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储层孔喉匹配的非均相复合驱技术研究与矿场实践——以胜坨油田一区沙二段1-3砂组聚合物驱后单元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08 11:00
  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与储层孔喉匹配性是实现驱油体系有效注入和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关键因素,基于物理模拟研究,建立黏弹性颗粒驱油剂与多孔介质孔喉匹配关系图版。优选胜坨油田一区沙二段1-3砂组聚合物驱后油藏典型单元作为先导试验区,在目标储层孔喉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所建立的匹配关系图版,研制适合目标储层的黏弹性颗粒驱油剂,联同聚合物与阴非两性表面活性剂构建适合目标储层的高效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非均相复合驱技术能有效动用不同类型、不同孔径孔隙中的剩余油,提出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对剩余油的微观动用机制。矿场实践证实,试验区注入井注入压力上升了4.7 MPa,启动压力上升了5.1 MPa,平均阻力系数达1.7,矿场油藏压力分布更加均匀,驱替更加均衡;截至2020年5月,试验区已取得显著降水增油效果,生产井综合含水率下降了6.3%,日产油量由39 t/d升至141 t/d,数值模拟预测在聚合物驱后可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7.6%,非均相复合驱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文章来源】: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2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试验区储层孔喉特征
2 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设计
    2.1 黏弹性颗粒驱油剂优选
        2.1.1 黏弹性颗粒驱油剂与储层孔喉匹配关系建立
        2.1.2 基于储层孔喉匹配的黏弹性颗粒驱油剂优选
        2.1.3 黏弹性颗粒驱油剂注入性分析
    2.2 表面活性剂选择
    2.3 配伍性评价
    2.4 宏观与微观驱油效果评价
        2.4.1 室内物理模拟效果评价
        2.4.2 微观剩余油动用机制
        2.4.3 油藏数值模拟效果评价
3 矿场应用及效果评价
    3.1 体系与试验区储层孔喉匹配性较好
    3.2 储层非均质性改善明显
4 结论
符号解释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储层物性时变的聚合物驱数值模拟[J]. 姜瑞忠,崔永正,胡勇,乔欣,郜益华,徐建春.  断块油气田. 2019(06)
[2]大庆油田抗盐聚合物研制与应用[J]. 孙刚,李勃.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9(05)
[3]聚合物驱有效流度控制时间范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施雷庭,朱诗杰,邹剑,薛新生,赵文森,叶仲斌.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9(04)
[4]聚合物驱生产井流压特征规律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J]. 周丛丛,崔长玉,郭松林.  特种油气藏. 2019(05)
[5]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驱油体系设计评价及应用[J]. 李宗阳,王业飞,曹绪龙,祝仰文,徐辉,魏翠华,张新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02)
[6]黏弹性颗粒驱油剂注入性能研究[J]. 刘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7]粘弹性颗粒驱油剂的流变特性[J]. 吴亚红,姜祖明,李振泉,曹绪龙,宋新旺,郭兰磊,刘灵灵.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5(04)
[8]聚合物驱后井网调整与非均相复合驱先导试验方案及矿场应用——以孤岛油田中一区Ng3单元为例[J]. 孙焕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02)
[9]非均相复合驱封堵调剖性能及矿场试验[J]. 张莉,刘慧卿,陈晓彦.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4(01)
[10]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设计与性能评价[J]. 曹绪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3(01)



本文编号:3576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576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e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