信息在页岩气水平井评价中的应用[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7 李季;;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水资源保护问题及技术发展建议[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8 付斌;;浅析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金庆花;张大权;翟刚毅;;关于推进我国页岩气跨越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孟庆芬;张思梦;孟帅;黄晓伟;梅海;;微生物烃检测技术在四川盆地页岩气“甜点”勘探中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册)[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谢春雨 李纪 颜铭;川南页岩气年产量再创历史新高[N];中国石油报;2020年

2 平赛克;下创新先手棋 抢市场新机遇[N];中国航天报;2020年

3 本报记者 王孝祥 通讯员 贺彦 闻见仑;突破深层页岩气[N];中国石化报;2020年

4 本报记者 孙书博;北美:盈利提升活力增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5 特约记者 顾定槐;“新钻11国”将引领亚洲发展[N];中国化工报;2013年

6 思远;坐拥资源,命运何以大不同[N];中国化工报;2013年

7 庞晓华;加石化业深受页岩气革命滞后之苦[N];中国化工报;2013年

8 谢昭萍 王珂;业界观点:广泛应用路还很长[N];中国化工报;2014年

9 石景文;阿尔及利亚石化产业跑起来了[N];中国化工报;2014年

10 雷蕾 黄健;涪陵页岩气规模化用于化工生产[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伟;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形成机理[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何坚;页岩有机质纳米孔隙中CO_2/CH_4置换及运移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3 任文希;考虑多组分渗流影响的页岩气压裂水平井产能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曾彦;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页岩气多尺度渗流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5 单清林;涪陵地区页岩力学性质与破裂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6 赵天逸;页岩气赋存方式及渗流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7 陈义忠;基于非常规能源的水-能耦合系统模拟评估与多层决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9年

8 姜磊;强改造作用下川南下古生界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9 颜磊;川南海相页岩气测井综合评价技术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10 徐浩;南方海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表征方法及含气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凯鹏;页岩气开发水资源管理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曾帅;中国页岩油气资源开发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胡紫阳;债务风险下美国页岩气投资收益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王uG润;涪陵页岩气储层的自发渗吸与离子扩散特性[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5 臧雪s

本文编号:2818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18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4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