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水利工程论文 >

双塔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02:28

  本文关键词:双塔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可行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双塔水库 汛限水位 动态控制 洪水复核 风险分析


【摘要】: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水资源特征,决定了洪涝灾害频发,干旱缺水,水资源矛盾突出,在西部内陆河流域表现更为显著。“洪水资源化”、2005年的《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试点工作意见》及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等一系列举措有力推进了“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研究及应用。本文以干旱少雨、蒸发强烈的甘肃省最大农业灌溉水库——双塔水库为研究对象,在系统阐述、总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基础上对双塔水库实施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可行性进行研究。汛限水位作为协调防洪和兴利关系的关键,如何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水库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对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库兴利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双塔水库历史水文信息以及当前先进的流域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对水库汛期进行科学、合理、可行的划分,依据现行的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理论,针对性的确定汛限水位上下限值,进而达到充分高效利用有限的洪水资源,发挥水库综合调度功能,减少(或减轻)水库淤积,为下游流域生态保护、灌区灌溉提供资源保障,确保流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解决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目的。本文通过向双塔水库、昌马水库、潘家庄水文站、昌马堡水文站、双塔堡水文站、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征集相关工程、水文、气象资料,充分考究其所处流域气候特征、水文特征、管理现状,对双塔水库防洪设计标准进行洪水安全复核,采取多方法对水库汛期进行重新分析划分,确定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采用“预蓄预泄”法进行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对实施该方案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同时结合工程实际、水库管理经验、科学调度,为双塔水库试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提供合理依据。双塔水库通过实行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和科学调度,既能有力保证灌区46万亩耕地的正常夏灌,而且在不影响下游生态用水的供给的前提下较好发挥河道生态功能,增加双塔水电站的水利发电效益,在减少水库库容空置时限的同时拉动水库库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及水库渔业养殖,提升双塔水库洪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水资源经济、生态价值,充分发挥水库工程综合效益,低水头排洪、排沙有效降低水库淤积速度,延长水库寿命。
【关键词】:双塔水库 汛限水位 动态控制 洪水复核 风险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697.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引言9-13
  • 1.1 水资源9
  • 1.2 洪水资源利用9-10
  • 1.3 水库调度10
  • 1.4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国内外发展概况10-13
  • 第2章 工程背景13-20
  • 2.1 流域背景13
  • 2.2 气象特征13-14
  • 2.3 水文测站及基本资料14-15
  • 2.4 上游昌马水库概况及运行方式15-16
  • 2.5 双塔水库背景16-20
  • 2.5.1 概况16-18
  • 2.5.2 存在问题18-20
  • 第3章 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20-23
  • 3.1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意义20-21
  • 3.2 双塔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现实意义21
  • 3.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21-22
  • 3.3.1 水库现状防洪标准复核21
  • 3.3.2 汛期划分及汛限水位推求21-22
  • 3.3.3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22
  • 3.3.4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风险分析22
  • 3.4 成果及展望22-23
  • 第4章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理论23-33
  • 4.1 汛期分期理论23
  • 4.2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属性23-24
  • 4.3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理念与假定24-25
  • 4.4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方法25-33
  • 4.4.1 汛期分期方法25-26
  • 4.4.2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设计理论方法26-27
  • 4.4.3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27-29
  • 4.4.4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风险分析29-33
  • 第5章 防洪标准复核33-44
  • 5.1 洪水复核33-35
  • 5.2 设计洪水过程线35-37
  • 5.3 调洪演算37-43
  • 5.3.1 洪水标准37
  • 5.3.2 汛期防洪限制水位的确定37-38
  • 5.3.3 调洪原则38
  • 5.3.4 调洪计算中基本数据38-42
  • 5.3.5 调洪计算结果42
  • 5.3.6 成果分析42-43
  • 5.4 结论43-44
  • 第6章 汛期分期44-51
  • 6.1 成因分析法44
  • 6.2 数理统计法44-48
  • 6.3 模糊分析方法48-50
  • 6.4 与现行汛期划分进行比较50-51
  • 第7章 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51-57
  • 7.1 预泄能力约束法确定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范围51-52
  • 7.2 双塔水库动态汛限水位范围确定52-53
  • 7.2.1 有效预泄时间~ty的确定52
  • 7.2.2 预泄期内的来水量w'52
  • 7.2.3 预见期内允许泄量q52-53
  • 7.2.4 预泄期内的预泄水量w53
  • 7.3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预蓄预泄法53-54
  • 7.3.1“预蓄预泄”法的基本公式53-54
  • 7.3.2“预蓄预泄”法的步骤54
  • 7.4 预泄回充法确定向下浮动汛限水位值54-56
  • 7.4.1 预泄回充法的基本原理公式55
  • 7.4.2 预泄回充法的步骤55-56
  • 7.5 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原则56-57
  • 第8章 风险识别与分析57-60
  • 8.1 风险识别57
  • 8.2 风险分析57-60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6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文贤;;水库汛限水位优化影响因素综述[J];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04期

2 伍常青;;水库汛限水位控制方法研究综述[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7期

3 孙显利;水库汛限水位的研究[J];山东水利;2000年07期

4 孙京都,刘和平;北京市密云水库汛限水位研究[J];北京水利;2003年03期

5 陈能志,何文兴;福建南一水库汛限水位研究[J];人民珠江;2004年04期

6 高波,王银堂,胡四一;水库汛限水位调整与运用[J];水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7 吴维汉;南一水库汛限水位修编合理性分析[J];水利科技;2005年02期

8 陈崇德;罗家斌;陈祖梅;胡小梅;;漳河水库汛限水位设计与运用研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6年04期

9 李玮;郭生练;刘攀;肖义;熊华康;张文选;;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水力发电;2006年03期

10 贺芳丁;郭广军;任葵;张平;;水库汛限水位设计与运用试点研究[J];治淮;2006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建;王林旺;杨致强;;水库汛限水位研究与应用的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2011学术年会——减灾专委员会暨水库汛限水位动态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小林;罗卫国;朱颖;郑宇;;乌江彭水水库汛限水位动态研究初探[A];中国水利学会2011学术年会——减灾专委员会暨水库汛限水位动态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胡四一;王银堂;刘克琳;;水库汛限水位的风险设计[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4 陈子胜;;浅谈我市大中型水库汛限水位的动态管理[A];海峡西岸防抗台风抗洪抢险救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林家辉;池惠;;水口水库汛限水位分期控制探讨[A];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分会场——提高水电站水库调度技术 推进海西经济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能志;;福建省南一水库汛限水位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李永晖;康江;张文河;王富景;;浅谈卧虎山水库汛限水位的确定[A];中国水利学会2011学术年会——减灾专委员会暨水库汛限水位动态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为城;徐世元;;棉花滩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与效益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1学术年会——减灾专委员会暨水库汛限水位动态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林祚顶;钟平安;余达征;王银堂;梁忠民;谢自银;;北方缺水地区大型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罗海龙;王燕;;白石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与实践[A];中国水利学会2011学术年会——减灾专委员会暨水库汛限水位动态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通讯员 任树春 俱辉才 记者 王玉亮 姜艳;我省提高大型水库汛限水位[N];河北日报;2010年

2 方仁;黄河防总调整故县水库汛限水位[N];黄河报;2006年

3 ;水库汛限水位设计与运用研究提高水库综合利用效益的手段[N];中国水利报;2008年

4 何晓燕;让水库发挥出最大综合效益[N];中国水利报;2013年

5 记者 吴莎莎;水库度汛是防汛抗洪工作重中之重[N];陕西日报;2014年

6 ;2002年防汛抗旱取得六大突破[N];中国水利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旭光;水库汛限水位控制若干重要问题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斌;大宁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案及风险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2 贾海军;双塔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可行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刘丽丽;基于风险的东阿水库汛限水位调整效益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邓朝贤;水库汛限水位调整方案的风险与效益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程玉辉;察尔森水库汛限水位确定与运用方案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6 钱玉香;考虑暴雨成因的水库汛限水位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孙海洲;水库汛限水位的多目标决策和风险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8 车岳;山西省中、小型水库汛限水位调整若干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新;官厅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马永胜;安康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038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uiwenshuili/10038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f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